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CJ集團.韓流爆紅經營術》:與〈江南Style〉神話一脈相承,《末日列車》打破電影院與VOD難以共存的固有觀念

文:高成連(고성연)

《末日列車》確認系統的集團內功

用韓國的資本、能力和系統的.韓紅經力量,親自展現人人都能看得出來的流爆「國際電影」。這應該是營術與江影院與許多內容創作者的心願,但絕非易事。南S難共美國幾乎是神話唯一能創出巨大附加價值,讓電影和電視劇等大眾文化內容產品發行到全世界,脈相走紅全世界的承末車打存國家(動畫強國日本的大眾電影競爭力日漸式微)。

儘管讓每個人能如「郊遊」般,日列愉快地大展長才也是破電讓人欣慰的光景,不過超越那個水準之上,固有觀念像好萊塢主要電影公司(Major film studios)般,集團發揮國際級管弦樂團的.韓紅經指揮作用,引領真正意義上的流爆國際項目,對CJ來說仍是營術與江影院與一場遙不可及的夢嗎?

「蘊含著好萊塢無法做到的一切。」——美國影評網站IGN

「好萊塢是動作片電影的產地,他們卻毫無疑義地,超越好萊塢電影,自豪地在今夏推出了最酷(The coolest)的作品與之抗衡。」——美國大眾文化雜誌《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

「雖然今夏好萊塢沒有停工,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也沒有努力地產出新創意。因此,在千篇一律的電影夾縫中,奉俊昊導演膽大又獨創的電影視角,當然有資格受到矚目。」——美國代表娛樂雜誌《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

2014年6月底,《末日列車》(설국열차)在韓國上映一年後,敲開美國市場大門,好評如潮。不僅在韓國,《末日列車》也成功地以法國——電影原著出版國為首,登上世界舞台。雖然這部電影在上映前先賣出了167國的電影版權,會有這樣的反應,某種程度是可預期的,不過反應卻超乎預期。甚至美國當地觀眾譴責北美發行商溫斯坦影業,為何沒選擇用「全球同步首映」(Wide release)—— 2000個以上的影廳同時上映的方式。

溫斯坦影業以擁有出色的事業眼光,擅長培育有潛力的中小資本作品而出名。雖然溫斯坦影業是享有盛名的發行商與製作公司,但同時也以考量商業性,愛過度剪輯作品而惡名昭彰的「剪刀手」聞名。在《末日列車》的情況,溫斯坦影業打著迎合北美市場喜好的名堂,播出了少19分鐘的剪輯版。在這方面,溫斯坦影業和CJ、奉俊昊導演未達成共識,以小規模的有限上映(Limited release)方式,取代了上映原版本(125分鐘)。

溫斯坦影業(The Weinstein Company)

溫斯坦影業是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 和鮑勒・溫斯坦(Bob Weinstein),兩兄弟引領的專業級電影製作暨發行商。1989年,溫斯坦兄弟以共同創業人身分,以110萬美元買下獨立電影《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版權,獲得2500萬美元的收益,實現了獨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交易。

米拉麥克斯影業在1993年被迪士尼收購後,通過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Jerome Tarantino)的作品《低俗小說》(Pulp Fiction)取得傲人成績,躋身為主要電影公司之列。之後,製作、企劃、發行了無數話題之作,像是《BJ 的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追殺比爾》(Kill Bill)等等,事業蓬勃發展。2005年,溫斯坦兄弟與迪士尼交惡,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公司。在那之後,溫斯坦兄弟也陸續培育出橫掃奧斯卡的作品,如:《為愛朗讀》(The Reader)、《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大藝術家》(The Artist)及《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 Playbook)等多部作品,因此也被稱為「奧斯卡得獎製造機」。

《末日列車》在美國主要城市的八個影廳出發。這是有限上映的典型策略「推出」(Roll out),也就是從人數少的電影院開始,根據觀眾的反應,決定是否增加上映影廳數的上映方式。當初業界預測《末日列車》最少能確保150個影廳,多虧了觀眾不亞於影評團的熱烈反應,短短半個月內,上映廳數增加到356廳。不過,無論人氣高低,上映後第三個禮拜必須按照原定計畫,投入VOD(隨選視訊)服務。CJ本以為《末日列車》在電影院的票房上升勢會因此趨緩,然而,這部電影在電影院與VOD兩邊都異常地驍勇善戰。

就這樣,《末日列車》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突破美國450萬美元票房(折合台幣約1億2000萬元),在線上平台部分,《末日列車》拿下iTunes 榜單第一名,也在Google Play 和康卡斯特等美國主要VOD平台名列前茅,創下750萬美元(折合台幣約2億元)的收益,大振人心。除了北美之外,在法國、中國等大多數的上映國家中,《末日列車》刷新各國過去上映的韓國電影中排名第一名的紀錄,成為代表性的K-電影(K-film)。

從單純的數字來看,很難說《末日列車》創下足以挑戰好萊塢的成績。以韓國電影歷史為基準,《末日列車》創下史上最貴製作費—— 400億韓元(折合台幣約9億5000萬元)以上的紀錄,倘若再追加附帶的行銷費用,金額高到超過損益平衡點(BEP)。雖說《末日列車》往後也能通過VOD或DVD販售等附加版權服務,繼續輸出成果,不過很難說是「大賣」。好萊塢大片的特性是寧可被斥責老派,也會堅強地豪擲千金。雖然《末日列車》成功地擠入這樣的好萊塢大片的空隙中,卻只是悠哉地東挖一點,西挖一點,沒能挖出滾滾財源。

既然如此,CJ是否應該滿足於成功了一半的頭銜,把剩下的一半歸為遺憾的失敗?先從結論說起,CJ並不滿足。CJ內部思索了韓國電影生態界所發生的變化,並且下了判斷:以《末日列車》為契機,達成了一半的成功的同時,我們也確定了還有一半的可能性。

用韓國的力量打造的第一部國際電影

無論是朴贊郁、奉俊昊、金知雲等韓國導演,或是崔岷植、李秉憲、裴斗娜等韓國演員,都在海外大展長才。CJ認為要想在國際舞台上打造「K-film」品牌,集結這些個人力量的「國際項目」是必要的。《末日列車》是從各方面上看來,是全靠韓國資本、企劃與導演實力展開的勝負對決,是獲得有意義的成績的首部國際電影。北美地區佔了全球電影市場的40%(以2011年,PwC 統計數據為準),在北美取得的成果格外有意義。

《末日列車》從製作規模就不一樣。2011年,海外選角、交涉拍攝地點、聘請工作人員等,花了足足一年的時間進行製作準備。不過,高昂的製作成本變成了障礙。這個大型項目,從朴贊郁導演的Moho Film和李秉憲代表的Opus Pictures 公司作為製作公司參與,從企劃階段就投入了150億韓元(折合台幣約為3億5000萬元)的龐大費用。儘管韓國製作公司為了確保剩下資金,積極吸引海外投資者,但電影製作作業比預期中更驚人。

2014年4月,眼看電影即將開機,但資金情況未見好轉。由於是跨國人員參與的項目,包括扮演《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中的英雄「美國隊長」而出名的演員克里斯・伊凡(Christopher Robert Evans)、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在內,因此無法更動拍攝日程。CJ不得不做出重大決定。

「即便是CJ,也未曾碰過超過400億元的投資項目,如果只考慮收益,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不過我們對先前在國外市場累積的實力有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們對優秀的奉俊昊導演和他的作品的信任,以及我們渴望拍出堂堂正正展示給全球市場的國際作品的熱情,才使這一切有實現的可能。」—— CJENM 海外事業部南宗宇(音譯)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