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線上課程三大爭議:網紅蹭流量、網友發洩都是常態,但所有的反對聲音都是酸民嗎?

文:肚臍君看電影 ╮(╯▽╰)╭

2022年底,理科量網知名百萬訂閱YouTuber理科太太與線上學習平台「Hahow好學校」,太太發起了網路課程預購專案《理科太太的諮但所都酸諮商筆記》,而約莫10天左右,商筆上課聲音引發了網路各種批判與討論。記線

批判與討論,程大蹭流常態有正有負、爭議多面向的網紅探討,才能讓討論更完整,友發在此,洩都肚臍君想分享不同的反對思考與解套方式。先聲明,民嗎這篇文章並非推薦或是理科量網不推薦這項課程,而是太太針對訊息引發的危機來做論述。

本文章節:

1. 爭議的諮但所都酸三種聲音

2. 如果這樣會更好

  • 面對不同的聲音
  • 為何打住購買
  • 專案團隊如果這樣

3. 未來的可能,誰負責

21l6mbu9erqa969ytm5w6uxt64zq7bPhoto Credit: 中央社
YouTuber理科太太

爭議的三種聲音

除了Hahow平台內生動吸睛的圖文,理科太太的YouTube頻道,也有介紹影片。發布第一天觀看時,感受到她已琢磨過用字遣詞,有試圖打預防針避免公關問題。但是,仍隱約有一絲不協調感並感到憂慮。至於引發兩派爭議與新聞報導時已過一週,老實說比預期的晚。

  • 爭議1:你需要的是尋求專業諮商

網路名人中最多反對派的論點在於:什麼人需要諮商?他們需要的是專業管道。

理科太太表明,走進諮商室超過兩年,諮商時間超過100小時。但理科太太仍是非專業領域下,卻在網路販售「諮商筆記」,引發各心理、人文背景的KOL評論:「這樣就能販售專業嗎?」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原生家庭的塑型、成長過程遭逢的事件、甚至在教育程度,多數人都大為不同。諮商的過程相當講究個別性,面對不同的個案有不同的應對之道。網路影音錄完就那樣了,無法針對每個人做變化,真的有需求的人,應該直接去找尋諮商師幫助,不然出了問題怎麼辦?

其實,在理科太太頻道12月1日發布的影片,看的出來,專案團隊已有訊息上的防護網,預備要應對可能會有的聲音,來看看影片內容訊息:

  1. 目標:了解身體訊號、辨識情緒、自我對話,到覺察自己的狀態
  2. 學姊的身份、分享、陪伴(而不是教導)
  3. 我不是心理師,不能幫你心理諮商、邀請我的諮商心理師加入這堂課程

這樣做照理來說有些許功能:

  1. 課程的主訴求是較通用於社會大眾的方式。和自己對話、自我覺察相關練習的網路文章、書籍已是琳琅滿目。較非醫療、法律那類的硬核項目。
  2. 影片中避開專業教育、指點之感,一再運用「分享、陪伴」等字眼,試圖迴避專業上的挑戰與閱聽者的心理防衛。
  3. 最後鄭重表明了自己非專業身份以及專業人士的加入

那為何還是引發爭議?

《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這個課程名稱本身就帶有潛在的爭議危機。不但似乎以網紅的個人歷程為示範目標,又使用了諮商這個的字眼在商品名稱,直接面臨雙重挑戰。

現代網路資訊龐大,很多人都曾是標題黨,片段醒目化的主要字就可能決定了「暫時的風向」。多少人把焦點放在副標:「從自我覺察到自我療癒」呢?

如果標題、副標命名成:〈給現代人的愛與和解之旅—如何運用自我覺察練習來讓自己更好?〉,或是〈你的心受傷了,你知道嗎?—暖心的自我療癒小方法〉。少了某些字眼,也會少了一些挑戰。當然這麼做賣點會淡化,特別是「對理科太太私人諮商過程感到好奇」的受眾。

再者,平台上多有專業講師,相關工作經歷。

官方文字是「預估150分鐘的線上課程」,既然以課程包裝了,但講師的專業背景沒有出來,社會大眾能看到的是理科太太這位學姊,而不是那位心理師的完整人設與學經歷。

  • 爭議2:理科太太的單元章節與自評表

影音課程多會藉由單元內容建立起架構,進一步吸引受眾。諮商筆記中有五個段落,其中一二三章節、課後練習都可以點開觀看細節,而魔鬼藏在細節裡,其實肚臍君點開細節後原本想購課。(為何打住於文末解釋)

2021年底,理科太太與先生John離婚的新聞傳遍各大媒體,不少網友揶揄其為離婚太太。這段期間陸續有過幾次新聞,2022年7月,雙方再次成為風口浪尖上,八卦媒體甚至專訪本非KOL的理科先生,這其實沒有不對、公眾人物們之間如果有衝突,有兩方的論述從不同角度看才完整,避免只有一方被輿論壓制。

但是,理科雙方的私人關係似乎不算和平收場。

當初看理科夫妻在影片中提到遺傳與憂鬱症的狀況,著實令人心疼。復出後以訪談分享等方式重啟頻道,我個人是頗開心的。後來理科先生漸漸隱遁,但在社會大眾視角他尚未完全消失。

章節三有幾項開頭為「與伴侶的關係」,宣傳影片與各文案完全沒有跟前理科先生有關的資訊,這是應該的。但屆時課程上線後,是否會有舉例性內容引發大眾揣測,被吃瓜群眾再次拉扯到理科先生呢?看到平台上的文字時有點擔心,後來在社群看到類似想法。

各大網紅還沒將主力炮火放在此。但假使內容被八卦性運用,或許現在宣傳課程倉促了些?這波事件前,頂端搜尋結果是7月的負面報導。

撇開單元章節可能給人造成的臆測,自評表的建立和參考也受到專業人士的挑戰。如果沒有針對個案狀況所擬,那它的實質用處又為何呢?

  • 爭議3:知識型網紅的商業操作
台灣盛行群眾募資已10年左右,從flyingV到嘖嘖、貝殼或獨立專案網頁,無論實體、數位商品還是公益項目都可以放在平台上。好處是行銷上的特異化與曝光延續性,有時也能讓消費者有較佳感受:我不只是消費者、也是個參與者,甚至支持者。在此不論商品的滿意度和承諾兌現問題。

如果有看過一些募資網頁的介紹,多少能發現常見的商業形式。除了核心商品、還有其他附商品做「不同組合的販售」。有時還會宣告「達標後才解鎖」的商品。

《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不僅是項數位商品,專案網頁上還包括了健康食品,依照現階段的折扣:課程1799為底價,課程+食品4499為最高價,共四種選擇。聯想到了餐廳菜單中「單點主餐」、「主餐搭不同價位套餐」的方式。將商品在行銷上多做花樣與趣味無可厚非。

但,商品可是被命名為「諮商筆記」。

hahow並非一般的群募平台,是以預購形式為開端、類群募手法為行銷包裝開啟專案。身為行銷背景,理性上我不太受到包裝操作而吸引或反感,但感性上嗅到了一絲斷裂感。

《諮商筆記》有學習、暖心、療癒、陪伴等訴求,有它的動人之處。可惜行銷下猛藥,商品與評價還沒出來就要大家下單,立馬讓網友們消化不良。

未命名Photo Credit: 「諮商筆記」募資網頁截圖

《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如果這樣會更好

  • 面對不同的聲音

理科太太12月10日於粉專發文,針對各界抨擊有不少文字回應。擷取貼文:「現在只是預購,影音內容都還沒有上線,你要怎麼看起來?」這句話很OK,可惜搭配了這張大圖。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