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官司纏訟、生產受挫,《彭博社》:鴻海想複製電子製造模式打造電動車供應鏈,非常困難

鴻海(Foxconn)的官司供應勁敵中國比亞迪(BYD)崛起後,又遇內部大將官司纏訟,纏訟常困再發生電動車(EV)生產頻頻受挫。生產受挫社鴻式打《彭博社》指出,彭博事實證明,海想鴻海要藉著電子產品模式,複製打造電動車供應鏈非常困難,電製動車而鴻海找來蔚來汽車創辦人、造模造電車業大佬關潤(Jun Seki)助陣,鏈非要打破目前的官司供應僵局。

鴻海頭痛,纏訟常困內部問題延燒

近來鴻海的生產受挫社鴻式打電動車事業並非一帆風順,除了競爭對手比亞迪快速崛起以外,彭博內部問題也喬不定。海想鴻海去(2022)年解雇前技術長魏國章,複製反遭到魏國章指控違法解雇,旋即《鏡週刊》報導,鴻海委由律師具狀向調查局提告,指魏國章在推動MIH業務過程績效不彰。

報導還稱,魏國章卻分別在2022年6至9月間,將電動車開放平台(MIH)與鴻海電動車相關報告、商務郵件、人事資料及員工個資等,商業秘密藉電子郵件流出,它們懷疑魏國章有可能另起爐灶或投靠其他競爭公司,此舉將導致台灣電動車產業與光學顯影技術有外洩疑慮。

不過,魏國章也發出聲明駁斥。他強調,鴻海掩飾違反勞基法的行為,不惜事件發生後許久以杜撰事實方式提告,在今日民主法治的台灣,顯得荒謬;此外,他將對杜撰不實事實及在幕後操弄相關人員提出告訴。對此以上種種鴻海均不予置評。

電動車不比電子,製造端困難重重

但是,隨著內部問題延燒以外,製造端也有問題發生。《彭博社》刊出分析評論指出,鴻海身上看到,電動車比電子產品難得多,例如鴻海斥資2.3億美元收購位於俄亥俄州洛茲敦市(Lordstown)的前通用車廠,想發展成北美重要的電動車製造、研發中心,並宣稱2025年的年度營收將高達330億美元。

未料,鴻海目前僅生產少數幾輛原型車、幾十輛電動巴士和大約40輛的Lordstown皮卡,今年1月Lordstown因為成本過高要求鴻海暫停生產,此後又發生卡車在寒冬失去動力的事故,此後3月Lordstown表示,如果不能與經驗豐富的汽車製造商合作,將被迫停止生產該款皮卡。

《彭博社》指出,就算鴻海擁有豐富的資源,多年來在電子產品上交貨準時,但目前仍然無法突破電動車的困境,這也意味著鴻海離電動車的夢想還很遙遠。

鴻海再提電動車三大策略

外界相當關切鴻海電動車事業的發展。鴻海近日財報會上強調,電動車策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擴張北美電動車布局、擴大深化客戶基礎和電池研發持續推進。

首先,針對擴張北美電動車布局,鴻海採用全面和傳統、新創車廠合作。目前集團新的電控和傳感器的產品線今年內也會展開,電芯和電池包測試驗證和製造也會在今年進行;自駕牽引機整車和換電電池模組預計近期開始生產。

其次,擴大深化客戶基礎:持續擴大客戶基礎、深化供應鏈合作的良性發展趨勢,今年將有新的零組件和整車組裝挹注電動車營收。

最後,電池研發持續推進:和發電池中心預計在2023年第四季進行第一條線試車;提供電巴使用的LFP電芯也預計2024年第2季進入量產。

鴻海找來大將突圍,以財報成果信心喊話

不過,為了解決生產上的問題,找來了蔚來汽車創辦人鄭顯聰,專責MIH聯盟規劃,並且掌管電動車硬體部門兼平台規格定義。此外,也宣布延攬在汽車產業擁有37年高資歷的關潤擔任集團電動車策略長,直接向董事長劉揚偉負責。隨著新人事底定市場也在看,鴻海是否能夠突圍。

鴻海近日也喊話投資人,營收達新台幣6.627兆,年增11%、毛利達4001億,年增10%、營業淨利1738億,年增17%、淨利1415億,年增2%。

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及淨利率分別為6.04%、2.62%、2.13%,相較於前年6.04%、2.49%、2.32%。鴻海強調,雖然三率並無提高,但毛利、營業利益、淨利的絕對金額都有成長,也使得每股盈餘(EPS)達到10.21元、較前年度成長0.16元。

劉揚偉指出,集團2022年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的6.6兆,且年增幅超過1成,這和前季法說會預期大致相當,但如果和去年年初採持平的預估比較,全年表現實際上是要高出許多。最後,劉揚偉強調,EPS的極大化很重要,因為唯有更高的EPS,才能讓投資人分配到更多的現金股利。

延伸閱讀

  • 豐田汽車拋出構想建立「新電動車平台」,未來是否與鴻海「強強聯手」引發市場熱議
  • 鴻海積極布局電動車產業,與馬來西亞企業合資在當地蓋12吋廠晶圓廠,產能直逼台積電熊本廠
  • 鴻海攜手美國新創Fisker生產電動車,「台灣製造」供應鏈有望壓低成本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