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滿文24節氣】嘉慶皇帝立冬發放棉衣濟貧,清朝中葉以後的首都百姓竟過得如此不堪

這幾天的滿文棉衣氣溫開始涼爽起來,今天11月8日是節氣嘉慶濟貧竟過24節氣的「立冬」,傳統上大家都會在這天進補,皇帝後也就是立冬俗稱的「補冬」。各位今晚不妨跟親朋好友,發放相約吃個竹爐湯沸的清朝溫暖料理吧!

立冬的中葉滿文是「tuweri dosimbi」,第一個「tuweri」是首都冬季的意思,「dosimbi」則是百姓不堪進入,所以立冬就代表我們揮別深秋,滿文棉衣正式進入冬季。節氣嘉慶濟貧竟過

立冬可以喝碗熱熱的皇帝後食物當然很幸福,但是立冬在清朝中晚期,有許多百姓,發放連衣服都穿不暖。清朝

同治五年(1866)九月,巡視中城御史恆諴等上奏,請求依照慣例,賞給貧民棉衣,尤其當時天氣已漸漸寒冷,百姓相當可憐。

清朝把京城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部分,稱為「五城」,分別有一位「巡城御史」維持治安,進行基本的城市管理,所以恆諴上奏的貧民,是集中在京城附近。

隨後,恆諴的奏章得到批准,並定例在「立冬」以前,由戶部撥款採購棉衣。

仔細查閱,在九月、十月添購棉衣發給貧民,是清朝中晚期以後才頻繁出現的現象,康雍乾的盛世時代並不多見,到底恆諴所謂的「依照慣例」是從何時開始?這就要把時間推回到嘉慶皇帝的時代。

嘉慶六年(1801)十月,由於北京城一帶被水災襲擊,百姓沒有禦寒衣物過冬,所以嘉慶皇帝命大臣採購棉衣6萬2000件,加上宛平縣民蔡永清湊辦的2萬件,共計8萬2000件發放給五城百姓。

後來,嘉慶皇帝針對此事,發表一段很長的上諭,內容大意是說,歷來地方遇到天災,照例只發放銀兩米糧,從未發過棉衣,這次之所以破例,是當年度京師水患太過嚴重,掛念貧苦的百姓沒有衣物過冬,所以才特別撥款採買棉衣。

嘉慶皇帝還進一步表示:「此實朕軫念災黎,恩施格外,並不在常例之內……慎勿將官給棉衣付之典賣。」他還很擔心,老百姓把衣服拿去賣了,這樣就枉費他的一片好意,要求官員把這份心意轉交到基層,讓大家都知道。

棉衣發放規模不小,在8萬2000件發放後,同一年還在五城地區加發了四次棉衣,可見需求相當龐大。

此後,嘉慶皇帝打破慣例的發放棉衣,逐漸成為慣例,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朝,也都有在五城發放棉衣的紀錄。

但最令人感慨的,是這些發放對象竟然是帝國首都附近的百姓,照理該金碧輝煌的帝都,實際的基層生活,在清朝中葉以後,是如此艱辛。

延伸閱讀

  • 【滿文24節氣】霜降時節番薯收成,乾隆皇帝熱衷推廣因應人口爆炸缺糧危機
  • 【滿文24節氣】寒露時節宜「買魚吃草」,清朝乾隆年間奏摺裡的有趣小故事
  • 【滿文24節氣】秋分:上課早退還不打卡,嘉慶皇帝罰了皇子老師半年的薪水
  • 【滿文24節氣】白露意指「出伏後的露水」,背後還有一個乾隆皇帝被大臣欺騙的故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