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散文】舒國治〈在台北應住哪裏〉:像我以昔年地相的傳統角度來選擇台北住家,能選的區域非常之小

文:舒國治

在台北應住哪裏

我生在台北市。散文舒國四十多年來這城市的治台住裏擇台變化不可謂不大,我今所住地方,北應北住不是像昔相的選小時候所住者;我的同學、朋友、年地鄰居今日所住之房,傳統也多半不是角度昔日之所。有時走在城裏某區某街,來選指指點點,區域極多的非常今昔相去之慨。

台北變化雖大,散文舒國但老台北仍不免用老年代的治台住裏擇台傳統區段概念來看待它。像基隆路這條台北東界,北應北住曾是像昔相的選一條晦暗昏濁的灰沙滾蕩之路,昔年的年地十九路公車低沉的荒行其上。路以東,不太像是有朗院亮廳的住家,卻今日昂貴的信義計畫區坐落於此。以前說起虎林街,已是化外之地,如今它的東邊竟還有一片又一片的街道及房屋。

南京東路以北、復興北路以東的這一片東北區,一直有一點飛機場延伸的味道,於我很難凝結出人家的感覺。六十年代初「聯合新村」(南京東路四段一百三十三巷)、「武昌新村」(南京東路五段一百二十三巷)與稍後的「民生社區」建成,也一度頗有整齊聚落氣象,然往往幾條巷子外的冷街,便有陰灰荒颯之感。即使今日人煙密佈,這種氣氛仍在。

民生社區如今房價頗高,也頗受市民喜歡,規劃方正,大小公園極多,富錦街的大樹成蔭,街道之相當富優雅角度的彎曲,四樓公寓間的距離,真是多好的一塊住家區塊;但此處是昔年的東北面偏遠角落,離機場已近,也離基隆河灘、上下塔悠、濱江街這類疏水洲域甚近,感覺已在郊外水沼地帶,人煙似顯稀落,故我說的雅馴一節,它在先天的地氣上猶是蘊積不出。

廈門街很好,但近舊貨市場則不佳。近中正橋頭亦不佳。

金門街很好,但太近堤防(或說,水源快速路)便不夠好。

植物園附近不錯,但三元街顯然不宜住家。

像我這樣以昔年地相的傳統角度來選擇台北住家,能選的區域非常之小。首先,我不會選郊外;什麼汐止啦,東湖啦,新店木柵淡水啦,我未必看得上眼,雖然我還未必住得起。天母、陽明山我是絕對住不起;這還不是說買,是說租。然即使住得起,我多半不是會懂得享受天母、陽明山的那種台北人。

我那些小時候住在中山北路一段( 像什麼幾條通的)、二段巷子裏日本房子或西洋樓的同學們,後來當地生態商業化了(如俱樂部、居酒屋等滿佈) ,他們搬出去,搬至何地呢?有的住到新開發出來的敦化南路、仁愛路、安和路的大樓裏,有的搬到了美國,亦有的更往北便搬到了天母。他們不太可能離開了中山北路反而搬到大龍峒或永吉路或內江街或萬大路,不可能。

曾聽說過有人在林森北路上找住家的嗎?若非在左近工作,一般不會如此。

我也不會住在河邊。台北的河,原先何其優良的地景,然人早放棄了它。除了清朝時大稻埕及萬華這兩處古老聚落依傍它而生而興,其餘的河畔皆因人懼怕它的氾濫而築起堤防隔絕了它。而其他市內以瑠公圳為主的諸多密佈渠道,也因為人與之爭陸而填蓋了它,致使台北四周天賦好水好流完全無法為台北人享受身臨。

人在長沙街康定路圓環,或延平北路民生西路附近走走看看,也會覺得氣與光尚屬不錯;然這是舊商區,有許多舊日行業集雜於此,若非此地老居民及打算在此做生意,外人亦不易選這裏住家。西門町與萬華,方圓幾百公尺中,就有老松(六十年代,學生人數破萬,為世界最大小學),西門、福星、中興等大型的小學,可知此區傳統上人口便極度稠密。

傳統的老住宅區仍舊維持大致的情境,雖然有些許截切。泰安街、銅山街、臨沂街、永康街、青田街、潮州街等是何其佳美的住宅巷弄,倘金山街沒有拓寬成金山南路、並向北打通,會更看得出附近聚落的完整感。建國南路沒建成高架前,兩旁亦頗柔靜。復興南路沒建成捷運前,兩旁的住宅區早被打斷。其打斷早在填起河溝、將安東街改名為復興南路與瑞安街那時已然。這當然也是不得已的都市擴張之舉。

老派的台北住宅區,大約可用學者、公務員、官員的宿舍分佈來得出一個頗稱標準典型的概略。不妨隨手舉一些例子,像李國鼎住的泰安街二巷,馬紀壯住的泰安街一巷,朱集禧住的泰安街六巷,孫運璿、紀絃住的濟南路二段,薛光祖住的齊東街五十三巷,梁在平住的臨沂街三巷。像周至柔住的延平南路,高玉樹住的青島西路,吳大猷住的廣州街。像錢思亮、薛人仰住的福州街,方東美住的牯嶺街,俞大維、羅家倫、張寶樹、黃尊秋住的潮州街,薩孟武、虞君質住的羅斯福路一段一百一十九巷。

像鍾皎光住的青田街九巷、閻振興住的青田街十一巷,黃君璧、戴粹倫住的溫州街十六巷、台靜農住的溫州街十八巷、陳奇祿住的溫州街五十二巷,蕭而化住的泰順街三十八巷,陳啟天住的新生南路三段十九巷、洪炎秋住的和平東路一段一百八十三巷、劉先雲住的和平東路二段十八巷,李辰冬、馬白水、謝冰瑩住的和平東路二段一百一十四巷。再如仲肇湘、王章清、溫士源住的晉江街,程滄波、王常裕住的金門街,婁子匡、劉枋住的同安街。

齊鐵恨住的和平西路二段四十六巷,王壽康、何凡與林海音住的重慶路三段十二巷及十四巷。再如黃少谷、謝森中、關鏞住的松江路八十五巷,張豐緒住的松江路一八巷。再如俞國華、毛松年住的信義路三段一百四十七巷。更別說如今闢為大安路、以前稱 仁愛路四段三十五巷所謂「名人巷」所住過的蔣彥士、陶聲洋、劉階平等人士。這些街街巷巷,實能廓指出頗多台北宜於人居的約略線條。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