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培瑞克《空間物種》的紙上歷險記:書本封面與排版的空間布局

文:許綺玲(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教授)

「如此,培瑞排版空間有了起頭。克空原初,間物記書間布局只有文字,種的紙上只有描畫在白紙上的歷險符號。描寫空間:為它命名,本封描畫出來,面與就像航海圖的培瑞排版繪製者一般,將海岸沿線滿滿地寫上海港名,克空海角名,間物記書間布局小灣名,種的紙上直到海洋和土地之間僅由一連串帶狀的歷險文字分隔開來。波赫士(Jorge Luis 本封Borges)筆下有個叫亞列夫的地方, 從那裡可同時間看見整個世界。面與那,培瑞排版豈不就是字母可以發揮所長實現的?」

——培瑞克(Georges Perec, 1936-1982),《空間物種》

法文原版的《空間物種》【1】自1974年出版以來歷經了幾次封面改版。現今所見的2000年版已去除底圖。去圖不至於影響內容的閱讀,但總是少了圖像佐意的時機。本文從1974年的初版封面談起,觀其如何呼應內文,既而描摹這本書潛藏的幾樣結構邏輯及其意涵。

初版封面的古地圖,展現於海陸相接處,延線環繞的一連串地名。換言之,地圖是依循再現規範所繪製的平面空間,藉由文字命名和圈畫界線,將自然空間納入人類文明世界。這本書提到的種種空間議題中,空間的征服正是一大主題:這個主題始於封面圖像,也在最末一段文字做結。

0001-2Photo Credit:漫遊藝術史提供
《空間物種》(左)1974年版本/(中)1985年版/(右)口袋版

在插入頁之卷首的短文和獻詞後,出現一張海洋圖,也是全書唯一的插圖,取自路易斯.卡洛爾(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1832-1898)所著的故事《獵鯊記》(The Hunting of the Snark)。這是一則海上冒險故事,也可說是一群人欲征服空間以達目的的一次航程,既神秘又荒唐。最終卻是悲劇收場,並未達到目的,也沒有捕捉到想望的海中怪物,其中一位人物還在瞥見海怪時隨即消失無蹤,彷彿被空間給吞噬。

《獵鯊記》中原來的海洋圖空無一物,僅在方框四邊標有方位、「緯度」、「赤道」等字和比例尺,並為雙邊框。

4-1Photo Credit:漫遊藝術史提供
《獵鯊記》的海洋圖

培瑞克在《空間物種》中並未忠實引用原圖,而僅留了個單邊方框,看起來簡直就像一張白紙。而接續空無海洋圖的下一頁,則是一長串以「空間」為中軸的詞柱。

長長的字列不正呼應了上述初版封面古地圖,那海陸相接處的一連串地名?探險家在茫茫大海中歷險,試圖征服空間;而作家要做的,就是面對一張白紙,寫下一個一個字,以文字盡其所能地探索空間。

進入第一章「紙頁」,培瑞克確實以作家身分悠遊於紙上空間,因而變化排版格式,也有圖像詩的戲玩效果。文字的形式可以順其意義,也可逆反其義,像是把「水平向」這個字詞寫成樓梯狀,使拼字母逐階下降!

因此,培瑞克寫的不是求真的科學書,閱讀本書尚需注意文字獨立於現實之外的自主性。

稍後,培瑞克提到「在舊版的《小拉魯斯插圖百科辭典》(Le Petit Larousse Illustré)中,空間就始於這一面方方的地圖範本,那是個彷若清單的空間,是發明出來的空間。」培瑞克羅列其上各地形名稱,並說光是讀那些名稱便足以喚起日常生活中的千百情狀:這即是本書另一項閱讀指南。而書中各種各樣的清單何其多!既是文字組合,更指涉現實,發揮阿列夫(aleph)同一時地望見整個世界的潛力。然而,培瑞克也不忘提醒:那些試圖完美蒐盡一切的羅列圖像也可能太過虛幻,無異於烏托邦!

0002Photo Credit:漫遊藝術史提供
《空間物種》中紙上變化排版格式

再回頭檢視「前言」中其他的文字布局。培瑞克於之中變換寫法,放了一首童詩及一部極簡的三幕劇。文詞平易的童詩,只用了兩種簡單的頂針式重複句型——前半段:A中有B,B中有C,⋯⋯;後半段:⋯⋯C翻倒B,B翻倒A。先由大漸小,再由小漸大,或先是大包含小(如:巴黎有條街;街上有房子;房裡有樓梯⋯⋯),而後是小的翻倒大的(如:鳥翻了蛋;蛋翻了窩;窩翻了籠⋯⋯),最後竟衍生出巨大驚人的毀滅意象!

這個來回、進返程,大略反映了全書的組織。雖然目錄章節是從就近、小的,往越來越大的空間邁進,然而最後一章「空間」(而不是太空)紛雜並陳。「空間」(續完)的小結事實上已拉回到近己、私密、個人面對的書寫。這個回返模式就如文字遊戲「回文」句型、鏡像反映,即使並不真的對稱、均衡。

至於三幕劇中,前兩幕重複了一樣的內容,和白紙海洋圖一般呈現一個空無的世界。第三幕有了變化,有景、有人、有事件,即有個暗藏的結構模式:這需要找到名為黑獅牌的鞋油商標設計,看看那畫中有畫、密藏套疊(mise en abyme),和那首童詩的結構似近而異。行文至此,不再多寫,留待讀者自行在這本小書迷宮的空間裡探索吧!

5-1Photo Credit:漫遊藝術史提供
《空間物種》以「空間」為中軸的詞柱

本文獲漫遊藝術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潘柏翰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