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鐵路發展研究組(HKRDG)
屯門南延綫的從過環境評估報告之公眾參閲期將於6月15日屆滿,環評報告內提出了各類潛在污染問題(如空氣、往成水質等)。功的隔音無論在建造工程抑或營運階段,鐵路談屯噪音污染將會長期地影響延綫週邊居民的系統日常生活,本組就此著墨討論影響程度及鐵路公司將會採取的門南緩減措施。
環評報告中以新綫的延綫音措走綫方圓300米區域作研究範圍,並將附近屋苑和學校等設為噪音敏感受體 (Noise Sensitive Receivers)。減噪部分屋苑如瓏門、從過友愛邨接近屯門河部分、往成弦海和將來第16區的功的隔音發展項目,學校如陳瑞芝紀念中學和何式南小學,鐵路談屯以及天后廟一帶將會直接受工程噪音影響。系統至於其他工程的門南附近區域如湖景邨、龍門居、延綫音措御海灣及屯門碼頭一帶等亦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為減免工程噪音,工程承建商將會採取一系列緩解措施:採用運作時較少噪音的機動設備(起重機和瀝青鋪築機等)、搭建隔音屏障和使用隔音錘子支架套着油壓夾混凝土機等,務求將噪音水平自60至90分貝降至50至75分貝*。然而,75分貝的噪音水平等同於身處於鬧市的聲量,亦是人體耳朵舒適度的上限。
環評報告亦有提出於日後營運階段中,列車運行時所製造空氣噪音在上午7時至下午11時不可超過60至70分貝,而其餘的夜間時間則不可超過50至60分貝水平。因此最接近民居一段鐵路高架橋將設有隔音屏障及隔音設備,分隔開列車和周邊設施。
以延綫為例,列車經過屯門南站前的交叉渡綫(Crossing)時,由於車輪與路軌之間的碰撞會產生高噪音,故此報告建議該段將會安裝「全封閉隔音屏障」(Full-encloser)。而較接近民居的彎位及設有轉轍器的路段,則安裝「半封閉式隔音屏障」(Semi-encloser)。兩類型的隔音屏障早於2003年建成的西鐵及2004年建成的馬鞍山鐵路已廣泛採用,並且得到實際的減音效果。
過往西鐵項目中由於已採用較成熟的隔音設備,因此報告中亦明確指出未來屯門南延綫高架橋內的隔音設備將參考西鐵模式。路軌上會設有「彈性底板」(Resilient baseplate)及配合「橡膠墊片」(Rubber bearing)的「浮動平板」(Floating slab),用以吸收列車駛過時與高架橋面的震盪而產生的噪音。而路軌旁的緊急疏散通道下方亦會設置吸音槽(Sound absorbing plenum),配合列車上的裙板,從而阻隔從列車車底機件所產生的噪音。透過這些措施,除了列車車頂的冷氣系統之外,列車行走時與路軌和橋面的摩擦所造成的噪音可得到有效減免。
根據當年負責西鐵項目的顧問公司估計,一列設九個車卡的列車在沒有設任何隔音設施的情況下,於高架橋上以130公里每小時行駛時會製造約88分貝的噪音,但在高架橋安裝多重隔音系統後可降低至約 65 分貝的水平。如屯門南延綫全面採用上述的隔音設備,相信也能夠達至相似的減音效果。
屯門南延綫對整個屯門市中心以南地區居民的生活影響深遠,尤其是日後延綫的工程和營運將無可避免地為當區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而當然今次探討的噪音污染只是其中一環而已。究竟將來延綫工程會採取如何的緩解措施呢?如果你是當地居民的話,你會如何看這一項空前的鐵路項目呢?
〔*建造工程會在非限制時間(上午7時至下午7時)進行,期間學校、公共敬拜場地和民居的最高可承受的日間施工噪音水平分別為70分貝(考試時為65分貝)、70分貝和75分貝。〕
參考資料:
- ARUP, “The ARUP Journal : KCRC WEST RAIL SPECIAL ISSUE”, 2006.
- Development Berau of HKSA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 On Shan to Tai Wai Link and the KCRC Extension to Tsimshatsui”, 2000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文標題為「【屯門南延綫】從過往成功的鐵路隔音系統,談未來延綫的緩減噪音措施」)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