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援建灾区投身建设 吃苦耐劳不甘人后

蒲益民(左)检查场地放线

 

  现年53岁的援建蒲益民是北外环线四标段的现场总监。北外环线在今年4月启动建设后,灾区有着丰富建设经验的投身他,成为施工长度最长、建设难度最大的吃苦北外环线四标段的建设者之一。

  内外兼修巧施工

  8月29日下午2时,耐劳经过连续一昼夜施工,不甘仅休息半天的人后蒲益民又来到北外环线四标段元宝山施工作业现场。

  按照此前敲定的援建施工方案检查完现场后,他又走向下一个作业点。灾区

  天空乌云密布,投身刚放晴的建设天气又有下雨的迹象。

  “又要下雨了,吃苦施工耽误又避免不了了。耐劳”蒲益民说,不甘一遇到下雨天气,昼夜施工抢抓工期的情况又要上演了。在雅安的雨季,北外环线的建设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工程因下雨而暂停,但蒲益民等施工人员并不会获得休息机会。他要在项目部查看工程施工图,并与施工方讨论随后的施工细节。

  蒲益民表示,为了快速、高效、节约,施工方案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为现场总监,必须要随时更新脑中的施工信息。

  “施工方案有改动,还要再往前挖,按照新放的线施工。”蒲益民在施工现场指导挖掘机师傅进行施工。

  吃苦耐劳为建设

  在北外环线四标段建设的四个多月时间里,蒲益民冒着高温和猛烈的阳光坚守一线。皮肤晒黑了,也晒伤了,洗澡的时候,水打在皮肤上都有灼烧感。

  当天,蒲益民穿着一双成色较新的蓝色运动鞋——这是他在四标段工作以来换的第四双鞋子。蒲益民说,每天泡在工地上,鞋子坏得快,基本每月都要换双新鞋。

  蒲益民老家在绵阳,来到雅安后仅回过2次家,“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他说,虽然四标段位于市区,但他也仅仅逛过3次市中心。

  蒲益民坦言,雅安市区的城市建设还相对滞后,北外环线建成通车后,不但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还能缓解穿城而过的国道318线和108线的交通压力,还城市以生态和宁静。保证在计划工期内完成建设,推进灾后重建进程,向雅安市民交上满意答卷,是自己的希望,也是北外环线众多建设者的希望。

  记者 肖科 孙振宇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