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蒼
在我看來,展覽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迪士打造——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
在你的尼動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畫展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筆畫百年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夢幻而提到美國動畫,王國佔有一席之地的訴說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故事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展覽比例吧?
還記得小時候,我最先接觸的迪士打造動畫就是我父親買來、一捲捲錄影帶的尼動迪士尼動畫——《白雪公主》、《睡美人》、畫展《小美人魚》、筆畫百年《小鹿斑比》、夢幻《獅子王》、《風中奇緣》等等。
迪士尼不只開啟了我看動畫的大門,更是我認識童話的第一個媒介,它陪伴了我幼年的時光,就是到了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我仍然對它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依然念念不忘。

一群充滿熱忱與夢想的人和一隻老鼠 建構起百年的動畫王國
成立於1923年的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到了今年正滿一百歲。全世界知名的米老鼠——米奇則誕生於1928年,迪士尼製作的、以米奇為主角的全球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長7分多鐘的《威利汽船》也在同年11月播映,自此米奇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動畫明星。
展覽現場不只展出多幅動畫手稿,也播映完整的《威利汽船》動畫,設置自動化手繪動畫模擬裝置,讓民眾可以透過膠捲一般的小窗格,看著人物在高速移動的情況下,活動起來的模樣,感受最原始的動畫製作方式。精美的手稿讓人近距離感受動畫師繪製時的筆觸與細心,即使已經度過了許多歲月,但仍舊能夠從紙張上的圖案感覺到那份精心製作的溫度。
米奇走紅後,米妮、唐老鴨、高飛、布魯托等角色也陸續在動畫中登場,陪伴許多孩子度過他們的童年。但迪士尼並不止步於此,開始嘗試當時還無人嘗試的動畫長片製作,在那個動畫短片不超過10分鐘的時代,製作一部動畫長片簡直是一個狂想,投注其中的心力、資源、人力更是多之又多。
但若是停止嘗試、安於現狀,或許迪士尼動畫便不會是如今的經典之最。

魔鏡啊魔鏡 不只找到白雪公主,也照出未來的動畫之路
1937年,花了三年製作、改編自格林童話的迪士尼第一部經典動畫長片《白雪公主》發行,引起廣大迴響,並開啟了迪士尼接下來製作動畫長片的計畫。
展場內除了展版上大幅輸出製作前期的形象繪圖外,也設置了魔鏡場景,並循環播放「魔鏡啊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的經典片段,讓許多民眾駐足錄影拍照,紀念下這與童年再度相遇的時刻。
迪士尼動畫展將這百年的歲月切分成不同時期,每一個時期都挑出多部經典動畫,而那些作品都陪伴許多迪士尼粉絲度過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像是《小飛象》、《小鹿斑比》、《仙履奇緣》、《睡美人》、《101忠狗》等,看著眼前這些耳熟能詳的動畫與其中角色,彷彿與許久未見的老朋友再度相約一般,那些熟悉的故事、一起度過的時光,都在展場裡重新回到了腦海。
展場內將每一部展出的動畫區塊切分得清楚,都根據每一部動畫的調性,給予合適的色彩搭配,展出的展品多是分鏡圖與動畫的手稿——有角色的,也有場景的,現場也有模型展示他們最初如何製作與拍攝動畫,那每一幕的畫面都得來不易,都是工作人員們的心血結晶。
然而當迪士尼兄弟相繼過世後,迪士尼動畫工作室也面臨了內部人員異動以及後續推出的作品失利等種種困境,而沉寂了一段不短的時日。

從海洋迎來曙光 小美人魚激起復興的浪花
1989年年底,改編自安徒生童話、迪士尼的第28部經典動畫長片《小美人魚》上映,百老匯音樂劇的風格,讓這部作品不只在動畫、音樂和角色贏得讚譽,在商業上也取得極大的成功。知名曲目〈Under The Sea〉更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和最佳原創歌曲獎。
《小美人魚》的成功,同時也標誌著迪士尼動畫的文藝復興時期到來,讓迪士尼一掃1980年代初連串失利的陰霾,迎接重獲新生的機會。
在這個時期,迪士尼延續音樂劇的製作風格,並引入電腦製作技術輔助手繪動畫,推出許多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作品,如《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風中奇緣》、《花木蘭》、《泰山》等,這些故事的歌曲如今仍傳唱不輟,在1989年到1999年期間重新帶起一波迪士尼動畫的浪潮,有許多作品也在近年慢慢被改編為真人電影重回觀眾視線,可見這些作品的成功與深植人心。
但是,當這一時期的最後一部作品《泰山》推出後,迪士尼動畫再度慢慢走下坡,勢必得在技術革新與同業競爭的挑戰中尋找重回巔峰的契機。



擁抱科技、延續初衷 開啟娛樂版圖的新世紀
以自身極具特色的傳統手繪動畫在20世紀末開創復興期後,迪士尼在21世紀初遭遇電腦動畫作品帶來的市場衝擊,他們引以為傲的手繪動畫顯得相形失色,票房也連連失利。這段期間,雖然迪士尼也陸續推出其他賣座的電影(如《神鬼奇航:加勒比海盜》),但動畫電影僅有《星際寶貝》因造型可愛而大受歡迎。
在一番變動與整頓後,迪士尼於2006年併購皮克斯動畫,正是邁進電腦動畫製作的路途。然而雖然這一時期的作品幾乎都使用電腦動畫製作,但仍有《公主與青蛙》、《小熊維尼大電影》是以手繪動畫方式製作,其中《小熊維尼大電影》(2011年)是迪士尼最後一部使用手繪動畫製作方式製作的動畫電影,之後的動畫電影均以3D電腦動畫呈現。
經過多年嘗試,迪士尼在2013年推出的《冰雪奇緣》席捲世界,主題曲〈Let it go〉就連沒有看過作品的人一聽見旋律也會知道是哪一首歌,可見傳唱度極高。之後推出的動畫電影無論是新作品或是續作,如《動物方城市》、《無敵破壞王2》、《魔法滿屋》等均有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