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娜.梅.阿考斯塔、荷蘭蜜雪兒.哈契森
競爭的式教什麼試弊病
在我的人生中,我發現從學校和大學的養為競爭氛圍(我總是拚命想成為最優秀的一群),過渡到沒有考試和比較指標的舉辦工作生涯,是不讓本人相當困難的過程。競爭激烈的知道童年很容易讓人在往後的人生中時常感到失望。當評分制度消失,成績自尊心的荷蘭來源也隨之消失;於是有人可能會用財務狀況、銷售數字衡量自我價值,式教什麼試或者投入大把時間為孩子尋找「最好」的養為資源。
我不希望自己的舉辦孩子承受這種源於競爭的壓力,我寧願他們學會如何珍視自己的不讓本人成就,而不是知道需要外界不停的稱讚或肯定他們「比其他人好」。
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Today)的成績一篇文章中,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研究教授彼得.格雷(PeterGray)寫出了他認為美國教育所出現的荷蘭問題,不過我覺得,套用在英國也適用:
在學校,孩子很快就了解到自己對活動的選擇和對能力的判斷都不算數;老師的選擇和判斷才重要。然而,老師難以預測的是,你可能認真念書卻還是拿到很糟的成績,因為你不懂老師究竟期望自己學會什麼,或是猜錯老師想要問的問題。在絕大多數的學生心中,課堂的目標不是習得能力,而是好成績。
把重點放在成績和考試結果,會造成學生錯失教學過程中其他同樣重要的事:學習科目相關的廣泛知識、啟發智能,以及擴展視野。畢竟,隨著好成績而來的工作機會和物質享受,並不是孩子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事物。
不過,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即使在小學,荷蘭學生每年都要接受兩次正式考試,測驗重點主要是閱讀和算術能力。
這些考試算是必要之惡,而且會盡可能以低調的方式進行。考試成績並不會讓學生本人知道,也不會以成績單的形式交給家長,只有在每年兩次的家長之夜可以讓父母快速一瞥。考試可以輔助家長們去判斷,孩子在11或12歲時適合接受哪一類組的中學教育。但是並沒有所謂的總分,學校也不會蒐集或比較學生的考試成績──如我先前所提,荷蘭根本沒有所謂的「第一名」。
荷蘭教育成功的關鍵
這種不崇尚競爭的態度在學校生活的其他面向也顯而易見:當我兒子第一次參加學校運動會後回到家,我想都沒想就問他跑步有沒有贏,他卻一臉疑惑地看著我。
難道他們沒有比賽跑步嗎?嗯⋯⋯,確實有,他們有一起跑步。不過他選擇等朋友追上來,手牽手,一起跨過終點線。
顯然,運動會的重點不在於贏,基本上也沒有什麼贏家或輸家之分,畢竟連獎牌、獎牌或隊伍都沒有,孩子一群群的在運動場上跑來跑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和挑戰,像是充氣溜滑梯、彈簧床城堡和撞柱遊戲,以及跑步、跳躍等等體育活動。
這和我小時候參加的運動會一點也不像,我被第一個欄架絆倒,從此留下一生難以磨滅的記憶,當時甚至連我的朋友也忍不住笑了。
OECD 2015年的「生活狀況」(How'sLife)調查,衡量了許多OECD國家的幸福程度,其中荷蘭小孩是承受最少「課業壓力」的兒童。而不出所料,英語國家如愛爾蘭、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孩子壓力最大。
在「喜歡學校」的學童人數上,荷蘭獲得高分,而且綜合統計調查中所有項目之後,在「孩子在校的快樂程度」方面,荷蘭顯然表現最佳。
也許是因為荷蘭將技職學校納入教育制度,大多數的孩子在19歲前都有持續接受教育,僅有非常少比例的孩子提早離開學校。有趣的是,荷蘭小孩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也獲得高分,雖然西班牙和土耳其的排名更高(這項同樣由OECD執行的全球調查,主要是衡量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英國和美國僅分別排名第26和36。
荷蘭教育體系證明了,學業成就未必要建立在菁英教育和激烈競爭之上。
另一項近期的OECD報告也顯示,荷蘭教育制度注重高標準的教育,據該報告指出:「學校優質的表現,加上仰賴實做以及實際鼓勵孩子運用想像力的教學方法,就是荷蘭教育成功的關鍵。」
離開學校之後,荷蘭人仍然維持高教育水準:根據針對16歲到65歲成人的PISA統計數據,荷蘭人在數學與讀寫熟練程度的平均分數排名第三,僅次於韓國及芬蘭。
相關書摘 ►《荷蘭式教養》:不用追求「第一名」,6分就夠好了
書籍介紹
《荷蘭式教養:自由開放X適性教育X簡單生活,打造快樂家庭的13個祕密》,大好書屋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瑞娜.梅.阿考斯塔、蜜雪兒.哈契森
譯者:廖亭雲
- 週日時報、每日郵報、紐約郵報佳評如潮
- 售出逾12國版權:英國、美國、日本、泰國、韓國、芬蘭、波蘭、義大利、俄國、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中國
- 全球逾20間媒體報導: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出版人週刊、英國BBC電視、星期日泰晤士報、美國NBC電視,以及荷蘭、加拿大、比利時、法國、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南非、智利等各國媒體
成功不一定能帶來快樂,但是快樂的生活卻能成就一個人。如何讓父母做得愈少,孩子卻學得更多?來自英美異地的文化震撼及第一手的荷蘭現場觀察,如何養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荷蘭教養的祕密,全世界都想知道!
生長於美國的瑞娜與來自英國的蜜雪兒分別嫁至荷蘭,定居生子後的在地生活讓兩人充滿驚奇。除了面對異國文化的震撼與洗禮,更讓她們好奇的是:為什麼荷蘭的孩子如此快樂?為此,她們創立「發現荷蘭」網站,收錄在當地所見所思,以及從異國角度所觀察到的荷蘭式教養法;結果其中一篇<荷蘭小孩的八個祕密:全世界最快樂的小孩>瘋傳全球,引起許多父母的共鳴,因而動念完成本書。作品中不僅可見兩位母親的教養觀察,更有對於英美及荷蘭當代三地教養文化的異同省思。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