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人類是五分之四的灰熊》:遭受一個多世紀的迫害後,灰熊仍昂立著,詰譙我們這些兩腿的人類

文:道格拉斯.查德維克

第一次理解到人類世界與大自然密不可分的人類人類,並不是灰多世科學家的各項突破,而是熊遭熊仍因為長達數月住在帳篷裡,或居於綁在樹間防水油布下的受個空地上,與周遭每個動植物一樣,迫害抵受天氣和季節的後灰變化,才讓我明白。昂立

但與此同時,著詰這兩還有其他勢力侵入這些偏遠地區。譙們每一年,人類人類新推平的灰多世道路,將更多車輛、熊遭熊仍重型設備、受個伐木作業、迫害化石燃料探勘和狩獵範圍,後灰引到更遠之處,那是本土動植物所在的偏遠據點。這些綜合因素,跟高山樹林一樣,遠非在極端環境中慢慢生長與繁殖的石山羊所能承受,結果羊群大範圍地減少。灰熊的問題更嚴重,其範圍和數量減少到不及以前在加拿大南部的2%。

1Photo Credit: Steven Gnam
石山羊(圖中這隻正在脫換舊的冬毛)比北美其他有蹄動物,更能全年居住在高聳陡峭之處。本書作者在洛磯山脈上研究牠們七年。蒙大拿冰河 國家公園。Steven Gnam

我以其他地區研究人員的發現,合併自己收集所得的數據,協助督促野生動物管理者施壓,減低對石山羊的獵殺。根據瀕危物種法,我在爭取保護灰熊方面,也扮演了一個小角色。我結束在洛磯山上的研究後,覺得應該去探索其他可能的研究了。可是你能想像,一個在求職申請表的工作經驗欄中,僅填了一項「高山海拔羊男」的人,會有什麼工作機會等著他嗎?想像不出來吧?我也是。

由於我對於岌岌可危的野生動物及野生地區仍十分熱衷,忍不住一直撰寫這方面的議題,好讓公眾更瞭解實際情況。我幾乎都幫非營利動保出版品撰文,他們付的錢少得可憐,乃至我的寫作生涯,差不多也屬於非營利。但這不成問題,因為凱倫.里夫斯(Karen Reeves)會把食物擺在桌上。

暑假期間,凱倫在山頂的瞭望塔當消防員,寒冬臘月時,則在我們居住地區——一道六十英里長,介於兩座山脊之間的河谷——的酒館裡當調酒師。由於缺乏水電,加上僅有一條雙線道的泥土路,這個地區也是美國本土四十八州當中,存餘灰熊數量最密集的地區。每年春天,凱倫會在山谷草地上,連續觀察牠們數小時。

你猜對了,我娶了凱倫,最後我還幸運地接到《國家地理》雜誌和其他非學術性刊物的有薪專案,撰寫關於自然領域的報導——往往在世界偏荒之境。每當我回到北美西部,便會在閒餘時不斷跑去觀察灰熊,我並未細思原因。雖然我很想瞭解牠們的行為與生存問題,但最主要的動力,還是想見識灰熊堅毅狂放的野勁——在遭受一個多世紀的迫害後,牠們仍昂立著,詰譙我們這些兩腿的人類,不被馴服,不受圈限,不肯被圍剿。

無論我到世界何處,人口都不斷成長,並如潮水般地蔓延開來。公元開元左右,地球大概有3億人口和一些零散的環境問題。今天,人口總量已接近80億了,而且面臨整個生物圈的災難。根據各項可靠指標顯示,本世紀結束之前,會有更多地球的物種滅絕,而導致生物穩定性消失,人類的未來很可能因此脫序。除非我們改變人與自然關係的看法,否則很難改正這種破壞性的模式。

所有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生命的意義,找出這些「大哉問」的答案: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生命究竟是何意義?想回答第一個問題,最好先讓大家深入瞭解,人類與生物世界,在微生物、遺傳及行為上的關聯。這些自然的特質,定義出真實的我們——我們既是人類,也超越人類。依照近幾十年科學知識的進步,加上我自身的經驗,我希望能闡明,是什麼塑造了我們超乎人類的部分。

本書的另一個目標,是去解決很多人在面對全球環境和生物,無止無休的壞消息時,幾乎每天要問的問題:我們現在究竟能做什麼,才能帶來實質改變?答案是:有很多事情可做。

讀者將在後面章節中看到,如何從個人的生活出發,做出有益改變的例子。也能看到關於大規模、變革性保護計畫的描述,這些正在進行的務實計畫,已證實是大家可能會想採用的成功模式了。

1圖片來源:Mark Moffett
自然史和下至甲蟲上至大熊的野生動保議題,一直是作者的著書,以及為非學術性雜誌撰文的主題。例如他曾為《國家地理》雜誌,寫過數次的封面故事。Mark Moffett

雖然大部分章節都可作為獨立的篇章閱讀,但編排上是環環相扣的。大自然的本質是個龐大的議題,本書並不意圖涵蓋所有基礎項目,而旨在融合新的訊息與想法,並懷抱希望,在新途上挺進,並遵循修正過的黃金法則:想要生態系統怎麼對你,就怎麼對待生態系統。

滋養,維繫健康,蓬勃發展。自我開始寫作後,多年來我找到了更多能觀察灰熊的地方。這些大熊一向擅於幫助我搞清楚,何時該保持安靜,仔細觀察;何時該出點聲音,準備開始行動。比如現在。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人類是五分之四的灰熊:拯救我們的自然新觀點》,知田出版

作者:道格拉斯.查德維克
譯者:柯清心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人類至少是一頭五分之四的灰熊。「我有少部份的釀酒葡萄(共享24%的DNA),和一部分蛔蟲(共享 DNA為21%至38%)。」

❝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類的一部分,我們在這個真理中找到更廣義的自己。❞

道格拉斯‧查德維克(Douglas Chadwick)以博學、知性、趣味又帶有詩意的筆調,描述生物演化、生態系間物種互動、交織的關係。他不去大篇幅書寫人類文明演進帶來的災難與污染,而是從整個地球自然生態圈的角度來使我們理解,人類是如何棲居其間。

▍物我一體:細菌約擁有7%與人相同的DNA

當我們的生物研究能夠比對物種彼此之間的基因型,生物學家發現了人類並非萬物之靈————我們和許多物種或多或少的共享了相似的基因。雖然在生物演化的道路上智人取得了優勢地位,然而千百年來存有過的生物都曾參與其中。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