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小地方觀察寶寶有無發展異常 看頭型!觀察眼、耳、鼻相對位置
1.先看寶寶生長曲線 觀察寶寶必須從頭看到腳,個小觀察剛出生寶寶以體重、地方身高、寶寶頭圍為觀察的有無異常重點。產後媽媽會有一本兒童健康手冊,發展後面有標準生長曲線,看頭正常範圍在第3~97百分位之間,型觀相對每個寶寶會延著自己特定的察眼曲線上升,假如偏離兩個曲線,耳鼻例如原本在第97百分位,位置兩、個小觀察三個月後卻落後到第3百分位,地方表示此階段的寶寶生長可能有問題,需找兒科醫師諮詢。有無異常 寶寶剛出生的發展身高、體重、頭圍是反應媽媽胎盤的狀況,而出生到2歲之間,會比較偏向遺傳狀況,包括體型、身高等,都會和爸爸媽媽有關係。家長可利用每一次打預防針時所測量的身高、體重,依此數據畫出寶寶的生長曲線,除了生長曲線之外,也要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一起做評估。如果是早產兒,則要以矯正年齡為準。 2.從寶寶頭型做觀察 ◎新生兒頭型很難看,正常嗎? 寶寶出生時會經過產道,剛出生頭型可能不太好看,家長不要太擔心,1歲前大多會慢慢恢復正常。 ◎囟門太早關閉,要進一步檢查 剛出生寶寶囟門還未關閉,主要是讓腦部能有空間生長,正常狀況摸起來應該是軟軟的,而且是平的。家長可以用肉眼做觀察,重點包括: 1.哭鬧時囟門會有點凸,若安撫後恢復就沒關係。 2.若一直凸出,代表腦壓上升,有可能是先天性腦內腫瘤或水腦造成,要進一步檢查。 3.凹陷也是有問題,當寶寶生病脫水嚴重時,會發現囟門容易凹陷。 4.囟門大約在出生18個月後關閉,假如出生6、7個月就摸不到囟門,也表示有問題,囟門太早關閉,腦部無空間可生長,極可能造成腦壓上升、發育不良或智力低下。 3.臉部的觀察重點 新生兒哭鬧時,左右臉應該是對稱的,如果哭或笑的時候發現不對稱,有可能嘴部的肌肉發育不好,或合併有顏面神經問題。 4.眼睛的觀察重點 ◎除了臉之外,也要觀察眼、耳、鼻的相對位置,兩眼距離太寬,有可能合併有先天性問題(例如唐氏症典型特徵就是眼距太寬)。 ◎父母會覺得寶寶好像一直在哭,眼屎特別多,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新生兒常見鼻淚管阻塞,所以眼淚比較多,眼屎也會變多。建議把手洗乾淨,在眼睛週圍輕輕按摩,如果很嚴重,要評估是否因為急性感染所引起。 ◎有時候感覺寶寶好像有斜視,看東西會有鬥雞眼,家長可以用光照兩眼,如果兩個光的亮點有在眼睛對稱的位置,通常不是鬥雞眼的問題,大多是因為內眥贅皮較明顯。出生3~6個月有可能因為腦內神經系統未發育成熟而有斜視,但是若出生6個月仍未改善,應該請小兒科或眼科醫師再做評估。 5.聽力要做的測試 ◎1~5個月,可以在眼睛看不到,且距離超過30公分處,用力拍打東西或搖鈴,這時候3、4個月的寶寶,會有被嚇到的反應,或因此暫停自己的活動。測試時兩耳都需做。 ◎6個月以上,將測試的距離拉長到90公分,發出聲響時,寶寶會轉頭尋找聲音來源,若一邊耳朵反應較弱,要請小兒科或耳鼻喉科醫師進一步評估。 6.正常的長牙時間 ◎太早長牙:平均5~7個月會長第一顆牙,有些寶寶一出生就有牙齒(俗稱魔牙),如果很穩定,可先做觀察,若已經鬆動,最好拔除。 7.脖子老偏一邊,可能是斜頸 左右活動度要一致,如果寶寶老是看同一邊,幫他調整後會生氣,而且左右臉不太對稱,要檢查是否有斜頸(頸部胸鎖乳突肌出現局部纖維化所造成),最好找小兒科或復健科醫師進行復健,嚴重時要採手術治療。 8.喉嚨常有呼嚕聲 有些嬰兒會有軟喉症(laryngomalacia),喝奶時常有「呼嚕!呼嚕!」的聲音,用力吸氣時,聲音特別明顯,若不影響喝奶及生長,可以先觀察,如果很擔心,可以找醫師檢查。 9.心臟異常怎麼觀察? ◎比起一般寶寶,心臟有問題的寶寶嘴唇顏色較黑。 ◎寶寶心臟總是跳很快,或忽快忽慢。 ◎合併發育不良,例如奶量特別少,體重總是長得慢。 有上述情形,應該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10.腹部該做那些觀察? ◎疝氣問題:臍疝氣:哭鬧時常見肚臍會凸出,通常1歲前會自己關閉,假如持續到4、5歲,或1、2歲時愈來愈大,甚至有時腸子會跑出來,回不去時,要考慮採手術治療。 ◎腹股溝疝氣:寶寶哭鬧時腹股溝及陰囊腫起,是因為哭造成腹腔壓力較大,部分腸段下降至腹股溝管道與陰囊內,腹股溝疝氣不會自行關閉,故必須就醫,但需和陰囊水腫做鑑別診斷。 ◎隱睪症:男寶寶睪丸未降下來,代表有隱睪症,家長會發現寶寶陰囊處空空的,不過有些寶寶是因為睪丸位置較高,不見的是隱睪症,所以發現異常,建議給醫師檢查比較保險。 家長平時幫寶寶換尿布時,可以觀察是否有上述情形。 11.四肢的觀察重點 寶寶在母體中四肢是曲著的,所以出生後容易有足內翻或足外翻情形,家長可以幫寶寶活動一下四肢,如果寶寶很快就能擺回到正常位置,則屬於暫時性,只要常做活動就會恢復,假如無法將腳回復到正常體位,就要請兒科或骨科醫師做檢查。 此外,寶寶手腳或肌肉很容易有抽動情形,尤其在熟睡時會輕微顫動,多因為大腦發育未完成,稍為受刺激會產生強烈的局部反應,屬於良性反應。但是手腳抖動伴隨有眼神上吊,或都是單邊抖動,或頻率不固定、忽快忽慢,要懷疑是否腦部有問題。 12.皮膚的檢查重點 ◎異位性皮膚炎:新生兒臉上常出現紅疹,最常見的是異位性皮膚炎,尤其現今過敏體質寶寶很多,好發於臉頰兩側、頭部或四肢外側。兒童期常出現在手肘、膝蓋窩,摸起來很粗,會感覺癢。如果只是輕度,使用保濕乳液即可,嚴重時要看醫生。 ◎脂漏性皮膚炎:頭、頸部、耳下或腋下會癢,皮膚呈現黃色,並且油油的,大概在出生12個月以前會消失。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如何發現寶寶發展遲緩?
統計發現,6歲以下遲緩兒的比率約5~10%,國內至少有6萬名孩童有發展遲緩現象,發展遲緩是指大多數寶寶會做的時候,寶寶還不會做,發展是連續性的,有些很早會,有的很晚才會做,只要不超過正常時間範圍即可。哪些警訊,要帶去看醫生?
在觀察或評估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問題時,家長要先問自己有沒有給孩子機會?例如平時很少和寶寶互動,很少教他,或家人過度保護所造成,像是整天老是抱著,沒有給他爬、走的環境。
一旦發覺有發展異常,可尋求信任的小兒科醫師做評估,或參考兒童健康手冊第63頁所列的評估中心,及早做評估,並積極接受治療,才能讓孩子後續有很好的發展。
。太想知道腹中寶寶像誰!這對夫妻使出大絕招!笑壞網友,推「媽媽贏了」
。喝母乳的寶寶,便便稀稀水水,是媽媽亂吃東西嗎?國民健康署盤點4迷思
- 最近发表
-
- 全市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检察机关第九次“双先”表彰大会精神
- 《歡迎光臨町中華》:町中華的風格就是熬湯頭理所當然,最後再以「味精」畫龍點睛
- 岸田文雄強硬定調北方四島是「非法佔據」,日俄之間是否將演化成軍事衝突?
- 夏普世代交替並買回10代面板廠「堺工廠」,接的是刀子還是金子?
- 镍元素溶液标准物质:提升检测精度与可靠性
- 北美館展覽《掘光而行:洪瑞麟》:睽違35年再度見證「礦工畫家」,由台灣社會共享這份藝術遺產
- 《CJ集團.韓流爆紅經營術》:與〈江南Style〉神話一脈相承,《末日列車》打破電影院與VOD難以共存的固有觀念
- Gogoro推出「SSmartcore智駕電控核心」,走智慧型手機模式,可購車後再透過App商店選配升級
- 云浮市首批“百千万工程”青年实事清单出炉!
- 《醫者無懼》:男孩的下腔靜脈遭彈片刺穿,與此同時我們的醫院正遭到攻擊
- 随机阅读
-
- 兵团红:从新疆出发,“圈粉”大湾区走向全国
- 《心智致勝》:具有創新思維的人大抵如此——他們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三個字
- 72歲資深演員顧寶明心肺衰竭逝世:橫跨舞台劇、電影、電視,曾獲兩座金鐘與一座金馬獎
- 俄羅斯國營電視台女記者闖入新聞直播室,高舉標語稱「俄羅斯人反對戰爭」
- 《哪吒2》登陸北美 外交部:走出國門的中國電影為中外交流架起新橋樑
- 《惡臭與芬芳》:「牢籠」兩字,似乎比狗窩更能恰如其分地形容窮人發臭的住家
- 美國商務部點名北京:中芯國際等中企若持續向俄羅斯輸入晶片,將遭受毀滅性制裁
- 不想小孩變成「米飛吐」、家人「哥急拉」,該如何避免諾羅病毒找上門?
- 财政部: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
- 【專訪】溫室雜草Easy Weeds:「直男搖滾」玩出硬漢音樂,要做出一張很帥的專輯
- 《精神衛生法》修不修?直接跳到修法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也會造成法令扞格
- 掌握「點→線→面」原則,其實就掌握了外語學習的不二法門
- 天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档案实现互联网端全面查询
- 觀察到自己的孩子疑似有「病態人格」傾向,父母可以怎麼做?
- 《戲劇藝術之發展及其原理》:從希臘時代至今,一切戲劇題材都是描寫人類意志的鬥爭
- 【專訪】嚴曉翠:所有能吸收新知的管道,對我而言皆如閱讀
- 北京奏响大众冰雪协奏曲
- 台灣未來10年的人口健康趨勢,必須及早因應老化、數位化,以及就業關係脆弱化
- 「子彈筆記術」手把手教學:從此擺脫惱人拖延症,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
- 【漫畫】許願「如果課本像漫畫書一樣」——「學習漫畫」的特殊文類就此誕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