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專訪】推理作家陳浩基:首次出現「我好想寫故事」的念頭,是在看完一部電影而非一本書之後勾起的

文:犁客|筆答:陳浩基

作品一直廣受Readmoo讀者喜愛的專訪作家之後香港作家陳浩基,作品橫跨推理、推理頭恐怖、陳浩次出犯罪,基首甚至超自然,現好想寫但無論哪種類型,故事勾起總會帶給讀者大呼過癮的念電影閱讀體驗,以及展現濃濃的完部社會關懷。

這樣的而非創作本事是怎麼養成的呢?這樣的創作風格是被誰啟發的呢?在訪問陳浩基的時候,我們得到很多出乎意外的本書答案⋯⋯

  • 問:從您的創作可以發現您對各種領域都有涉獵,請問您平常的專訪作家之後閱讀習慣?大多在哪些時間讀書?大多讀哪一類的書?選擇書的標準?

答:我大概沒有特定的閱讀習慣或閱讀時間,讀書很隨心的推理頭,有時開了頭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從早上讀到夜晚,陳浩次出甚至連續讀幾天,基首也有可能因為集中寫稿一兩個禮拜不碰書本。現好想寫不過,我在閱讀小說和非小說上有一個規則,我只會在寫完一篇作品、或是寫完一部作品的某篇章暫停一下時才會讀小說,而非小說就不受此限。

原因是我發覺我投入創作時,閱讀他人的故事會直接影響當時的思路和文筆,我曾試過在創作期間心血來潮跑去重溫金庸的某部武俠小說,結果接下來發覺自己開始寫出半文半白的句子了。非小說就沒有問題,事實上我在創作時經常翻參考書,例如寫《魔笛》期間就不斷翻中世紀歐洲相關的書籍,即使內容與創作中的故事沒大關係,也至少不會讓自己「出戲」。

近年我「被餵食」的機會比「主動覓食」多,出版社常常邀請試閱或推薦,結果反而減少了自己選讀有興趣作品的時間。我的確頗「雜食」,什麼類型的書也有興趣讀讀,小說的話不管是流行文學還是純文學也有興趣,非小說則是天文地理人文社會政治歷史傳說奇聞陰謀論都是我的守備範圍,大前提只有一個,就是「有趣」。可惜的是我閱讀速度極低,當我知道有朋友可以一晚讀畢兩三本三百頁的小說時,就教我十分羨慕⋯⋯三百頁的書本,我大概要花十個鐘頭以上才能讀完吧。

話說回來,我自知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有時打開新書讀了十數二十頁後,因故放下便一直沒將書讀完,小時候基本上不會這樣做,大概因為現在比較富裕,選擇太多,往往有「即使沒時間讀也先買回來」的想法,結果統統變成積讀書本,真不好意思。有時書買回家四五年後才開封閱讀,電子書架上的書放兩三年才首次下載呢。

  • 問:當初有沒有哪位作家或哪部作品讓您決定「我也要創作!」?那位作家或那部作品的什麼部分讓您印象最深刻?您認為自己的哪部作品受他/它的影響最明顯?

答:這個問題有點尷尬,因為我首次出現「我好想寫故事」的念頭,是在看完一部電影後而非一本書之後勾起的。那電影叫《水之鄉》(Waterland)(1992年),史蒂芬吉倫荷(Stephen Gyllenhaal)導演,傑瑞米艾朗當主角,艾朗太太西妮德庫薩克在片中正是飾演他的妻子,另外還有很年輕的伊森霍克參演。那是一個相當扣人心弦的動人故事,有一點犯罪元素但重點在於描寫人物和歷史以及歷史與人的關係。

不過,我後來才知道這電影原來是小說改編,原作者格拉漢姆.史威夫特(Graham Swift)更是布克獎名作家,只是我至今仍未讀過原作——據外國一些讀者說,小說比電影更好看,我一直躊躇著該不該買來一讀呢(這本好像沒有繁體中文版,原文書雖然啃得下但我讀得超慢⋯⋯)。現在回頭一看,搞不好我被它潛移默化,讓我在《13.67》中著墨於城市與角色的關係、追溯個人行為的成因?不過我會說,《13.67》受橫山秀夫前輩的《第三時效》影響更大,結構概念是在讀畢《第三時效》後才浮現的。

假如廣泛地談我的推理作品的話,我想橫溝正史對我的影響頗深,我好像或多或少有點模仿他埋伏筆的手法,雖然我也無法說得清楚。另外從我十年前投身寫作談起的話,我發覺或許乙一也對我有影響,那時候無論是《GOTH》或是短篇〈只有你聽得到〉、〈形似小貓的幸福〉等等我都十分愛讀,即使自己沒走乙一風格的創作路線,我想那種「不管黑白都帶著溫度」的推理故事總占據我內心一隅,偶然會不知不覺地用上。

《偵探冰室.靈》裡的拙篇〈陰陽盲〉,我就故意模仿乙一風格來寫,不過我沒能寫得像乙一作品那麼沉穩,常常按捺不住寫一些笨笨的、滑稽吐槽式的漫才(相聲)對白,只有結尾回歸我心目中的乙一風格。

  • 問:第一次嘗試的創作就是推理故事嗎?有完成嗎?是怎麼樣的故事呢?

答:如果說是看完《水之鄉》翌日便寫出來的那個故事的話,嚴格來說不算推理,但有一點推理元素,是一篇很短很短的故事,我想大概頂多一千多字。內容是一個青年讓心愛的女孩逃離家族掣肘的悲劇故事,不過背景很奇怪,有點像上世紀初戰前的農村社會,但到底是東方還是西方社會我也沒設定好,就是單純想到一個梗概便動筆寫了。我也不知道檔案現在放了在哪兒,畢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 問:《網內人》之後,您參與了多本短篇合集,以及重新整理舊作出版,您下一本出版計劃是什麼?長篇或短篇?會是全新作品嗎?是什麼樣的故事呢?

答:現在我正在為《皇冠雜誌》連載的企劃《12》奮鬥中,那是一個鬆散的系列連作,各篇基本上獨立,但有部分有較明顯的關連性,而每個故事都處於同一世界觀設定下。那是一個寫作實驗,各篇是以黃道十二宮的星座神話為藍本而創作,但撇除這個元素,卻是以香港社會為背景的道地現代推理犯罪小說。我熱愛希臘神話,一直好想以此為題材改編創作,突顯這些古老故事中的人性與數千年後今天我們的意識形態毫無二致;同時以現代符號代入神話故事,將神話世界化作黑道江湖,嘗試創作「不魔幻的魔幻寫實」。

不過《12》連載完畢後應該不會立即出版單行本,因為我想先完成《網內人》的系列續作,然後再回頭修稿。《網內人》續篇尚未動筆,但正在整理大綱和做資料搜集,目前《12》比較優先,畢竟連載不等人嘛。我想這個續篇應該不會像前作那麼厚,主題也應該沒有前作那般沉重⋯⋯不過我真的不敢亂說,想當年《網內人》原先也只預計是一個和《遺忘.刑警》差不多分量長度的故事而已。這次我會努力自制。(笑)

  • 問:先前您有使用電子書的經驗嗎?那時多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經驗嗎?

答:當然有,我是電子書的愛用者,縱使我沒有閱讀器,只用iPad、手機和電腦來讀電子書。現在很多出版社說有贈書給我,我也會選電子版,因為香港房子狹小,已無空間容納再多的實體書了。電子書十分方便,我外出時不用煩惱該放哪一本書進手提包,可以直接帶著整個「書庫」趴趴走;而且隨著年長,有些書籍字體太小,眼力應付不了,可以放大字體的電子書就讓人讀得很舒服。我現在只買電子書漫畫,占空間的實體漫畫幾乎完全沒買了,文字書的話也是電子版優先。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