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北美館展覽《掘光而行:洪瑞麟》:睽違35年再度見證「礦工畫家」,由台灣社會共享這份藝術遺產

睽違35年,北美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再度舉辦台灣知名藝術家、館展光而工畫共享有「礦工畫家」美譽的覽掘洪瑞麟(1912-1996)個展,名為《掘光而行:洪瑞麟》。行洪而今年也適逢洪瑞麟110歲冥辰,瑞麟北美館邀請藝術史學者暨客座策展人白雪蘭,睽違以及館內策展人方美晶、年再高子衿共同策劃本展,度見試圖重現這名重量級畫家的證礦這份獨特之光。

4_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家由客座策展人白雪蘭、台灣策展人_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管理組組長方美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由右至左: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客座策展人白雪蘭、策展人_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管理組組長方美晶、策展人_臺北市立美術館行銷推廣組組長高子衿。

「礦工畫家」洪瑞麟

根據《北美館》爬梳的資料指出,洪瑞麟1912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從小藝術啟蒙來自擅於畫梅的父親洪祥海(字鶴汀),亦曾入日人稻垣藤兵衛創立的稻江義塾接受基礎教育,甚早接觸人道主義的薰陶,開啟對關懷農民、貧苦大眾的西洋畫家米勒、梵谷之關注,透過年僅12歲的臨摹之作〈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顯現其早慧的繪畫天賦。

洪瑞麟師承石川欽一郎,並結識倪蔣懷、陳植棋等前輩。18歲立志成為藝術家,到了20歲洪瑞麟入學帝國美術學校(現武藏野美術大學)西洋畫科,接受不同藝術思潮的洗禮,並受官展體系之外的新興美術運動,與獨立美術團體如春陽會的在野精神影響,札根風土民情、勞動階級的謳歌,從作品〈日本貧民窟〉表現東京社會底層的生活樣貌,佐證他對普羅美術思潮的相映。

4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日本貧民窟》,1933,油彩、畫布,73×91.5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著名的巨幅畫作〈山形市集〉呈現出洪瑞麟對於「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感動之情懷,描繪在冰天雪地中,山形當地農民艱辛維生的情景。留日期間每年往返台、日之間,多次入選台灣美術展覽會與台灣總督府美術展,傳達出他對台灣土地的濃郁情感。

5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山形市集》,1937,油彩、畫布, 120×162公分,私人收藏。

1938年洪瑞麟回到台灣,為了擔負家計,也感謝倪蔣懷資助後期留日學費,受邀至其經營的瑞芳二坑(後稱懷山煤礦),在30餘年的工作生涯中,記錄礦工的生活點滴成為礦工日記。

洪瑞麟以一副筆墨勾勒礦坑中最真實的人性光輝,透過〈坑內工作〉、〈敬業勤勞的阿坤伯〉或經典的〈礦工頌〉等畫作,遒勁的筆觸速寫他的夥伴肢體勞動的美感,呈現「陽光照射不到」的生命尊嚴,顯露出勞動者樸實率真的精神。

洪瑞麟深刻體驗採礦工作的危險辛勞,為台灣1940年至1970年代的礦業黃金歲月,留下珍貴的紀錄篇章,因此他曾提到:「這一切都強迫我必須用最簡潔的筆觸,將他們駝了的背、長久勞動而畸形的關節,整個身體因用勁而誇張的線條,真實的速寫下來。」

10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坑內工作(地底之光)》,1956,油彩、紙,32×23公分,私人收藏。
9Photo Credit: 國史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敬業勤勞的阿坤伯》,1959,墨、紙, 34×23公分,國史館典藏。
11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礦工頌(坑內坑外)》,1965,油彩、畫布, 63×86公分,私人收藏。

除了礦工之外,原住民也是洪瑞麟創作中獨特的人物題材。早在1930至1970年他便曾至屏東探訪排灣族人、造訪蘭嶼雅美族(達悟族)藝術,並在東海岸原住民部落旅遊寫生,如〈蘭嶼原住民〉、〈原住民婦女〉。

13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原住民婦女》,1972,水彩、紙,32 ×25公分。白省三收藏。

同時,洪瑞麟1964年受邀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素描、水彩、油畫,藉由東方水墨與毛筆,加上西方的粉彩,運用中西合璧的媒材描畫裸女。他曾說:「畫裸女的心情跟畫礦工不一樣,一邊是很激烈的,裸女則是比較寧靜、安靜的實體,是很大的對照。」

長年處在不見天日的地底,使洪瑞麟特別嚮往陽光,晚年他定居美國加州海邊小鎮,如願與終年明媚的陽光為伍,從作品〈彩霞滿天〉或數張親手繪製賀年卡可見他離開黝暗地底後的天光雲影,成為藝術家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主題。

14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彩霞滿天》,1982,油彩、畫布,65×91公分。私人收藏。

展覽《掘光而行:洪瑞麟》

洪瑞麟作品一直是台灣美術史描繪勞動者生活面貌的代表象徵,在他逝世後,洪瑞麟的長子洪鈞雄將當年移民美國,由父親親自挑選的精彩家藏作品為捐贈基礎,另加上各系列代表作,於2020年捐贈北美館。

至於《掘光而行:洪瑞麟》展覽除以捐贈作品為核心,也結合館外作品,展出350餘件精彩原作及文獻,包括展露其早慧才華的大稻埕時期作品、留日受到普羅藝術影響之作品,以及創作中少見之完整描繪礦場情景的大型油畫與礦工日記速寫等,皆將於此次展覽展出,當中多數作品已逾35年未出現於台灣觀眾眼前。

北美館王俊傑館長表示:「這些鮮少曝光之作、罕見的留日素描,與重要的家人肖像等洪瑞麟一生的創作精華,回到藝術家思念的故鄉,由台灣社會共享這份藝術遺產。」

2_臺北市立美術館王俊傑館長致詞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俊傑致詞

而遠在美國的洪鈞雄則在今日記者會,透過線上致意,表示相當感謝北美館團隊以及客座策展人白雪蘭,洪鈞雄進一步說:「我認為本展『掘光而行』的主題非常好,能夠真正代表我爸爸(洪瑞麟)一輩子的就是『追光』,從地底的光,一直到人生的光,最後到晚年海邊追尋日落,看絢爛晚霞的餘光,我爸爸一輩子畫的作品,就是平凡簡單的素描,描寫人物與創意,再加上浪漫的情懷。」

最後,洪鈞雄打趣地說:「爸爸經常畫不穿褲子的男人(礦工畫),以及不穿褲子的女人(裸女畫),我希望大家看展時,也能夠感受到爸爸『透視』的本領。」

1_洪鈞雄(洪瑞麟長子)先生為記者會跨海線上致意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洪鈞雄跨海於線上表示致意。

而策展人白雪蘭接受《關鍵評論網》訪問時,也提到洪瑞麟「礦工畫」以及「裸女畫」的風格差異,「礦工是表現一種很陽剛的氣質,著重表現在肌肉、膝蓋、骨骼等,會特別強調力度的美;裸女則會是優雅與溫柔,洪瑞麟透過毛筆的粗細展現曲線的美,整體視覺相對圓潤,因此,『礦工畫』『裸女畫』兩者的線條表現就相當不一樣,各有可觀之處。」

除了「礦工畫」、「裸女畫」之外,洪瑞麟晚年移居至美國西岸洛杉磯,在雷東多海灘(Redondo Beach)也創作了數幅風景畫,與礦工、裸女等人物畫時的創作表現大相徑庭,與洪瑞麟早年大膽、奔放的色彩使用遙相呼應,似乎也折射出洪瑞麟對於繪畫之於自我個性的特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