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深讀的技術》:面對一本書不能有潔癖,經典名著讀到卡關時,就把書本弄髒?

文:果子離

又讀到一本提升閱讀力的深讀術面書不時把書本書,這本日文翻譯書《深讀的技對本讀技術》,商周出版,有弄髒日文版原書名叫做《如何閱讀經典名著》。潔癖經典

在諸多談論閱讀的名著書裡,這本書算是卡關好看的。同類書籍很多,深讀術面書不時把書本會誘惑讀者翻閱有幾個條件,技對本讀首先是有弄髒作者的身分資歷,必須有說服力,潔癖經典讓人信服。名著不論他的卡關職業、出身、深讀術面書不時把書本背景,技對本讀首先他應該是有弄髒閱讀達人,最好是知名的閱讀達人,否則就要定位明確,介紹清楚,讓讀者肯買單。

本書作者秋滿吉彥,是日本NHK教育台的電視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這個節目介紹經典名著,每週播出一次,每集25分鐘,一個月介紹一本書,一本書分成四集,加起來100分鐘,所以電視節目名稱叫做《用100分鐘了解名著》。

身為製作人,秋滿吉彥要為每回選定的書尋找導讀者,並決定每一集的主題(一本書四集,每集以一個主題切入)寫成企畫案,因此他必須大量閱讀,除了介紹的那本書之外,相關的書籍,以及導讀者的著作都必須讀過,這八年來,他因此讀過的書加起來將近千本。

雖然讀了很多書,工作也離不開閱讀,但是除了這個身分以外,秋滿吉彥最值得稱道的是,他並非出身於書香世家,甚至於從小不愛讀書。從不愛看書到博覽群書,轉變的關鍵是什麼?所謂「有為者亦若是」,一個不看書的人到最後會變成那麼愛看書,那麼會讀書,怎麼做到的?應該是足以吸引讀者的賣點吧。

幸好秋滿吉彥是做電視節目的人,懂得深入淺出,化為書本也維持這樣的風格。不知道是日本原書就這個樣子,還是翻譯本的製作巧思?本書把一個話題拆成好幾篇,通常一篇一跨頁,短巧易讀。他以日常的生活語言,例舉自己從小到大的閱讀經驗,讀起來親切而淺顯。自序中他甚至謙稱,他的方法不管你信不信,姑且試試看他分享的方法,如不靈驗就當作被騙。他所分享的書都是經典,所以原書名叫做《如何閱讀經典名著》,不過經典不限於文學經典,可見讀書範圍之寬。

儘管章節分得很細,但綜合起來全書分成三部分:讀書前、讀書中、讀書後。

讀書前,這部分作者最有資格講,因為一如前述,從他不愛讀書到最後徜徉書海,用了什麼方法?首先是挑戰的決心,例如,每天規定自己看書五分鐘。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可能五分鐘都抽不出來吧?這是一個決心,也是一個習慣,五分鐘變成日常,就會有第十分鐘、第六十分鐘。

最早的五分鐘是要固定時間的,不管是飯前飯後、睡前睡後、上廁所、搭車,總之變成一個習慣,一種制約。習慣成自然,自然產生動力。

只不過培養閱讀習慣不見得所向無敵,有的經典蹇澀難讀易卡關,這時就得找到有興趣的部分或人物(以小說而言)當基點,往下讀,好奇於接下來怎麼了。哪怕找到的點多麼無足輕重,只要用來當突破的切口,讀下去,就對了。

讀經典名著讀到卡關的時候,另外一種方法,作者說,把書本弄髒。髒不是指滴果汁在書頁上或把書翻到爛。 把書本弄髒說穿了,其實就是讀到重點或疑點時,在書上畫線、畫圈圈、寫眉批、做筆記,甚至於提出問題,寫在書上,與書本,與作者,與自己對話。面對一本書不能有潔癖,當然如果要保持書本潔白如新,捨不得在上面留下印記,那就另外用記事本或電腦做筆記,總而言之,不要讓字從眼前滑過去就過去了。

讀完一本書,然後呢?大哉問,秋滿吉彥的回答,也就是這本書跟一般提升閱讀力的書不一樣的地方,他說要跟人生結合,跟自己結合,跟自己的生命結合,也就是把閱讀到的內容內化到人生裡。楊斯棓的名著《人生路引》也強調人生與閱讀接軌。

落實到人生,閱讀就不只是讀一本書而已,而是透過閱讀,反思並自我叩問,讀後並不會因為書本放下便結束了。詹宏志之前在台中市中央書店「週三讀書會」系列演講,談小說,就以「識人知世讀小說 · 經典創作與生命的對照」為主題。

讓閱讀與生活密切結合,也就能從不同的角度看一本書,例如吳明益在演講中提及,他的長篇小說《複眼人》,常常被定義為科幻小說、環境小說或自然小說,但是一開始,他要寫的是個自殺的議題。《海風酒店》也不僅以環境主題為訴求,他說這本書的核心,是「一個平凡人不曾抵抗的抵抗」。

這些寫作的旨趣,不論是核心觀點或延伸出來的概念,若非作者自述,一般讀者甚至論者都可能忽略。倘若讀者與評論者也把讀來的內容內化到生命裡,或許能讀到更深層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

而這些也是秋滿吉彥所要傳達的想法。讀《深讀的技術》,領悟到小說與非小說的深度閱讀法。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深讀的技術》:「異物」就潛藏在支線和登場人物裡,這才是小說《罪與罰》的深邃之處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