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紀念山本悌二郎對台灣新式糖業貢獻,黃土後返台灣藝術家黃土水曾受邀創作「山本悌二郎銅像」,水山原立於橋頭糖廠,本悌1959年被送至山本老家日本佐渡島,郎胸在各界努力下運送回台,像年雄見由高美館典藏。抵高
黃土水所作「山本悌二郎銅像」,證台原立於日本新潟縣佐渡市真野公園,日情在駐日代表謝長廷費心交涉、黃土後返高雄市長陳其邁親自寫信給佐渡市長等努力下,水山促成回到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本悌28日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副所長古田清史、郎胸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等人見證下,像年雄見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為返抵台灣的抵高銅像開箱。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前館長、證台高雄科技大學副教授王御風說明,山本悌二郎以創社事務員身分加入台灣製糖株式會社,親自選定橋頭為台灣首個新式糖廠廠址,參與建廠外他也赴夏威夷考察,引進機關車用於製糖原料、成品運輸,奠定台糖小火車基礎;山本也曾負責管理高雄港一帶巨大倉庫群,對高雄產業發展有著巨大貢獻。
1927年,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義一組閣,山本被任命為農林大臣,因此結束27年在台時光,為表彰山本貢獻,台糖請著名雕刻家黃土水製作銅像,1929年銅像立於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戰後銅像被收至倉庫,1959年因日方需要,銅像與從北海道來台的首批製糖機器一起被運回日本,在山本家鄉新潟縣佐渡市收藏。
謝長廷致詞說,令人嚮往的偉大城市,都不只是工業、經濟,也應有歷史縱深和文化溫暖。原與日交涉是希望把銅像借來複製,後來提出運回高雄收藏,佐渡市長、議會和市民都非常支持,當地山本彰顯會會長還告訴自己,雖然山本當過大臣、眾議員,但他一生最快樂、最有貢獻時候是在台灣,「當然應該要把銅像還給台灣」。
謝長廷現場還原銅像運送過程,先出動起重機,以高技術將銅像與大理石基座分離,從佐渡坐船到新潟、再從新潟走公路到東京,沿途上「連海鷗都在歡送」,上飛機前眾人也都不禁感動掉淚,「終於完成了一件大事」。

陳其邁說,銅像的意義不只在於山本對台灣的貢獻,創作者黃土水也是台灣藝術先行者,此外橋頭糖廠更是高雄都市計劃先驅,廠區附近有宿舍、商業和休閒,對奠定高雄現代化有卓越貢獻;在高雄歷史中,藝術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生命,也聯繫百年來台日間的羈絆和感情,非常感謝努力居中串起的人,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高美館指出,山本悌二郎銅像回到高雄後,將由高美館翻鑄一尊銅像回置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原址,並複製一尊送回佐渡真野公園,原件由高美館典藏收納,為「水牛群像」玻璃纖維原模及「釋迦出山」銅像外,高美館典藏的第3件件黃土水作品。
新聞來源
- 黃土水「山本悌二郎胸像」63年後返抵高雄 見證台日情誼[影](中央社)
延伸閱讀
- 【展覽】黃土水《甘露水》的意境遠超過《維納斯的誕生》,我們看到一種對於生命的接納
- 文協百年之際《甘露水》正式亮相,總策劃林曼麗:「這是黃土水冥冥中的期待」
- 修復師森純一:黃土水透過雕塑將時間封存、將少女的面容變為永恆
- 雕塑家黃土水在大正時期刻畫的夢想,一百年後才現世的《少女》能否看到?
- 2021台灣年度藝文展覽回顧:台灣美術、療癒與科技,三組關鍵字 ...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