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高齡93歲的美國美國電視新聞先驅芭芭拉華特斯(Barbara Walters)逝世,她打破性別壁壘,新聞先鋒享耆犀利成為《NBC》節目「今日」(Today)第一位女性共同主持人及晚間新聞主播,女性因採訪多位名人而聲名大噪。芭芭
《ABC News》昨(30)日報導了芭芭拉華特斯逝世消息,拉華她不僅在美國廣播公司擔任主播多年,壽歲世紀也打造了該台的縱橫談話性節目「觀點」(The View)。
On October 4,電視 1976, Barbara Walters made her debut on ABC News, co-anchoring "ABC Evening News” with Harry Reasoner. https://t.co/si1Q0HuMgW pic.twitter.com/6Eca0vDx6C
— ABC News (@ABC) December 31, 2022
《紐約時報》報導,她的圈半公關柏格(Cindi Berger)受訪時表示,芭芭拉華特斯在她位於紐約曼哈頓的風格家中過世,身旁有親友陪伴。聞名但未說明死因。美國
芭芭拉華特斯一生有超過50年在攝影機鏡頭前度過,新聞先鋒享耆犀利她直到84歲仍主持「觀點」。女性在一對一專訪中,芭芭她總是能溫和卻堅定地挖掘電影明星、國家領袖和其他名人的私生活及情感狀態,並以此聞名。
芭芭拉華特斯最初在《NBC》的晨間新聞與娛樂節目「今日」中嶄露頭角,之後正式獲任節目共同主持人。
她的成功經驗為知名女主播如鮑利(Jane Pauley)、庫瑞克(Katie Couric)、索耶(Diane Sawyer)打開入行大門。
芭芭拉華特斯自1961年起在《NBC》擔任節目編劇,是「今日」節目編劇室中的女性樣板。1976年,她轉往《ABC News》和李森納(Harry Reasoner)一起擔任晚間新聞主播時,因為簽下5年500萬美元高薪合約,而被稱為「百萬美元寶貝」。
"The fact that I ended up on television — never ever thought that would happen."
— ABC News (@ABC) December 31, 2022
How Barbara Walters broke through the glass ceiling — and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woman pioneer in the history of TV news. https://t.co/G4PmqDe611 pic.twitter.com/luYSDDsrZE
接下主播職位不僅令她成為電視界史上受矚目的女記者,也成為收入最高的新聞主播,無論對哪種性別而言,芭芭拉華特斯都標誌著某種文化轉變。
人們不再認為新聞主播是絕對可靠的權威人物,反而更像是名人。但這也令與她搭檔的主播李森納心懷不滿,私下聲稱聘用芭芭拉華特斯只不過是一種噱頭。
無論是不是噱頭,這對主播搭檔都救不了低迷的收視率。李森納回到老東家《CBS》,芭芭拉華特斯也被從主播台降板。不久後,她開始為新聞雜誌節目20/20撰寫報導,1984年更和「今日」節目的老同事唐斯(Hugh Downs)一起成為主持固定班底。
不過,真正令她成為明星的是她在1976年打造的「芭芭拉華特斯特別節目」(Barbara Walters Specials)。
Pioneering TV icon Barbara Walters joined ABC News in 1976, becoming the first female anchor on an evening news program. Three years later, she became a co-host of "20/20," and in 1997, she launched "The View." https://t.co/AgBDOVAPtD pic.twitter.com/Ou7fK7L8Ox
— ABC News (@ABC) December 31, 2022
在當時政客保守、名人難以捉摸的年代,華特斯有技巧地讓受訪的國王、總統和明星們回答令人吃驚的私密問題,像是她曾問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是否和妻子分床睡、問印度前總理德賽(Morarji Desai)是否為醫療目的而喝了自己的尿液等。
芭芭拉華特斯最成功的訪問,莫過於1999年獨家專訪到與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傳出性醜聞的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並問她為何保留曾在性醜聞中身穿的藍色連身裙,當時吸引約7400萬人收看。
新聞來源
- 芭芭拉華特斯93歲過世 美國新聞女性先驅問出名人心底話(中央社)
延伸閱讀
- 資深駐外記者:如何做出好的國際新聞?自己國家的記者在現場才能有不同的視角
- 新聞工作者的第一天條:「事實」是檢驗真相的唯一標準
-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記者瑞薩演說全文:「為了追求真相,你願意做什麼樣的犧牲?」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賴冠伶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