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超1.3亿吨背后:一粒麦种的力量
全国小麦年播种面积约3.54亿亩,年产量约1.37亿吨,年产稳居世界第一,超亿占粮食总产的吨背的力20%左右 今年11个小麦主产省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扎实有力,后粒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麦种好于上年,年产特别是超亿穗数增加,夺取丰收有基础 各地持续抓好小麦赤霉病和穗期蚜虫防控,吨背的力推进落实“一喷三防”措施,后粒提前做好夏收机具、麦种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粮食生产首战有望告捷!眼下,全国夏粮陆续成熟,丰收在望。农业农村部5月14日农情调度显示,当前西南地区夏粮收获过半,北方冬小麦正在灌浆,距大面积收获还有近半个月。 在我国收获的夏粮中,小麦占比超过90%。确保小麦丰产,成为重中之重。 突破重重关口,拼出来的丰收 自5月14日夜间开始,河南多地遭遇十级大风,导致小麦倒伏。小麦育种家、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在次日一早便匆匆赶往河南焦作。 “昨晚的大风没有把它吹倒,大树能吹倒,它就吹不倒。”在麦田中,他附身挥着手臂,用力扫向小麦,对小麦品种的抗倒性感到满意。 为应对这次突发灾害,河南多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赶赴受灾区域,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一位专家建议,目前不要急于进行人工扶正,以免进一步损伤作物。 粮食生产不易,小麦更是如此。从播种到收获,大抵需要三分之二个年头,中间经历重重考验。 一粒麦子,该如何为全年的粮食生产开好头? 从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情况看,今年11个小麦主产省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扎实有力,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好于上年,特别是穗数增加,夺取丰收有基础。 但是,接下来还要过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烂场雨”等多个关口。 中国小麦丰收,是拼出来的。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长久以来,小麦生产经常面临极端天气影响,跟自然灾害的斗争,从未停止。 技术指导、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全国上下合力打出“组合拳”。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丰收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放松”,指导各地持续抓好小麦赤霉病和穗期蚜虫防控,推进落实“一喷三防”措施,提前做好夏收机具、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颗粒归仓。 几十年如一日,创出来的良种 五月中旬的河北马兰农场,夕阳撒在连片的麦田上,一阵阵风拂过,麦浪涌动,千万个麦穗耀着金光起舞。 “小麦覆陇黄”的场景,在此刻是具体而生动的。 河北是我国五大小麦主产区之一,也是马兰小麦的诞生地。从这里走出了“冀麦26”“冀麦38”“石4185”“马兰1号”等代表性品种,助推我国小麦单产不断提升,一步一个台阶,迈向全球顶流。 “农民需要的品种,才是好品种。”郭进考在马兰农场干了一辈子育种,先后任全国小麦指导组专家、河北省小麦首席专家、石家庄农科院院长、马兰农场老专家工作站站长。 由他育成的小麦品种超过38个,累计应用面积3.8亿亩,增产小麦120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在郭进考看来,苗期的小麦就和婴儿一样,要用心呵护;进入分蘖、拔节、抽穗等时期,就像接受教育的学生,要悉心培育;成熟后就像毕业了出社会,开始接受市场检阅,要持续关注推广、跟踪服务。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我国小麦育种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目前在良种培育、单产提升、示范推广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天财表示,小麦创高产,一靠良种,二靠良法。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因品种制宜,研究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通过科学管理增产量、提效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如今,我国已育成推广一大批优质、高产、兼抗多抗、抗旱节水的优新品种。小麦口粮自给率达100%,种子自主率同样达100%,口粮绝对安全,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满足国人味蕾,“小麦天团”重聚 面条、饺子、馒头、面包、饼干、蛋糕、啤酒…… 小麦大致可分强筋、中筋、弱筋三种,其中,面包的质地、色泽、口感,由强筋小麦品种决定;弱筋小麦适合加工糕点,中筋小麦适宜馒头、面条等面食。 作为我国两大口粮之一,这种原产于西亚的作物在四五千年前传入华夏,如今以千变万化的形态走上百姓餐桌,成为中国美食的重要组成,亦成就了属于14亿国人的幸福滋味。 目前,我国自主培育的小麦品种大多是中筋小麦,强筋小麦、弱筋小麦仍依赖进口。为了补上这块短板,小麦育种家扎根试验田,十年如一日地培育优质小麦品种。 从历经遴选,到战胜成百上千的同伴,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小麦新品种,耗费的时间往往要超过十年。 几个品种,或许就是一个育种人的一生,或许要在麦田里守望一辈子,才能培育出与国外完全相媲美的优质小麦。 今年两会期间,由多位小麦育种家组成的“小麦天团”曾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他们来自祖国各地,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为全国人民培育出最好的小麦品种。 在他们之中,除了郭进考、茹振钢,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学术带头人刘建军等人。 无数的麦田守望者,胸怀“国之大者”,致力于小麦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重要贡献。 风吹麦浪,遍地金黄 全国冬小麦由南向北陆续收获 河北辛集的小麦也将在一个月内成熟 5月18-20日 2024中国种子大会马兰小麦分会 即将召开,届时 “小麦天团”即将重聚 献策小麦全产业链发展 大会还将举办小麦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展 品种地展与“四新”模式展 种业创新发展报告会等精彩活动 敬请期待! 【作者】张植宏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最近发表
-
- 浙江普陀山:检查校园周边商户
- 【2022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神人之家》:奪3項獎成本屆大贏家,導演感謝評審「用這麼溫柔的方式擁抱我們」
- 《台灣新詩史》:名列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之首,洛夫彷彿從未有筆力衰竭之刻
- 中國F1車手周冠宇賽道車禍,「Halo安全系統」成為挽救車手性命的關鍵因素
- 首届CBA俱乐部杯上海夺冠
- 《決勝視角》:你跑步時喜歡環顧四周,還是緊盯眼前目標?
- 「幼兒園同學都聽他指揮玩遊戲」,澤倫斯基傳記作者:他天生就有領導基因,普亭顯然低估了他的能耐
-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北美首週票房1.43億美元創系列作最佳表現,但負評可能影響票房後續走勢
- 制止餐饮浪费 |“光盘行动监督员”引导人人做到“光盘”
- 獲國民黨徵召參選高雄市長,柯志恩:我和韓國瑜性別和髮量都不同,高雄也不一樣了
- 随机阅读
-
- 以軍稱向加沙地帶希法醫院運送水、食品等物資
- 港講倪匡〈追龍〉:尚在待續的城市,永恆不逝的小說
- 中國車用電池霸主「寧德時代」私募67億美元,卻拿近半資金「搞投資理財」,引爆市場怒火
- 國會大廈暴動調查結果不利,外媒指川普有意7月宣布角逐2024美國總統大選力挽狂瀾
- 石破茂正式当选日本首相
- 庫貝爾《The Meeting》:反抗權力的問候,新現實主義的挑釁
- 昇歌裡的搖滾(上):在無歌的時代,陳昇展現出對現世批判的強度
- 自備飲料杯5元優惠相關QA一次看:早餐店適用嗎?買一送一2杯都有優惠嗎?
- 我市多举措激发乡村旅游内生动力_
- 民眾黨高虹安確定參選新竹市長,科技首都成藍白綠「三腳督」一級戰區
- 半導體成熟製程「砍單潮」來襲,電視、PC等需求急凍,8吋晶圓產能利用率恐下探9成
- 佛教界白色恐怖冤案(一):蔣介石同窗忙著復興中國佛教會,卻不知大難臨頭
- 聯合國舉行儀式悼念在加沙遇難工作人員
- 高雄無照業者持「劇毒性農藥」進行除蟲燻蒸作業,4歲女童中毒身亡
- 王浩一《無照心理師的沙發》:如何定錨人生的最後姿態?有些成長,必須藉由逃離開始
- 陳柏惟宣布退出台灣基進:自嘲「毒瘤球員」罷免後還搶著上場,請大家繼續支持team基進
- “河水改道,把我们村一分为二”,当地撑船解救“孤岛”高陂村
- 給予書本再次被閱讀的機會——玫瑰色二手書店
- 顧問公司獵頭專業建議:從資方角度聊面試,如何準備才能讓人耳目一新?
- 前日相安倍晉三街頭演說遭霰彈槍槍擊,當場「心肺停止」急送醫院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