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紀錄片《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她筆下的雷普利,說的其實是自己

文字:Millie Meng

還記得帥氣的紀錄裘德洛和悶騷的麥特戴蒙,踩著休閒皮鞋,片尋普利身穿訂做西服,說家說頭戴紳士草帽,海史完美詮釋了地中海的筆下度假風情嗎?《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看似美好,卻是其實由犯罪推理堆疊而成的驚悚劇情片。

撥開劇情,自己裡頭蘊含了濃濃的紀錄同性曖昧與難纏的自我認同,在《天才雷普利》中飾演決定性角色的片尋普利凱特布蘭琪雖是配角,16年後在小說改編電影《因為愛你》(Carol)中擔任主角,說家說把女女愛情故事揣摩的海史恰到好處。你或許不知道,筆下這兩部膾炙人口的其實電影,原著小說其實都來自同一個作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自己

1Photo Credit:目宿媒體 提供

以栩栩如生的犯罪推理情節而聲名大噪

海史密斯的成名,起自於她1950年的第一本小說《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由驚悚大師希區考克改編成電影,片中描述火車上的二位陌生人,密謀交換謀殺對象的懸疑劇情,也因為此次合作,她的作品才被歸類成犯罪推理小說。

德國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亦是海史密斯的書迷,以小說《雷普利遊戲》為藍圖改編電影《美國朋友》(The American Friend)。算一算,海史密斯的雷普利系列小說,搬上螢幕改編成電影的,就有五部。

導演伊娃. 維蒂亞(Eva Vitija)自小聽聞父母提起這位才華洋溢的小說家,並發現她不但是擅長描寫生動犯罪情節的推理小說家,也是1950年代,當同性戀題材小說還未能被大眾接受的時期,在女同性戀圈被奉為寶典的那本傳奇小說——《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 or Carol)的作者,因為當初,海史密斯並未使用本名出版此書。

因此伊娃. 維蒂亞基於對海史密斯的好奇,在收集了大量資料之後,結合各種訪談,拍成了以海史密斯為主題的紀錄片《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Loving Highsmith)。

伊娃.維蒂亞將上述兩位電影大師的作品畫面靈巧穿插在紀錄片之中:老電影裡的年輕演員,將作家筆下的犯罪場景演得活靈活現,海史密斯筆下描述的犯罪場景栩栩如生,就像本人在現場一樣,又或者,是她親身體驗的遭遇?

「雷普利」說的其實是自己

在《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紀錄片,海史密斯在與記者面對面的訪談畫面裡,看起來坐立難安。她說:「就像妳全身赤裸的坐在那裡,焦慮的只能一直抽菸。」主持人問起對於筆下雷普利這個角色的看法時,他說:「雷普利只在他認為該殺人的時候動手,他殺的有可能是自恨與內疚。」

出生於保守家庭,卻很早發現自己喜歡同性的海史密斯,受到來自母親的不諒解與壓力,她早早就知道自己必須過著雙重身分的生活。海史密斯說:「我下定決心,要把生命中每一個災難變成美好的事物。」

1Photo Credit:目宿媒體 提供

回想電影《天才雷普利》除麥特戴蒙演技逼人外,那隱晦又壓抑的同性愛戀,早在《斷背山》或《藍色大門》還未出現的年代,就巧妙地刺探觀眾對禁忌之愛的底線。

雷普利在劇中雖是連續殺人犯,但他的掙扎與愛人的慾望,像仙人掌的針刺,卡在觀眾席上隱隱作祟,埋下矛盾的種子。湯姆雷普利(Tom Ripley)編織了一個又一個謊言,直到命運讓他殺死自己的愛人。看完《天才雷普利》就如同看了海史密斯的一生,世界如此殘酷,愛又如此美麗,戲裡戲外都描述著自毀式的人際關係。

最愛的卡蘿C

百貨公司裡擔任玩具銷售員的特芮絲(魯妮瑪拉),和巧遇的優雅貴夫人卡蘿(凱特布蘭琪)相遇、相戀,這是海史密斯到寫作生涯後期,才願意以本名出版的小說《鹽的代價》所改編的電影——《因為愛你》。卡蘿是海史密斯創造雷普利這角色前,最重要的半虛構著作,當初這本書的手稿裡,大量加註了海史密斯本人的私人日記。

在《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裡,她本人與魯妮瑪拉的畫面交替播放,髮型樣貌竟有幾分相似。而在現實生活中,海史密斯也瘋狂的愛上她稱為「C」的英國已婚女子,在紀錄片曝光的信件中,字字句句都難掩海史密斯對C的愛戀。為了C,海史密斯還特地在英國買了間平房,搬到離C很近的地方居住。

結局可能無關性取向,地下戀情總逃不過無疾而終的命運,海史密斯說:「像C這樣的女子永遠不會離開你,也永遠不會屬於你,如果你不離開,她永遠都會在那裡,所以我離開了。」戀情最後,她把英國的房子賣了,搬回法國南邊的小鎮獨自一人生活,也是電影《因為愛你》(Carol)的部分劇情。

她害怕愛,又渴望愛

海史密斯和其他50年代的女同性戀一樣,儘管作品《火車怪客》一推出就大受肯定,日常生活也盡可能保持低調。當時,預計與《火車怪客》同年出版的第二本書,也沒有按出版商的規劃繼續寫下去,反倒以假名克萊兒摩根(Claire Morgan)撰寫了《鹽的代價》。

1Photo Credit:Iobuddha,Wikipedia@CC BY-SA 4.0

身為世上第一本不以悲慘結局收場的同志小說,《鹽的代價》發行之初就成為當時的女同聖經。這本關於女女戀情的著作,女主角們並沒有「割腕、殉情或發生各種慘劇」,書籍中也沒有暗示女人們可能會遭遇的種種不幸。海史密斯在紀錄片中的訪談表示:「我刻意創造一個圓滿的結局。」

在《鹽的代價》出版的40年後,她才改用本名重新出版這本小說。「第一次書中人物沒有自殺,而是試著把生命活出一點什麼。」海史密斯否定自我的狀態,也隨著書籍更名,一直到晚年才慢慢化解。而她過世的20年後,《鹽的代價》也才在2015年改編成電影《因為愛你》。

靈感像隻鳥,在牠飛走前,我考慮是否補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