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街边的台湾小吃聚落
中新社上海3月20日电 题:阿拉街边的阿拉台湾小吃聚落 作者 谢梦圆 傍晚七点刚过,正是街边上海台湾风味夜市青杉夜市生意火爆的时候,但老李家最后一炉胡椒饼已被预订完,吃聚不少食客兴冲冲赶来却被告知今日份“售罄”,阿拉只好惋惜离开。街边 2020年正式开市的吃聚青杉夜市,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青杉路和阿拉街边,阿拉是街边基于原有的社区型商业体——阿拉城打造的小吃街。与2014年同样在闵行区开场的吃聚上海士林夜市不同,青杉夜市并不高度依赖季节和天气,阿拉也并非是街边只在夜晚出现的流动性摊位。与持续几年“闪现”在锦江乐园夏夜的吃聚上海士林夜市相比,青杉夜市有固定店铺和半封闭的阿拉走廊,能在寒冷的街边冬季和雨天正常营业,且不受场地限制,吃聚可以24小时全时段营业。 “为什么定位成台湾风味夜市?其实是基于周边的客户群体,金汇路附近住了很多台湾人,周边本身也有很多台湾小吃店。”阿拉城市场部经理钦琦璟告诉中新社记者,虽然经历过波折,但随着时间推移,青杉夜市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台胞商贩,他们不仅将台湾朋友带来开店,也“粘”来了原有食客,这里已然形成了一个台湾小吃聚落。目前,该夜市已有13家原汁原味的台湾商铺,不仅如此,这里的“台湾浓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在招商上面,我们也想迭代一些客户,希望有80%的餐饮业态跟台湾小吃相关。” 老李开的胡椒饼铺就位于此,作为第一批入驻的商家,他在青杉夜市开了间“夫妻店”,卖起胡椒饼,并且定下一天只卖200多个的规矩。 “上海的气候、人文很好,上海人懂得吃,也讲究性价比。”2000年因为商务出差,老李来到上海,从此就再没离开。谈及为何留下,老李笑着指了指身后给饼贴芝麻的妻子:“因为她呗,之前我们是在上海相遇的。我今年六十多岁,还想在这里做三十年饼。” “这个饼其实是我亲戚的祖传秘方,但是我在原有基础上做了改良。”老李一边介绍如何在上海找到替代的原料,一边不断拿着电子测温枪,测量炉身的温度,“不需要做市场调研,一直做一直改良就可以了。我的原则很简单,这个胡椒饼首先必须要保留台湾的口味,然后要上海人吃起来新鲜,觉得也蛮好吃的。” “确实台湾人会思念家乡的口味,但小吃不是只做给台湾人吃的,慢慢发现更多的还是本地人来吃。”同在青杉夜市开台湾小吃店的赵老板精气神很足,“蚵仔煎在台湾嘉义是非常有名的小吃,所以我在食物名字前加上地名。光是嘉义蚵仔煎,我每天都要卖100多份。” 因为两地口味偏好相似,赵老板的小吃店很受欢迎,“上海本来就偏好甜口,台湾南部的食物也是甜口,包括隔壁家卖的卤肉饭,上海人都很喜欢。”自家食物得到了肯定,赵老板很高兴,饶有兴趣地琢磨着自己的“小吃帝国”:“我再过几年就要60岁了,想先从小店做起,如果做得好,想再多开几家分店。” “彰化肉圆好咯,有点烫,慢点吃哦!”在青杉夜市逛上一圈,时有置身台湾当地夜市的错觉。店铺四处张贴着五颜六色的价目表,店老板们操着“台湾腔”热情地和顾客闲话家常,走廊里座无虚席,食客接踵而至,很显热闹。 “因为想家了,听说老板也是台湾人,就想来吃吃看到底地不地道。”从上海市静安区驱车一个多小时赶来的台湾女生小刘捧着好几份小吃,笑着朝老板说:“其实是抱着一种‘你到底有没有骗人’的心态来的。”(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铁拳”行动|海鲜加工摊档欺诈消费者被处罚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公布8起典型案例
- 「治癒」或「致鬱」(上):隨處可見的紓壓小物,究竟是心靈良藥抑或是商人的財富密碼?
- Google搜尋「如何成為⋯⋯?」:全球十大夢想職業
- 「治癒」或「致鬱」(下):要如何快樂?
- 体验传统技艺、研学、游园……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庆“六一”活动
- 矯正署新任署長周輝煌提4大重點工作:詐欺犯賠償列假釋考量,精神疾病與老年人專業收容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跟「平均值」比較沒什麼意義,要就跟最巔峰的自己比
- 香港拚觀光:港府向全球送50萬張機票,目標150萬人訪港
- 美國郵政宣布恢復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包裹
- 「二月先生」捎來的禮物:童年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經驗它
- 【影評】Netflix《白噪音》:唐德里羅難以駕馭的後現代小說,諾亞包姆巴赫的改編能否算成功?
- 香港取消海外及台灣入境者疫苗接種要求,僅維持自行快測要求
- 聚焦关键领域大力提振消费
- 「治癒」或「致鬱」(下):要如何快樂?
- 《失控的愛》:別讓模糊假性的「我們」打破彼此真摯的感情
- 英國醫護發起最大規模罷工潮,訴求加薪因應通膨,指控衛生大臣「沒有說實話」
- 跨年迎新,消费市场有何新看点?
- 普亭邀請習近平訪問俄羅斯,「俄國牌」能不能制衡西方的「台灣牌」?
- 泉州部分县(市、区)小学初中招生政策出台
- 賓士宣布獲得美國內華達州「Level 3」等級自動駕駛認證,首批真正可「放手」車款將於2023下半年交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