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守林护林人:接力续写绿色传奇
天气转暖,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三乡分场砬子沟攻坚造林地块上,省塞前两年种下的机械接力樟子松抽出新芽,生机勃勃。林场林护林人绿色“这些树苗长势很好。轻守”时常“跑山”的续写第三乡分场副场长范冬冬说。 塞罕坝林场1962年建场,传奇一代代塞罕坝人扎根高原荒漠,河北罕坝培育起百万亩人工林海,省塞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机械接力生动范例,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林场林护林人绿色艰苦创业、轻守绿色发展的续写塞罕坝精神。如今,传奇80后、河北罕坝90后守林护林人,接过前辈手中的旗帜,用青春和热血续写塞罕坝的绿色传奇。 攻坚造林10万亩,啃下石头山“硬骨头” 一大早,范冬冬就开始了新一天的“跑山”,仔细查看林间有无火情隐患、护栏是否破损。他的巡山日记,记满了关于林子的各类事情,“我就是坐不住,每天不到林子里看看,心里就不踏实。” 范冬冬是河北省石家庄人,2008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塞罕坝。10多年来,他在这里安了家,一步步从技术员成长为林场造林的中坚力量。 2011年,塞罕坝启动攻坚造林。作为技术骨干,范冬冬全程参与。“为什么叫攻坚造林?是因为之前树苗容易活的地方都种上树了,攻坚对象都是难度大、土层薄、坡度陡的‘硬骨头’。有的地方土壤只有四五厘米厚,扒拉开一看,下面全是石头。”他说。 坡陡地滑,机械无法上山,全靠人来刨坑。“一镐刨下去,震得虎口生疼,叮叮当当凿不了多一会儿,双手就得起血泡。”范冬冬说。 坡面直栽难度过大,范冬冬和同事们讨论后,决定换种办法——苗圃育苗成功后,再移植上山。“苗木选择可有讲究了,要选‘矮胖子、大胡子’,也就是苗木敦实、根系发达的,这样更容易成活。”范冬冬说,苗木运输时,要打包好,不能重压、日晒,还要保湿、透气。 运苗也是一道大难题,只能靠骡子驮、靠人背。一株打包好的樟子松苗浇足水后,足有七八斤重,坡陡地滑,骡子扑扑腾腾爬两步,就累得呼哧带喘。范冬冬说,骡子上不去的地方,就只能靠人背。 攻坚造林10多年,塞罕坝人在石头山上种树10万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利用科技手段防治病虫害,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植树造林,讲究“三分造,七分管”。林子基本成形后,后期的管护不可或缺。 36岁的塞罕坝林场林业科副科长袁中伟,201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塞罕坝,成为一名“森林医生”。“目前,塞罕坝的主要病虫害是落叶松毛虫、落叶松尺蛾,我们的任务就是防治虫害,守护好林子的安全。”他说。 “以前,病虫害是靠人工喷洒药剂防治,而且必须选择风小的时候进行。”袁中伟说,那时,每年洒药时,他和同事们凌晨3点就得起床赶往作业地块,背着30公斤重的药剂和设备,趁天亮前风小的时候作业。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林场病虫害防治方式不断创新,直升机、无人机都派上了用场。 直升机速度快、作业面积广,一个机次能喷洒800公斤药剂,覆盖2000亩林地,两三天就能完成林场病虫害防治任务。“一些地方树林茂密、地势陡峭,人进不去,直升机也覆盖不到,我们就利用无人机洒药防治。”袁中伟说。 袁中伟是塞罕坝林场首批持证上岗的无人机操作人员之一。“操作无人机,可比开车难多了。”他说,无人机在空中可不是说停就能停下来,而是不断晃动,操作时要注意风向、高度等,稍不注意就会掉下来。 目前,塞罕坝初步建设了物联网野外监测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起人防、飞防、技防相结合的管控防治体系,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 “这些年塞罕坝的林子很健康。前辈把林子交给了我们,我们这一代人一定会守护好!”袁中伟说。 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种引育关,森林质量提升关,林业可持续发展关……如今,塞罕坝人在继续攻坚克难。他们表示:“守护好、发展好这片林子,我们要担起继续闯关的重任。” 范冬冬说,塞罕坝正在向最后的石头山发起攻坚。塞罕坝人的目标是,力争到2030年,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86%的饱和值。到那时,除了道路和建筑物,塞罕坝所有的地方都将被绿色覆盖。 “林场的林子多是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质量还有差距。”袁中伟说,林场按照近自然造林的理念,科学配置树种,云杉、樟子松等落户塞罕坝,逐渐形成针阔混交林,现在林子里灌木、花草多了,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袁中伟说:“这些年飞来的候鸟越来越多了,林场已经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 工作之余,范冬冬喜欢到塞罕坝展览馆参观,前辈们的事迹常常令他心潮澎湃。“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种精神、这份责任扎根在每个塞罕坝人心中。”范冬冬说。 人民日报记者 寇江泽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河北罕坝年轻守林护林人:接力续写绿色传奇
编辑:汤晓雪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5-06 11:00:48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土壤检测项目大全,梳理了土壤标准文件!
- 新春走基层丨一次“年夜饭”模拟制作的背后
- 处处洋溢喜庆氛围 中国各地年味扑面而来
- 团圆年|我们的文化中国年:龙行龘龘
- 乙基香兰素标准品:助力食品与香料分析
- (新春走基层)龙年新春将至 中国生肖经济龙腾虎跃
- 【新春走基层】“先诊疗后付费”,方便!
- 新站、新线“首秀” 多地将迎来春节出行“新模式”
- 古特雷斯:7月21日、22日和23日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三天
- 美国校园枪支暴力不见改善 帕克兰高中校长发声: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采取行动!
- 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物丰价稳 年货市场购销两旺
- 透过数据看春运 “流动的中国”活力足
- 沙特阿拉伯拟修订2个奶酪技术法规
- 国家卫健委命名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 迈出新步伐|制→智→质,“链”出新“津”彩
- “小行动”保障“大温暖” 筑起“平安防线”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 伊朗一大巴車翻車起火 至少35人死亡
- 长江大保护年考啦!“五个小水滴”答卷很清新
- 迎寒潮保供电 多地电力部门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万家灯火”
- 新春走基层|不能回家过年的他们,守护了通往千家万户的团圆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