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野化放归,都要上啥“培训课”?
驱车从四川都江堰市区出发,大熊沿着蜿蜒的猫野盘山公路一路向西,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后,化放来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归都这里气候温凉、上啥多雨湿润,培训课地处大熊猫的大熊自然生存环境里,非常适合野化培训圈养大熊猫。猫野 圈养大熊猫的化放野化放归是熊猫中心首创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野化培训、归都放归与监测等阶段。上啥多年来,培训课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倾注大量心血,大熊建立了完善的猫野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监测技术体系,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为何要将大熊猫野化放归,这对大熊猫种群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从圈养到放归,大熊猫要上哪些“培训课”?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野生大熊猫种群重要手段 山林青翠,溪流涓涓。在核桃坪基地野化培训区域,除了一条工作人员上山下山踩出来的小路,几乎看不到人类活动的痕迹,保留着原始生态。为了不惊扰这份寂静,记者把手机调至静音,轻手轻脚走进这里。 茂密丛林间,大熊猫“博斯”带着幼仔正在酣睡。不远处,身着“熊猫服”的饲养员,正利用这段时间,抓紧清扫圈舍,补充新鲜竹子。 “为了掩盖人类的气味,‘熊猫服’上喷有熊猫粪便和尿液的提取物。” 核桃坪基地野外研究动物管理部部长何胜山告诉记者,不同于圈养大熊猫对饲养员的亲近和依赖,野化培训的饲养员要时刻保持“隐身”。 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成效明显。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凉山等六大山系。 然而,自然地理障碍将这些野生大熊猫隔离在六大山系中,人类活动又将这六大栖息地种群割裂成无法交往的小局域种群。“栖息地的破碎化导致被隔离的种群之间不能实现基因交流,使得局域小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加快了濒危小种群消失的速度。”核桃坪基地主任吴代福表示。 要拯救一个物种,必须保护其所在群落的整体性、稳定性和物种内部遗传的多样性。“目前,我国保护大熊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吴代福介绍,两种方式的连接点,就是将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经过野化培训后,放归到野外濒危小种群,从而改善其遗传多样性、降低灭绝风险,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 随着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等世界性繁育难题被攻克,大熊猫人工繁育硕果累累,圈养大熊猫种群实现了自我维持。2003年,熊猫中心启动圈养繁育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工作。 2006年4月,雄性亚成体大熊猫“祥祥”经过独立野化培训后,放归野外。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工作人员在雪地里发现它的尸体。经过分析研判,“祥祥”在与野生大熊猫争夺领地和食物的打斗中,从高处摔落重伤致死。 熊猫中心总结“祥祥”野化失败案例认为,也许是缺乏合适的学习对象,导致“祥祥”野外生存能力不足;也许是放归地种群数量饱和,“祥祥”缺乏足够的生存空间;野外成年雄性大熊猫对领地和配偶的争夺异常激烈,“祥祥”可能打斗经验不足,招架不住。 总结经验,再接再厉。2010年,随着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熊猫中心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第二期项目,并首次提出“母兽带仔”的野化培训新方法。 帮助大熊猫幼仔一出生就学习野外生存技能 “凌晨1点16分,仔叫,母侧卧护仔”“凌晨4点53分,母调睡姿护仔”“上午8点,母早上采食竹子9根,喝水两次。仔叫声洪亮,排便一次,均无异常”……核桃坪基地监控室内,饲养员工作日志上详细记录着大熊猫“辉辉”及其刚出生的幼仔每一天的动态。 眼下,核桃坪基地内,有4只大熊猫幼仔处于野化培训第一阶段:1岁多的“知春仔”“博斯仔”以及刚出生的两只幼仔。“刚出生的大熊猫幼仔,各方面器官都发育不完全,我们要时刻关注、全天不间断视频监控,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饲养员张大磊说。 按照大熊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发育特点,野化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刚出生至1岁左右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培训圈内,幼仔吃的是母乳;1岁左右至放归前在20万—30万平方米的大型培训圈内,幼仔逐步学会自主采食竹子。大型培训圈选在大熊猫野外栖息地环境里,这里有高大的乔木、茂密的竹林以及复杂的地形,处于完全的自然状态。 在长期实践与研究基础上,熊猫中心创造性地实施“母兽带仔”培训。“从出生起,幼仔就跟随母兽生活,逐步学会在大自然中觅食、寻找水源、躲避天敌等生存技能。过去,饲养员几天也教不会熊猫爬树,现在熊猫妈妈用嘴把宝宝往树上一拱,熊猫宝宝两次就学会爬树。”何胜山说,大熊猫在完成一系列训练并经过专家论证评估后,才有可能放归自然,“这时,两三岁的大熊猫处于断奶后、成年前阶段,作为亚成体更容易融入野生大熊猫种群。” 母兽的选择大有讲究。“母兽最好是具备野外生活经历的经产大熊猫,或者育幼能力强的个体。”何胜山说,同时母兽的身体必须保持健康状态,还要考虑年龄、遗传背景等因素。 为了避免大熊猫幼仔产生“印痕行为”,必须尽量减少人为活动的影响。“每次给母熊猫投喂食物的时候,饲养员都会穿上‘熊猫服’,避免幼仔对人类产生依赖。”张大磊说,要让熊猫一感知到人类就躲避而不是主动靠近,这样它们才能顺利地回归丛林中。 除了投喂食物、打扫圈舍等,饲养员还要负责观察记录大熊猫生长发育情况和行为表现,比如首次走动时间、首次攀爬时间、首次吃竹时间等。从2012年至今,张大磊已经饲养过7只进行野化培训的大熊猫,“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只要它们回归野外健康生活,我就很有成就感。” 常年陪伴大熊猫,这份工作在让人羡慕的同时,也隐藏着鲜为人知的风险和挑战。 夏天,山里经常发生泥石流,野化培训圈常常受到考验。“2019年8月20日发生的泥石流,离我们休息的小木屋只有不到100米,当时的情形非常惊险。”何胜山至今心有余悸。在野外碰到野生动物也是常事。“山上经常碰到野猪、蛇等,大家在积累丰富经验和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能躲过一次又一次危险。”何胜山说。现在,他和同事们总是提前做好防范预案,每次上山前都会带足物资,随身携带卫星电话保证通信畅通。 科研人员韦华在一次野化培训大熊猫时差点丢了性命。2016年12月,在天台山接受培训的幼仔“八喜”已经接近放归的年龄,但连续两天没有发现“八喜”的身影,韦华和同事十分担心,进入培训圈搜寻,没想到被护仔心切的大熊猫妈妈“喜妹”袭击而受重伤。即便如此,韦华仍然认为:“‘喜妹’咬我,说明它野性强、母性强,这正是我们野化放归大熊猫追求的目标。” 有序开展大熊猫放归,改善微小种群遗传多样性 大熊猫野化培训后,怎么确定放归栖息地? 熊猫中心调查监测处高级工程师谢浩介绍,科研人员会综合考虑适宜栖息地质量、面积、主食竹生物量、放归大熊猫遗传背景等多种因素,确定放归地。2018年,大熊猫“琴心”“小核桃”野化培训并经过科学评估后,被放归至位于岷山山系的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放归后的大熊猫,如何监测其生存状态? 谢浩介绍,大熊猫在放归时会被戴上一个可追踪监测的电子颈圈,通过卫星信号来追踪它们的活动轨迹、健康状况等信息,“不过,颈圈会在一年半左右脱落,无法长期追踪监测,必须依靠红外相机、粪便取样等方式收集更多数据。” “大熊猫在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谢浩说,监测队员们在深山老林中搜寻大熊猫粪便,记录相关详细信息,通过提取DNA,分析大熊猫的性别、年龄、种群、亲缘关系等。“高山峡谷里面,经常一走就是半个多月,夜里追到哪里,就歇在哪里。有时食物补给跟不上,还得饿肚子。” 2021年11月,都江堰市国有林场工作人员在野外监测时,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影像,疑似为2018年放归的大熊猫。专家团队前往现场勘验,并采集粪便样品作进一步检测。通过从中提取的DNA,确定这只5岁多的雌性大熊猫正是2018年放归的大熊猫“小核桃”。 熊猫中心野外生态研究室副主任张明春看到“小核桃”的影像时激动不已,“这只大熊猫体态圆润,精神状态正常,在野外生存状况良好。当DNA识别结果证实确实是‘小核桃’后,野化培训团队都很激动,这说明‘小核桃’两年多的野化培训是成功的。希望它能在野外茁壮成长,也期待它觅得如意郎君,繁殖后代,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截至目前,熊猫中心已放归圈养繁育大熊猫11只,存活9只,其中7只成功融入有灭绝风险的小相岭山系野生种群,2只成功融入岷山山系野生种群。放归的大熊猫中,有1雄4雌共5只已满6岁,处于可以繁殖的壮年阶段。“放归大熊猫融入野生种群并且繁育后代,才能达到壮大野生种群的目的。但要找到放归大熊猫有后代的明确证据,需要耐心和时间。”吴代福表示。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我们以此为契机,在大熊猫野化放归的区域内增加摄像头、红外相机等监测设备,提升大空间监测能力。”熊猫中心调查监测处处长杨建说,同时加强颈圈研发,努力提高电池使用寿命、提升定位精准度、实现录音实时回传,以掌握大熊猫野外动向等更多野外生存信息。 “我们将通过种群的动态监测,评估遗传贡献。”杨建说,通过“猫脸识别”及DNA个体识别等技术,从大熊猫亲缘关系、年龄结构及遗传水平等方面开展动态监测,建立区域种群数量、结构和地理分布数据库,验证放归个体是否繁育后代。 吴代福表示,将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从遗传多样性、种群动态、群落特征及人类干扰等多方面,解析局域濒危小种群复壮受限制因素,科学制定规划,有序开展大熊猫放归,改善微小种群遗传多样性。同时,通过在生态廊道开展放归,增强种群间的基因连通性,为实现大熊猫种群的野外复壮提供关键支撑。 目前,大熊猫野化培训梯队已经建立,未来每年将有培训合格的大熊猫个体放归野外,并努力复壮大熊猫小种群。“我们将加快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监测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力争每年放归大熊猫3至6只,并通过引种加大野生大熊猫濒危小种群资源保护,逐步建立野生大熊猫遗传种质资源库,实现圈养种群与野生种群基因双向交流。”吴代福说。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课都要上啥“培训课”?
编辑:汤晓雪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10-12 09:39:00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蓄势待发 神舟十九号全系统合练最新画面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 《追分成功》 孫綻艷福不淺 收美女工程師告白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41号(关于发布《微剂量X射线海关查验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等12项海关行业标准的公告)
- 福建厦门:快解复工企业用餐难题
- 关于《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人民币买卖及相关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 海关总署 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1年第113号(关于报关单位备案全面纳入“多证合一”改革的公告)
- 海关总署关于开展2020年进口货物使用去向统计调查的公告
- 福建厦门:保障医学观察定点酒店食品安全
-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1年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
- 市场监管总局对“十荟团”不正当价格行为再次作出行政处罚答记者问
- 海关总署公布2021年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情况
- 深海发现为理解暮光区生命带来启示 有助揭示海洋在何处储存碳
- 化妆品注册备案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常见问题解答
- 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 海关总署公布《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
- 美气球航拍高分辨率照片或引争议
- 海关总署公布2021年11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
- 两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的通知
- 关于2016-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终审和2019-2020年度补助资金预拨审核情况的公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