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小林泰彦旅繪日本建築手帖》:淺草寺出發直到晴空塔,江戶-東京文化再發現

文:小林泰彦

11 淺草寺出發直到晴空塔
江戶・東京文化再發現

淺草 東京都

老家原本在東京的小林舊日本橋區米澤町(現為中央區東日本橋),當東京老街在大空襲中全部灰飛煙滅時,泰彦我已經是旅繪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因此能夠記得住老家附近一帶跟淺草這些二戰前老街風貌的日本人,恐怕我是建築江戶京文最後的世代了吧。

當時的手帖寺出淺草靠著觀世音菩薩以及六區的紅燈區吸引人們匯聚,可說是淺草整個東京除了以電影‧戲劇為中心的有樂町以外的另一個核心。我的發直發現老家是由祖母、父母親加上兄弟姊妹以外,到晴-東還有叔叔與姑姑們一起生活的空塔大家庭,大家都很喜歡看電影或戲劇,化再跟哪一個人出門時就是小林往有樂町方向跑,但因為家裡是泰彦做生意的商家,當店鋪休息而被掌櫃稍待外初時,旅繪就一定是日本到淺草來,現在回頭想一想,這不就是當時東京老街人們平均分配出門遊樂的行動模式嘛。

淺草六區的紅燈區即使在二戰結束後依舊非常熱鬧,儘管想不起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沒落,但應該就是從自己會往有樂町或新宿鬧區去而開始的吧。經過了這麼多年,為了尋找老街的過往風貌而來到了淺草,最讓我大吃一驚的就是比起從前還要更加熱鬧的觀世音菩薩寺廟周邊,越來越國際化的模樣,使人看了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p_76Photo Credit: 墨刻出版
「Lion Building」這棟建築物本就是為了銀行而建,也因此呈現出充滿銀行特色的結構。

在這樣變化之下的淺草建築散步之旅,不妨就從駒形十字路口開始吧。面對著雷門出發沒有太久,左手邊一眼就看出來是二戰前的建築物,即是「Lion Building」(1934、日本鐵筋混凝土建築合資會社設計部),善加運用屬於老建築的韻味而在現在成為了攝影棚,並且巧妙地靈活重新建造之際的燈光照明,還能夠做為舉辦派對等宴會會場之用,堪稱是活用並保存老舊建築物的最佳範例,而在建築外觀上,都會被煙囪吸引住目光,也讓人直接聯想到過往使用蒸氣暖氣設備的年代。

在雷門對面轉角處的現代建築為「淺草文化觀光中心」(2012、隈研吾),可以在這裡清楚地看到建築師運用他所喜愛的木頭建材做設計。

p_77Photo Credit: 墨刻出版
這是位於淺草入口處,如同淺草的名牌般的「神谷Bar」的本館。

認識吾妻橋十字路口轉角處的「神谷Bar」(本館1921、不詳)的人應該相當多,屬於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左右的摩登商業建築風格的本館,也是淺草的地標建築之一,這也不難理解「Denki BRAN(電氣白蘭地)」這樣充滿明治韻味的酒精飲料商標名稱,正是創立於明治13年。

而在「神谷Bar」十字路口的對角線上,可以看到地下鐵銀座線「淺草站」(1929、今井兼次)出入口的小屋,配合「淺草寺」所設計出來的寺廟風格人字形屋頂或破風,這樣的出入口在建造當時就引發矚目,即使到了現在依舊是淺草這個觀光勝地十分醒目的存在,第一次來到淺草的人,我相信一定會想從這個出入口出來。

p_78_mapPhoto Credit: 墨刻出版
步行距離:約3公里。
起、終點:都營淺草線、東京METRO銀座線淺草站下車。

只要站在吾妻橋橋畔,就會發現周圍的人們都朝著東邊眺望,連帶著自己也跟著看過去,原來眼前是三棟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物,以及高聳塔樓所組成的開闊景色,這三棟建築物從右邊開始依序是「Super Dry Hall」(1989、Philippe Starck+野澤誠/GETT)、「朝日啤酒塔」(1989、日建設計),接著中間夾著「東京晴空塔」(2012、日建設計)後才是「墨田區公所」(1990、久米建築事務所)。在建造「東京晴空塔」前,這一片景色的話題都圍繞在Super Dry Hall屋頂那不可思議的金色雕塑品,有的人懷疑是鯨魚還是人的靈魂,也有可能是蝌蚪,但也有的人覺得才不是這些,應該是便便才對等等各種想像都有,但設計它的人Philippe Starck說其實這是「Flamme d'or」(法語的金色火焰之意)。

這棟建築物的地址是在墨田區吾妻橋,連「東京晴空塔」也是在該區的押上而非台東區,但卻建造在從淺草就看得到的位置,儘管晴空塔可以從非常多不同角度來欣賞,但是以欣賞總人數來說,絕對是淺草這一頭最多。

p_79-1Photo Credit: 墨刻出版
站在吾妻橋看向東邊,就會發現這令人印象深刻的三棟建築物以及巨大的晴空塔並立,非常壯觀。

吾妻橋十字路口北方的「松屋淺草店」(1931、久野節)則是毫無異議的一大地標建築,只要是一直以來就很喜歡淺草的人,對這棟建築的身影必定是無比懷念又倍感親切,儘管長久以來外牆都被現代化氛圍所包圍,久久來看一次會赫然發現居然恢復成建造當時的商業建築樣式而大吃一驚,也不由得覺得淺草的地標回來了。

而在建築上方,過去是經常演出小型戲劇、名為「かたばみ座」的小劇場,約三間寬左右的舞台、長三公尺左右的花道及100席上下的觀眾座位,為數不多的演員精心演出傳統劇目,歌舞伎丸本物(義太夫狂言)更是由正統的太夫搭配三味線敘述著淨琉璃,曾經在各地為數眾多但被稱為最後一處的小型戲劇的「かたばみ座」,絕對不是什麼隨便的鄉下戲劇,但是比起大型歌舞伎卻又截然不同,在認識了研究幕末明治時期小型戲劇的愛好家以後,我也開始會來看戲。

p_80Photo Credit: 墨刻出版
一直以來都熱愛著淺草的人,對「松屋淺草店」絕對是無比的懷念。

轉進仲見世通以後,馬上能在左手邊的柵欄前方看到一座大門,這裡就是「傳法院」(正門)了,做為「淺草寺」的本坊(住持的宿坊),除了有正門以外還有回遊式庭園以及茶室「天祐庵」(1781~1789)但不對外公開,包括正門也只能從柵欄外圍來欣賞。

p_81Photo Credit: 墨刻出版
「傳法院」是淺草寺的本坊(住持的宿坊),這是它的正門。

穿過寶藏門進入「淺草寺」(重建、1958)參拜後,就可以往右手邊後方的「二天門」(1618)前進,原本是位在本堂西邊「東照宮」的隨身門,將上野「寬永寺嚴有院」二天門的持國天、增長天(皆為木製雕像)遷移過來後,成為了現在的二天門,過去看起來十分老舊且貼滿了千社札顯得無比髒亂,但經過重新整理後看起來就像新建的一樣,對於這一道大門,筆者自己從以前起就莫名地無比喜愛。

p_79-2Photo Credit: 墨刻出版
地下鐵銀座線的「淺草站」地面出入口,如同手繪圖一樣非常有意思,當然也是配合淺草寺所做的設計。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