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家齊
心理負罪感失控者的失控內在心聲
經營著全面控制型虐愛的我們,是愛的們打破的感這麼相信的嗎?
如果不能把自己經營成很好的人,我們有很大的別讓彼可能會被拋下……
我們曾經好需要創造出一個完美的形象來面對世界,在我們的模糊原生家庭裡,如果我們不構努離達到他們的假性期待,如果不謹慎經營著他們想看見的真摯樣子,我們真的失控好擔心會失去他們的愛。
這些其實都讓我們覺得很辛苦,愛的們打破的感但是別讓彼,我們從來不敢承認自己辛苦了。模糊因為,假性開始自憐,真摯是失控一個令人焦慮的壞習慣,一個不夠優秀的愛的們打破的感我,是別讓彼沒有資格停下來的;一個不夠完美的我,是沒有資格被安慰的
當我們感覺到,優秀的代價是永無止境的提升,是全年無休的督促,我們內心,好像覺得有點慌了。
在內心深處,其實我們真的好想自在,我們也真的值得自在。我們看著別人,好羨慕「自在感」可以是在他們生命中不被禁止的片段。
於是,有的時候與其去看見自己是不是太緊繃了,我們不如緊盯著別人因為不緊繃犯下的錯。當我們揪出他人的錯,好像內心到安撫,得到了一張證書,可以給過去的自己一個交代,長大的我是一個更接近完美的成人了。
曾經,我們這條追求完美的天堂路,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接納。但是,現在的我們,已經有力氣接納自己,請記住:讓別人失望,無罪。
重新檢視關係中的那些「基本要求」
全面控制型虐愛,其實表示這段關係已經失去親密關係的本質了。所謂的親密關係,指的是兩個人能夠很深層的了解對方的想法,對於彼此的感覺和感受互相重視,雙方擁有很深厚的情感,並且希望這樣的關係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當我們忘了親密關係的本質,很容易一不小心,把自己變成親密關係中的「虎爸」、「虎媽」,甚至是「教練」,進入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歷程,和彼此的互動中做了很多檢討、督促、提醒和要求,忘記了去關心、尊重、扶持和陪伴。
幾年前,公視推出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集,探討父母在親子關係中照顧與撫育的角色,轉而控制、管理孩子,將孩子塑造成自己認同的模樣。
同理,一段親密關係的進行模式,如果不是來自雙方真心的共識,而是基於某一方的目標而定,不用多久時間,我們就可能感覺到「我的伴侶不是我的伴侶」了。
當我們發現全面控制型虐愛似乎成為我們關係的困難,稍微靜下來,好好審視一下這段關係現有的成分,讓彼此能夠先回到自己的範圍內思考與對話,不讓模糊假性的「我們」打破彼此真摯的感情。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失控的愛:為什麼我們愈相愛,愈受傷?觸摸那些心底被忽略的失控感,走向真正親密的未來》,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張家齊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明明愈愛愈傷,為什麼我們還是無法停止去愛?缺乏安全感、情緒勒索、暴力、控制狂……每段苦戀、虐愛的背後,其實都藏著自己未痊癒的傷
「他不斷地說他對我有多好,可是我其實愛得心好累……」
「他幾乎無法獨立,對我百般依賴,讓我喘不過氣……」
「他一旦情緒失控,發怒時所說出的話語,讓我無法想像他是我愛的那個人……」
「他總是對我充滿疑心,不管我做什麼,他就是無法對我建立信任感……」
「他什麼都想控制,什麼都有意見,同時還會一直告訴我『這都是為了我們好』……」
「我視他為唯一,但他卻不只一次對我不忠,讓我不斷承受撕心裂肺之痛……」
愛本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是什麼讓我們愈愛愈心碎?
張家齊博士持續研究關係管理心理學,結合了多年來對於個案在親密關係困擾裡的觀察,他發現,一段感情之所以從甜蜜走向虐愛,原因往往不是對方不對,或自己不夠好,而是源自我們成長至今某些經歷造成了心理失控感,我們愈想好好經營一段關係,就愈容易無意識地把那些失控感轉移到現在的關係中。致使我們不自覺地期待用這段關係,修補內在的心理黑洞。
我們愈是想填補什麼,反而導致親密關係愈來愈失衡。最後導致相愛的關係逐漸轉化為一段虐心的關係,變成心理失控感的犧牲品。如果想要跳脫這樣的囹圄,我們必須看見自己內在有著什麼樣的「心理失控感」,找回心理控制感。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