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警惕AI换脸等新型网络侵权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日前从北京互联网法院获悉,北京随着图像处理技术、互联I换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网法网络侵害肖像权方式呈现出与新技术、新型新场景相结合趋势。侵权 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赵长新表示,北京肖像权是互联I换自然人人格权的基本内容,民法典对人格权独立成编,网法网络体现了对人格尊严的新型庄严确认与严格保护。网络技术的侵权发展使肖像获取更加容易,传播更加迅速,北京同时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肖像权的互联I换案件近年来也急速攀升。 据介绍,网法网络北京互联网法院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来,新型集中审理北京市辖区内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肖像权案件。侵权数据显示,自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8月3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利用网络侵害人格权纠纷6284件,其中涉网侵害肖像权纠纷4109件,占比约65.4%。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环境中,越来越多侵害肖像权行为更为隐蔽。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侵害肖像权纠纷中,约50.8%的侵权行为方式以软文广告形式出现,其中微信公众号中的“软广”宣传占比最多,软文广告和在网络店铺中售卖明星同款商品现象尤为突出。 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统计,在涉网侵害肖像权案件判决中,每案原告诉请损害赔偿金额均值近30万元,但是每案实际判决支持损害赔偿金额均值不足5万元。导致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有:权利人对其知名度举证不足;权利人对其实际损失和侵权行为人获得利益举证不足。 赵长新建议,肖像权利人可主动采取技术手段检索肖像被使用情况,及时保全侵权证据,注重收集、保存有助于证明自己社会知名度的证据,一旦涉诉,积极提交损失证明的证据或与侵权损害后果相关证据,如商品交易量、文章阅读量、侵权持续时间等,为法官酌情认定财产损害赔偿金额提供参考。同时,各类网络平台要增强法治观念,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建立智能防控、识别、制止侵权行为的有效机制,预防和减少平台中侵权现象发生。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自由球员成新赛季国内足坛“香饽饽”
- 今年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至少达500个
- 多国驻华大使:祝中国人民龙马精神、龙腾虎跃!
- 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效显著 紧急拦截涉案资金达3288亿
- 我市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文化活动_
-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春节临近年味浓 处处洋溢欢声笑语
- 整花活,狂摇人,这届文旅局都“疯”了?
- 拉窗帘、挂“笑脸”、按门铃……他们每天跟独居老人“对暗号”
- 福建漳州成立特殊食品科普工作站
- 中国新增50家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 历史新高!2023年长三角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8亿人次
- 2023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万人
- 美国纽约一直升机坠毁 机上6人全部遇难_
-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 背后是阅读方式多元化
- 走近你!分会场节目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第二次彩排
- 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效显著 紧急拦截涉案资金达3288亿
- 金樱子棕色素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
- 广西钦州台胞:盼讲好两岸发展新故事
- 我国明确适老化无障碍出行目标任务 让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各地铁路公安备战“元旦”假期安保守护旅客安全出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