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書評】《鯨豚記》的非典型魅力:以鯨豚為餌,遁大海之門

文:張卉君(作家、書評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鯨豚記鯨豚解說員)

以鯨豚為餌,非典遁大海之門——《鯨豚記》的型魅非典型魅力

「這是一本非典型的攝影集。」當我翻開沈甸又穩重的力鯨《鯨豚記》,三百多頁的豚為精彩故事迤邐出大海的魅力與鯨豚的美麗,如同在金磊的餌遁陪伴與帶領之下,一頁一踢步地向悠藍深遠的大海水下潛去,時而隨浪翻滾浮沉,書評時而在各海域的鯨豚記鯨眼中,感到被宇宙凝視的非典震撼。

與其說這是型魅一本生態攝影集、鯨豚圖文書,力鯨卻更像是豚為跟著金磊的解說和分享,一同在他的餌遁生命故事裡,共享一段熱切且癡迷、理性而優美、親切又溫暖的藍色旅程。

生物學之眼

相較於一般攝影的取材,生態攝影的對象是自然界有別於人類的其他物種,對於攝影者的第一個考驗便是對於所拍攝對象的了解;拍一朵花開得要掌握季節、拍一隻飛鳥總要找對棲地,若再進一步想要記錄到動植物彼此之間的互動,甚至是特殊的動物行為如覓食、狩獵、求偶、交配、產卵、哺乳⋯⋯等瞬間,更是需要對於拍攝對象有長時間的觀察及生態知識背景的了解,並針對棲地、族群、遷徙、生活習性等細節作文獻考究及田野調查,可以說是兼具知識與體力、生態學與美學、環境與人文的各種平衡,具有一定的挑戰門檻。

拍攝陸域的動植物已需要克服各種環境的諸多不易,更遑論海域是另一個與人類生存截然不同的領地,處處考驗著創作者對於海洋生態的了解和經驗累積。金磊在文中並沒有特別著墨自己生物系、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學術背景,僅提到求學過程中不斷被教導「客觀、真實」的概念;但無論是在篇章〈鯨奇之島〉中對台灣周邊海域各類鯨豚目擊紀錄與生態習性的如數家珍,或是〈Heat Run〉篇中描述東加水下遭遇雄性大翅鯨競爭交配權的精彩敘述;又像在〈跳躍的意義〉、〈大鯨的時間差〉、〈鯨魚其實也不願意的,好嗎?〉等篇章中透過動物特有行為的拍攝,以科學調查的生態觀察筆記方式傳遞的知識,都一再透露出攝影者/作者內化於自身學科專業背景下的「生物學之眼」。

書中多個篇章也提及照片的拍攝是在「長期野外調查」的基礎下發生;〈豚口普查和小海豚〉、〈心中盼望已久的那張影像〉文中則分別向讀者介紹了日本御藏島上長期針對該海域的瓶鼻海豚進行的「Photo ID」個體影像辨識記錄,以及黑潮團隊長年透過一樣的影像辨識方式、命名花蓮海域不定期出現的抹香鯨個體及其中的故事,藉此讓讀者認識到國內外針對鯨豚研究進行的「公民科學」調查方法。金磊拍攝的鯨豚有斑斑傷疤、有達摩鯊咬出的圓形傷口,透過部分鏡頭聚焦動物特徵的特寫,也帶著生態觀察的好奇拍下了台灣少見的南方露脊鯨,以及牠們嘴部看似藤壺般的硬皮和表皮上的「鯨蝨」。

可以說在金磊的攝影及文字作品中大量運用的生物學知識,展現了攝影者/作者的養成與基調,也投射出專業背後對於生態研究的真切與熱情。

P_187_在鯨豚身上很常見到被棲息在深海的「達摩鯊」所咬出的圓形傷口Photo Credit: 大塊文化出版
在鯨豚身上很常見到被棲息在深海的「達摩鯊」所咬出的圓形傷口。

解說員之姿

雖然是生物學研究「本科」背景出身,但金磊的筆觸是溫暖而親切的,一如他的海上解說。

《鯨豚記》第一部「海洋的召喚」中,金磊開門見山地交代了大學畢業後即加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並成為海上導覽解說志工的這個機緣,也成為了開啟了他認識海洋與鯨豚的那個重要按鈕。接著從〈黑潮引力〉、〈海洋之子〉兩篇文章開始,金磊便直接以解說員本色出場,帶出「以鯨豚為餌的海洋教育」這個起心動念,他相信:「以鯨豚作為出發點,不只是為了勾起遊客對海洋的好奇,還有機會能藉此傳關於環境與海洋的訊息。」

呼應著金磊在序文中提到:「回到最初的原點,我視我自己跟所拍攝出來的影像是一座橋樑,是最直接把訊息傳遞出去的方法⋯⋯我發現許多人對於所身處的環境並不是真的無感,而是在他們過往的生命經驗中缺乏與環境的互動⋯⋯」在展讀《鯨豚記》的過程中,令我感受到其中不論是影像或文字,都帶著強烈的傳遞、溝通意圖,就像是金磊真的在船上拿著麥克風解說眼前的這片海、這道浪、這頭鯨、這群豚——在他生動的譬喻之下,將自身內蘊豐富的生態知識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即便是毫無生態背景或海洋經驗的讀者,都能快速的透過他巧妙又生活化的譬喻心領神會,甚至會心一笑。

這是經年累月在海上,面對來自世界各地、迥異生活經驗及文化差異的大眾解說所積累出來的能力,也正是身為一名生態攝影師兼解說員的「轉譯」魅力與功力。因此在《鯨豚記》中我們可以在書頁翻飛之際如臨各地海域現場,一面打破所有海域陸域、海平面上下、國界邊境的各種現實疆界,隨著金磊的鏡頭與文字一下在花東海域與飛旋海豚、花紋海豚、熱帶斑海豚鯨奇相遇;隨即〈追尋那巨大的湛藍〉來到水下與抹香鯨第一次相遇;旋而踏足位處南太平洋的東加王國,與〈巨鯨國度〉的大翅鯨母子對共游;忽又在〈好好感受一個地方〉的提示下來到「自然與人共生的島」日本御藏島,跟著指認每一頭瓶鼻海豚身上的特徵和編號。

而你不必忍受〈10。C低溫保鮮〉裡「冷到讓人想罵髒話」的痛苦,無需和金磊一樣穿著厚重防寒衣像顆「泡綿球」漂在水中,就能在〈瓦爾德斯半島〉看見「醜得可愛莫名」的南方露脊鯨!更不用說可以動動手指就來到挪威北部海域直接〈拜見大王〉,與海洋中的王者虎鯨近距離面對面⋯⋯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金磊比喻在斯里蘭卡與世界最大的生物:藍鯨的「偶遇」——「光是藍鯨身體的寬度,就超過了我們所搭乘船隻長度的兩倍以上,當時記在水裡看著牠,就像兩節的捷運車廂從面前經過。」還有當我讀到〈大翅再臨〉裡屏息等待大翅鯨再度於台灣花東外海現身的那種「振奮同溫層」的狂喜,就像是「假如哪天你目擊五月天的阿信或Jolin蔡依林,剛好從你家門前走過,光是這樣的事也會讓你津津樂道一陣子,對吧?」這樣讓人「秒懂」的「常民梗」,就是金磊敘事風格和解說導覽中不吊書袋的幽默。

P_255_當有機會看到大翅鯨(Humpback_whale,_MegapterPhoto Credit: 大塊文化出版
當有機會看到大翅鯨躍身擊浪,背後場景不是國外的哪裡,而是最熟悉的台灣土地,感動到久久不能自已。

攝影師之心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