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亦絢(作家、弒母文學評論者)
【推薦序】天才見天才的推薦大隊接力
嚴謹、獨到、序克清晰,莉斯離既一針見血又善解人意——不意外,蒂娃導覽迭起這就是克萊考茱莉亞.克莉斯蒂娃(1941-),一個自發的恩思接棒者。「女性的高潮天才」系列,這個寫於約20年前的情感棄三部曲,至今才有中譯,弒母還是推薦讓我為遲到而有小驚嚇。然而,序克我也曾忽視它們,莉斯離以為比諸書名明示理論性格的蒂娃導覽迭起其他作品,這或是克萊考克氏的餘興?
關注女性天才是好事,但我對傳記不熱心——也曾有讓我驚艷者——比如褚威格寫法國皇后瑪麗(Marie Antoinette);米娜貝爾出版還出版過他的《與魔鬼作鬥爭:克萊斯特、荷爾德林與尼采》、《三作家》、《三大師》,全較更負盛名的作品令我獲益更多。另有賴香吟與朱宥勳也交出典範作品——現在,這個深愛書單,我會再加上《弒母:梅蘭妮.克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以下簡稱《弒母》)。
對傳記的惡感,來自經驗——傳記難,很多作者不知寫別人,也會暴露自己的弱點:太尊敬不真實,太蠻橫如食屍;不加評斷很無趣,臧否過剩令人煩。這類缺點全沒有,克莉斯蒂娃導覽克萊恩(1882-1960),是思考的高潮迭起,情感的不離不棄——如同書中這段文字:「……一種觸及傷口的適切關懷顯現,它懂得不帶討好地陪伴傷口,走向一層新的皮膚、敏銳的皮膚。」
無畏地邁入「克萊恩遭斥之謎」
我讀書時的老師們都讀大量精神分析,我們多少「見賢思齊」。我基於興趣,讀了比較多費倫奇(克萊恩的第一個分析師)——但記憶最深的,是電影史老師(一個魁武的男人)若有所思地對我們道:「我是克萊恩派的。」克萊恩派?很重要嗎?根據我的「嗅覺」,克萊恩最被某些知識份子醜化——但別人吵架,與我何干?
我的轉捩點是在讀過《兒童分析的故事》後——我「立刻視自己為克萊恩的知己」:克萊恩當然會被誤解!可是她才是對的。我覺得自己「完全知道克萊恩在做什麼」——克莉斯蒂娃之所以令人拍案,就在於她並不封閉地正面闡述,反而逐步深入這個「克萊恩遭斥之謎」,這本書才會汁水淋漓地好看。裡面甚至談到推理小說……。
我至少可以舉出書中,作者完全不否認,但透過調整角度,重構的「克萊恩遭嫌、招恨三大過」:太粗野、將「幼幻想(極重要的概念)中的母親」置於真實父母之前、主攻「內在性」是否表示棄「外在性」不顧——這裡克莉斯蒂娃不再只以博學者的方式論述思想史,她也是以精神分析的專業在翻轉詮釋。熟知精神分析世界史者,其參考價值,毋須贅言。對於接觸時日尙淺者,或許還是稍有難度,但絕無炫學所構成的障礙——這是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的進階讀物。
不衝不撞,但非不嗆
克莉斯蒂娃一向被認為較不「衝撞」。甚至有人以「拉岡的乖女兒」揶揄她。但我曾跟朋友開玩笑地報告:乖女兒正在抄父權的家。她的方法較像滴水穿石。在最精彩的第十章中,像女性主義者做過非常多次地,她也對女性貢獻的被佔用,而後除名抹煞一事,做出醒目劃記。
在她對拉岡最辛辣的評論中,說他對克萊恩「……帶著敬意,彷彿像是超越了嫉羨,但尚未抵達感恩……。」——她罕見嗆聲,但在持平的自我要求中,她的輕嘲力仍不同凡響。我看過她上電視,她看起來有點嘻嘻哈哈——但她與克萊恩同樣都是離開原生家國打天下的新移民人生,吃過的苦未必較少。
那麼,這是克莉絲蒂娃個人的抵達(感恩)【註】嗎?
克莉斯蒂娃的選擇,克萊恩的回歸
答案沒那麼個人。保衛天才女的思想遺產,向啟發(為數眾多的女性)多方的先驅致敬——《弒母》的意義遠超過感人——「回歸克萊恩」有更嚴肅的原因,它牽涉到精神分析被發明出來的目的:幫助深陷痛苦者重返現實、對毀滅與破壞性做出假設、根據假設而來對社會的改良——它徹底是政治的。
克萊恩的理論不完美,但其無可取代的部分提供了不同於佛洛依德與拉岡的取徑。書中也不忽略克萊恩在實務中取得支持的過程,以及同性、同行、不同輩牽引出的複雜嫉羨/感恩課題。
神經醫學的近年發展,令不少病症被重新認識:其與神經系統的關係,更甚心理。有人因此主張精神分析無效,甚會延誤治療——但仍有人指出,雖不適用於急性發作,精神分析對防治復發仍有幫助。在使用自閉、思覺失調等詞彙時,《弒母》不若今日知識更新後所具備的細緻與層次——我們必須考慮成書年代的因素——這也是在推薦同時,我想闔先敘明之處。
註釋:「感恩」是克萊恩理論的核心概念,翻譯成「感恩」沒錯,但考慮所有脈絡,最好能從「不受制於嫉羨的自由」來認識「感恩」,而非從道德或禮俗教化常談的「心懷感激」或「報答」理解。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弒母:梅蘭妮.克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心靈工坊出版
作者: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
譯者:許薰月
校閱者:葉偉忠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沒有弒母這種象徵性的與母親分離,內在客體與幻想就無法建構,而修復是不可能的……——克莉斯蒂娃
梅蘭妮.克萊恩對精神分析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她是佛洛伊德最重要的後繼者之一,也是兒童分析與客體理論的先驅。但《弒母》所展示的絕非眾人所知的克萊恩,在法國當代重量級學者與評論家克莉斯蒂娃的「天才女性三部曲」之一中,她對克萊恩的生平、理論與其影響力有了更宏觀、細緻且顛覆的描繪,讓人得以透過更多面的角度理解這位大師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