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沈沪铭:耕耘现代农业需要各领域青年人才
“我们要扭转青年人才对农业的农二代刻板印象,让他们知道现代农业并不是沈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我们已经可以在一个比较好的铭耕环境中,依托数字化模型进行耕耘。耘现业需域青”1995年出生的代农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副董事长沈沪铭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各领上海的年人豆制品市场产品品质层次不齐。沈沪铭的农二代父母——沈建华夫妇及其亲友,决定开创自己的沈沪豆制品品牌:清美,取自清洁、铭耕美味之意。耘现业需域青 沈沪铭介绍,代农要做好豆制品,各领技术非常重要。年人当时6万元的农二代创业资金,父母花了很大一部分请了一位老师傅,“接着他们从一小块豆腐做起,蹬着三轮车,每天出去兜卖,慢慢开始了规模化经营。” 从做豆腐起步,清美从1998年的6人小作坊,历经24年,发展成了沪上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27岁的沈沪铭也成长为一名“农二代”。他接过父母的衣钵,以新发展眼光看“农业未来”。 沈沪铭在大学时期读的是金融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了管理。他说,许是受父母创业的影响,自己更青睐农业这类实业。 但在他看来,“农一代”以传统农业为主,大多数人一生奉献于一块土地;“农二代”则需要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相互融合,一起将农业的概念扩大化,形成产业振兴、产业融合的泛农业化格局。 当下,吃“农业饭”的青年人才还不多。沈沪铭说,除了观念上的革新,还是需要给青年人才提供更优渥的条件,包括提供比较可观的工资、居住舒适的人才公寓等等。清美正在努力吸引青年人才,比如其四期工程有120多亩地,按规划,其中80亩是建设工厂,另外40亩地包含一个供应链中心以及8栋人才公寓。 他说,企业目前需要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无论是在生产、物流环节,还是终端门店销售领域,清美都在培养自己的“管理层二代”。 沈沪铭说,从小父亲一直跟自己说,清美要做成长期持续发展的百年企业,不能追求快速暴利,而是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去做。奔着这个目标,人才是关键,企业的远景规划也很重要。 清美从做豆制品起家,产品这些年已拓展到粮油米面、蔬菜水果、鱼肉禽蛋、日杂用品等全品类,开起了早餐店,开设了直营销售门店等等,致力转型成为“城市生活综合服务商”,让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千家万户”。 沈沪铭说,清美的豆制品已经做到上海数一数二,但它是副食品,市场不大,要把品牌做大,清美要扩大主业,自建终端。 在浦东新区中部的宣桥镇腰路村,主营中式早餐的“清美味道”店内油条仅售一元一根。沈沪铭说,这价格得益于清美把控着全产业链,“把所有环节都抓在自己手上,才能做到直接低价供应给消费者。”。 对于未来,“农二代”沈沪铭正谋划如何在线上销售上“加码”发力,他说,目前清美虽然拓展了700多家门店,但整体基调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我现在已经进入管理层,还是希望琢磨一下如何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至少一半线上、一半线下,融合销售。” 他还思考着如何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比如在产品上,开拓当下备受年轻上班族热捧的快手菜。 沈沪铭从小就耳濡目染父母如何创业发家,童年有段时间,他是在工厂里长大的,“距离最近的时候,从工厂到家就200米路程,我常随爸爸去工厂看他们工作。” 而今,他也加入父母的奋斗队伍,继续关注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从小处着手,往大处谋划,“上海有数千万居民,每天要吃的蔬菜是个‘天文数字’,我们希望以高标准农业,覆盖生产、运输、销售全产业链,将品质佳、卖相好的产品,直接端上市民的餐桌。”(完)(郑莹莹 郁玫 谢梦圆)“农二代”沈沪铭:耕耘现代农业需要各领域青年人才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11-04 10:14:01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福建漳州成立特殊食品科普工作站
- 宠物食品投诉频频发生 我国首推宠粮原料监督认证页面
- 蘇利文來訪!以防長稱戰爭將持續數月 納坦雅胡:作戰至取得絕對勝利
- 晋江市“学前沙龙”系列活动举行
- 南谯“跨区通办”服务助企信用修复_
- 澎湖20歲軍人騎重機對撞小黃 頭部重創當場身亡
- 阿沁老婆暴瘦僅剩29公斤「自曝有厭食症」 出現5現象要注意
- 宿松县残联到龙山街道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 宿松新闻网
- 欧盟:4月15日起实施第一轮对美关税反制_
- 土耳其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因以色列持續襲擊平民
- 台積電向美靠攏,美國最致命的一擊,分析師:華為氣數已盡,台積電可全身而退|天下雜誌
- 《追分成功》王樂妍、楊雅筑 探班挺好姊妹方馨
- 最高亩产值达4.5万元
- 今日辟谣(2023年12月26日)
- 發表政見放合照引葛來儀抗議! 侯友宜致歉:外交示意圖產生誤解
- 【网络中国节·春节】跨越山海 心归宿松 欢迎回家过年 宿松新闻网
- 国羽四位老将“让位” 新人踏上新征程
- 优质生源和教师流失,县中困境是自然演进的结果吗?
- 惊喜与困惑,科学家意外挖到手性研究“金矿”—新闻—科学网
- 【新春走基层】腊月做“条子” 传统好味道 宿松新闻网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