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炯德(臨床心理師)
你有聽過二月先生的月先驗故事嗎?
在《不尋常的治療》一書裡,紀錄了一段「二月男人」的生捎式經案例,那是來的禮物催眠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Hyland Erickson)為一位恐懼著生育孩子的女性所做的催眠治療。
這位女性在拜訪艾瑞克森時提到,童年由於她在童年期間被母親長期忽略,無法只是改變被作為一個母親的「展示品」而活著,所以她感到自己的但們的方童年是相當悲慘、孤獨,可用也被視為是不同累贅,這令她害怕自己也會這樣對待孩子,月先驗無法帶給孩子幸福快樂,生捎式經所以前來找艾瑞克森求助。來的禮物
艾瑞克森透過「年齡回溯」的童年催眠方式,讓個案從4、無法5歲的改變年紀開始,在家中遇到一位「二月先生」,會不定期的來與她聊天(會避開這位女性的重要日子,以免二月先生闖入她的重要記憶),陪伴著這位孤獨的女孩。
隨著治療的進展,女性在退行(退化感情)中一年年地長大,二月先生來訪的間隔時間也愈來愈長,但她到18、19歲時,仍繼續著與二月先生見面,她看見他時總是面露喜色,一遍遍地談論著青少年時期的趣事。
隨著艾瑞克森愈來愈瞭解她,讓艾瑞克森可以在她退行的某個年齡裡,在她生命中重要事件發生的前幾天出現,和她一起期待它們的發生,或者也可能在事件發生的後幾天出現,和她一起回顧那不遠的往事。
透過這樣的方法,這位女性的記憶中有了一種被接納以及與一個真實的人分享生活點滴的感受,在她的記憶裡也被注入了一個情感上滿足的童年。
治療繼續著,女性在清醒時愈來愈不關注自己是否會成為稱職的母親,且感到自信地覺得自己懂得與任何年齡的孩子恰當地分享不同的事物。
艾瑞克森告訴她不需要刻意記起催眠狀態下的任何事,但她將牢記那些珍貴的情感體驗並享受它們,並最終將和她可能擁有的孩子們一起分享。多年後,這位女性有了三個孩子,並高興地看著她們茁壯成長。
《經驗式治療藝術:從艾瑞克森催眠療法談起》有提到對這個案例做的研究。在二月男人這個案例裡,艾瑞克森運用催眠創造年齡回溯,然後在催眠裡定期拜訪這位女性的各個生命重大轉捩點。
艾瑞克森就像一個替代父母親,會提供催眠裡那麼「小女孩」爸媽般長輩建議,這些建議會提供這位女性在她長大的各階段過程中適時的幫助。而這個方式並不是在改變過去,而是協助對方改變看自己過去歷史的角度。
書裡認為這樣的方式,同樣可以運用在憂鬱問題上。譬如,如果說憂鬱個案在小時候孤立、沒有朋友。一個滋養的、正向的內在投射(就像艾瑞克森的二月男人)可以透過催眠回溯到過去時光,留下一些建議給那個孤立小孩,這會幫助個案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學會如何交朋友。
這個案例也令我想到在2020年上薩德博士(艾瑞克森的弟子)的大師督導班。課程的前一個小時會有一位學員針對當期的主題來作為個案講述自己的狀況,並由薩德博士直接做治療給大家看。
有一次薩德博士帶個案回溯到她的童年時候,並告訴「小女孩」:「我希望能夠拍拍妳,陪妳說說話,跟妳一起玩。」那是一個非常動容的時刻,也看到個案的眼眶似乎有些泛淚。
你可以就是你的「二月先生」
有些時候,我也會引導我的個案,去跟她們內心的小孩說話。大多數時候都能看見她們會很心疼小時候的自己,會想要保護她、守護她、陪伴她,也讓對方知道那不是她的錯,她辛苦了。這時個案往往也會流下「疼惜」的淚水,直到那一刻關懷照顧才取代了批評指責。
有一次很印象深刻的是,我們順勢而為的選取了房間裡的小熊來代表過去那個受傷且脆弱的自己。個案主動關心與安慰小熊,陪伴著小熊面對困難,也給小熊一個很真誠且溫暖的擁抱。
最後她告訴我說:「我想我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弱小無助的自己,我可以給予自己照顧與撫慰,當然也能夠保護好自己。」
我想,有時候過往的受挫經驗,會把當時年紀的自己、強烈的負向情緒還有當時的狀況都給綁在記憶中,所以無論是因為回憶、情緒或是相關的喚起物,都會很強烈且快速的又把自己帶回到當下的場景,又回到那個無助且受傷的小時候。
而二月男人的例子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即便是曾經受過很多傷的自己,都還是擁有許多珍貴的資源可以用來協助自己走過那曾經受過的傷,對於幼時受傷無助的自己來說,雖然不一定會有一位「二月先生」來訪,但是長大後的自己能夠成為我們的「二月先生」,可以來給予照顧、支持,也能夠提醒自己已經是有力量、也有能力來保護自己。
當然,有時在沒有專業助人者的引導與照看下,要做上述的練習可能會是比較困難的,不過我們都還是可以試著這麼做:
「想像你有一位會無條件關懷、接納、寬容的朋友,這個朋友能夠看到你所有的優勢和弱點,所有你對自己感受到的不好與不喜歡。然而即使這樣,他依然會愛你、接受你真實的樣子。這個朋友知道人天生有極限,對你表達許多善意與寬容。」
「他展現智慧,去理解造就你現在樣子的那些過去、那些生命事件。他知道與你的痛苦與困境有關的某些脈絡,你未必能有所選擇或控制,像是基因、家庭歷史、生活環境等。」
「試著從「這個朋友」的角度,寫封信給自己,談談關於你的無能感受與自我批判。這個朋友如何從同理的角度看待你的缺點?他會如何傳達對你深深的疼惜、特別是當你因嚴厲批評自己而受苦時?他會寫些甚麼去提醒你,你只是一個凡人,而所有人都有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