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齋藤孝《10秒內言之有物的即答思考法》: 如果有十分鐘空閒就該去書店,那是網路上找不到的靈感來源

文:齋藤孝

思考就像體力,齋藤之有鐘空有練有差

閱讀,孝秒可說是物的網路動腦思考問題最便捷的方法。書中必定記載著許多「想法」,即答閒該而這些想法就成了讀者思考問題的思考上找契機。

即使是法果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仍會有「一整天都不斷地在思考問題」的有分源感覺。但是去書思考的重點在於持續性,若只是店那的靈稍做假想、稍微得到一點結論,感來就想草草了事,齋藤之有鐘空其實並不算真的孝秒思考。就算有些人自稱「我有想過了」,物的網路但敢抬頭挺胸說自己「覺悟」的即答閒該人,肯定沒有幾人。思考上找

想要有助於思考,閱讀的量通常要有一定程度,透過大量閱讀就能夠藉由「量」,來增加思考的續航力。就像運動一樣,假設每天持續跑二十公里,某天突然要跑二十公里也不會覺得吃力。而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即使只跑一公里都會覺得很痛苦。簡言之,能否持續性地思考端看每天的鍛鍊。正如運動員常說:「練習,是不會說謊的!」

換言之,閱讀量會成為思考能力的基礎值。看一本兩百多頁的書沒太大問題,但是換成一本四百頁的書就會稍感壓力的話,就表示頭腦缺少這等頁數程度的持久力和閱讀量。思考能力就像是體力一般,若不去時時刻刻鍛鍊它,永遠不會有進步的一天。

不過,近年來出版社為了迎合當今思考能力「虛弱」不堪的讀者,只好不斷地將書本厚度削減,透過無謂的換行、甚至放大字體減少字數的手法也不少見,其中不少還是知名暢銷書。但是,若真的想要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千萬不能隨波逐流。試著多接觸所謂「生硬、厚重」的書籍,努力提升自己的基礎能力。

像是大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都曾說過:「讀書是不勤勉之人的作為。」言下之意為,思考時應當有一個優秀的「嚮導」陪伴在身旁,而書籍就是最佳之選。

藉由閱讀接受作者的引領,循序漸進地思考問題,我想這正是尼采等人所認為的——「讀書是輕鬆的思考方法」。

找回好奇心?去逛書店吧!

特別建議大家養成逛書店、翻翻當月書刊的習慣。我曾經出版名為《如果有十分鐘空閒就該去書店》(暫譯)的著作,這絕非比喻而已,我是真心這麼認為。待在書店、翻看雜誌,也能夠讓頭腦受到新知的刺激,好比沐浴在知識之中。

思考,說白了就是「接受刺激」。我們常會稱讚他人「求知慾旺盛」,同時讚許這樣的人「思考能力超群」。反之,被人評判為「求知慾薄弱」或「對什麼事情都不抱興趣」的話,可說是身處知性貧乏的危險水域中。

試著回憶孩提時期的我們,隨時充滿了好奇心。為什麼不管怎麼旋轉裝滿水的桶子,都不會有水滴出來呢?繁星的彼端究竟有什麼?蝌蚪又是如何變成青蛙的?……對那時候的我們而言,世間充滿著無窮無盡的謎底。所以,即使小時候的我們可說每天過得漫無目標,卻依然能夠感受到繁星、水桶、青蛙無時無刻地吸引著我們玩耍,而這就是所謂的好奇心。

但是當我們長大成人,或許是因為明白其中道理、亦或是被忙碌的工作埋沒,而逐漸失去了好奇心。對於自身知性而言,便是存亡的危機。

不過,若能常去書店,或多或少能夠喚回早已遠去的好奇心,在那裡會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書籍,不斷地向你低語著「和我一起玩吧~(來買我吧~)」。這般神奇經驗,是和好友閒談、上網所無法體驗到的。

根據知名遺傳學研究者村上和雄著作——《打開開關的生活法》(暫譯),基因的開關在多數情況下都是處於關閉的狀態。而「開啟」這些開關的方法之一,就是和一流的人交流。

若是一味地尋求同類,無論如何努力終將無法脫離「半斤八兩」的範疇。倘若你已有追求目標,眼光就應當放在那些已經有所成就的「先賢之輩」,且積極地尋找任何能夠接近他們思維的方法、甚至是和他們見面的機會。

將自己置身於一流人才匯聚之處,讓自己接受刺激的同時,也能使身體中沉睡的基因甦醒。

的確,當今是個無論是誰都能夠出書的時代,作者不見得都是非常優秀的人。然而,在書店裡確實可以輕易地遇見許多不同的著作,藉由大量閱讀、相互比較,此外慎選出版社也是個辨別方法。總而言之,書店就是能夠隨時遇到這些成為眾人基石的「睿智巨人」,讓自己接受刺激、薰陶之處。

若單從「盡情埋首於書中」這點來看,在圖書館的確也能做到。但是,圖書館藏書速度較慢,若想要感受現下社會的活力及脈動,書店還是最佳首選。從現實面來看,圖書館的數目也遠遠不及街上四處林立、讓人輕鬆愜意翻閱的書店了。

網路上找不到的靈感來源

現今社會,透過網路購買書籍的人不斷地增加,就連我自己偶爾也會使用網購。然而,這並不表示,書店不再被人們需要。因為兩者在本質上可說是完全相異。在網路上購買書籍時,大抵都已經決定要選購哪本書,而在書店選購時,卻能夠一邊翻閱、一邊接受來自書本的刺激,就這點而言,書店就有其存在價值。

雖然,現在的網路書店已盡力呈現書中概要,不過與實際拿在手中翻閱的感覺仍有極大的差距。倒不如說,正因為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將自己置身於書店之中,尋覓與書籍邂逅的樂趣,才是實體書店的誘人之處。

只要稍微留心就能夠察覺,那些林立在書架上,吸引我們目光的書本,其實無時無刻都渴望著我們閱讀。

或許某天會因為四處翻書的習慣,而發現新的領域與思考可能。試著探訪那些平時不曾留意過的書區,與素昧平生的書不期而遇時,必定會讓你讚嘆「原來還有這樣的世界啊」。而這些讓人興奮的偶遇,要說是啟發我們思考的契機也不為過。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