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島讀臺灣》:中央書局——​​​​​​​老台中人集體記憶,島中央優雅重生的文化地標

文:詹慶齡

中央書局
島中央優雅重生的文化地標

「中央書局」是台中人的集體記憶。老一輩見證它樓起,島讀的文風騷一時;中生代目睹它衰微,臺灣台中體記走向沒落;如今,中央中央重生我們終能迎來它的書局嶄新丰姿,在島中央再現傳奇。​​​​​​

多麼可喜!​老

二○一九年得知「中央書局」整修重啟,人集《名人書房》節目迫不及待開拔到中台灣「走書房」,憶島優雅捕捉老書局新風貌。化地縱使當時尚未正式開幕,定位為「重返」試營運,島讀的文眼前所見已足以令我們驚豔!臺灣台中體記一九四七年落成的中央中央重生老洋樓,一貫氣派典雅,書局新技法保留舊元素,重現當年風華。室內空間也初步規畫落定,三個樓層功能各自確立,新設無障礙升降電梯,與時俱進。

我告知父親「中央書局」重新開幕了,華麗變身很漂亮,老人家驚呼「真的嗎?怎麼可能?」他以為,年少經常踏足的書店,早已消逝不復存在,瞬間,青春回憶湧現,難得聽他談起昔年台中一中求學時期的「正經事」,透過一間書店才曉得,原來,我爸爸不只會看武俠小說!

「才開門試營運,已經有很多長輩拄著拐杖來這裡找回憶。」一位書店員工這麼告訴我。七十年,歲月悠長,自成立於一九二七年的前身「中央俱樂部」起算,直到一九九八年歇業,歷經日治、戰後、當代,「中央書局」承載多少台灣歷史,凝聚了幾代人記憶。上世紀末,隨老城區蕭條冷清,華麗光彩逐漸褪色斑駁,書店停業後,原本人文薈萃的中台灣文化窗口,來到新世紀,一度淪為婚紗店、安全帽店,甚至面臨拆除命運,所幸有心人出手相救,古樓非但沒塌,歷經兩年整治修復,煥然新生,構築新時代的知識平台,「中央書局」續寫篇章,關鍵催生者,是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

是機緣命定嗎?張杏如正好出生在「中央書局」現址落成的一九四七年,主持「中區再生基地」的東海大學蘇睿弼教授,憂心歷史建物可能被拆除,二○一五年偏偏就是找上了她,懇請接手。張董回想當時所見「一樓賣安全帽,二樓以上殘破不堪。」面對「急診」景象,她應允先承租下來「趕快施救」,初步保全自己的兒時回憶,然而,進來後發現老屋年久失修,安全結構大有問題,若要好好整治,勢必得投注可觀經費大興土木,經過年餘審慎思考,決定與業主洽談購買,由先生何壽川捐款給「上善人文基金會」,正式接手「中央書局」。

外傳「中央書局」是先生送給她的七十歲生日大禮,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張董澄清「七十歲並沒想要裝飾什麼,碰巧這件事撞出來,就當作留個記憶。」分兩年捐款給「上善人文基金會」的作法,已然說明「這個地方不是留給自己,它本來就是社會的。」

在七十之齡
掉入假文藝沙龍之名的
美麗陷阱,卻意外挖掘出
失落的一頁人生歷史

「把城市的記憶還給台中。」事實上,「中央書局」同樣珍藏著張杏如個人的成長記憶。她在台中度過快樂童年,兒時老家大書櫃裡豐富的日文、漢文藏書,皆來自「中央書局」,憶及父親的書櫃,她說「小時候看它,真的好大,裡面好多書,那是我仰望的殿堂。」彼時,除了漢和書籍雜誌,「中央書局」也賣文具、樂器、運動用品等,營業項目相當多元,張董回憶,從前讀書人家裡必備的地球儀、哥哥考上台中一中獲贈刻有名字的派克鋼筆、網球拍,都從「中央書局」買來,童年印記,無可取代,點頭接下「中央書局」,是情感驅動使命感的結果。

「浪漫就是不知死活才叫作浪漫。」張董自嘲地說。評估是否接手當時,身邊人勸進「去當沙龍的女主人。」心中既受情感驅策,又思及自身的文史背景,台大歷史系畢業的她,終於在七十之齡做出重大人生決定,外人拍手叫好,殊不知當事人即將面對複雜萬端的長期抗戰,浪漫文藝沙龍實則是個「美麗的陷阱」。新團隊花了兩年多時間設計、修復、強化結構,歷經艱難的施工過程,才回復洗石子圓柱陣的美麗原貌,及其所支撐的格子梁天花板。

過程儘管挑戰重重,然而,這份浪漫也帶來意料之外的發現,新主人用功爬梳「中央書局」相關史料,始得深刻理解那個年代創建者們胸懷天下的文化理想,更重要的是,這群台灣重要的知識菁英,竟曾那麼自然地出入家中,真實活在她的童年裡,最早提出「中央俱樂部」構想的莊垂勝先生,是她幼時喚作「遂性伯」的長輩;以述史為志的葉榮鐘先生一家就是隔壁鄰居,後來聽哥哥說,自己名字「杏如」還是葉先生取的;

林獻堂先生的次子林猶龍,與她父親為日本一橋大學的前後輩,他們尊稱對方「猶龍先」,以表敬重。大學就讀台大歷史系,台灣史課程只教到鄭成功,進駐「中央書局」的奇妙因緣,讓她補足一頁曾遭刻意忽略的空白歷史,更由此連結到自己的生命,「原來,我是活在這麼重要的這一群人當中長大的。」

我始終相信,世間種種偶然,皆為必然的鋪陳。人與人、人與事,以及信念的互通,搭建「中央書局」橫跨近百年的巨型舞台,新時代布幕開啟,後人接棒登場,啟發高尚生活興味的精神並無二致,重生的「中央書局」不以一間單純賣書的書店自居,積極朝推廣文化動能的平台邁進。

詹宏志接任董事長後,發揮擅長的文化創意,推出「閱讀島中央.週三讀書會」,如今已成周遭朋友汲取養分的重要來源,日前外地出差,適逢週三,我們分明工作勞頓整日了,同事怎麼都不願錯過讀書會線上課程,晚間回旅宿房間戴上耳機看直播,聽焦元溥「樂讀文學」,不時共鳴發出笑聲,她告訴我,聽焦元溥分析《包法利夫人》,突然覺得福樓拜的小說很好看,數位時代運用科技將經典文學帶回人生,中年人也能收穫新觀點,升級智識更上層樓。

心態決定動能,
任何年歲都無礙學習,
打開新書、重讀舊書
或者單純聆聽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