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多重人格交響曲》:影視作品、詩、音樂與歌曲中的複數自我

文:詹姆斯・法第曼(James Fadiman)、多重的複喬丹・葛魯伯(Jordan Gruber)

影視作品中的人格人格多重性

說來不意外,對人格多重性(通常是交響病態多重性)的敘述,讓它同時登上大銀幕和小螢幕,曲影曲中也就是視作數自主流電影、電視影集,品詩甚至是音樂與歌卡通。在某些例子裡,多重的複像是人格「邪惡科米蛙」迷因,網路也會讓多重性的交響概念發揚光大。在你能夠更清楚察覺到生活中的曲影曲中複數自我時,可能會在電影和電視節目裡,視作數自注意到有更多角色與自身的品詩複數自我一起工作,或者展現他們的音樂與歌複數自我。

電影

四本病態多重性的多重的複主要傳記性敘述裡,《三面夏娃》、《西碧兒》與《在兔子嚎叫時》這三本已經被拍成主流電影(《在兔子嚎叫時》的電影版為《內在的聲音:楚蒂.切斯的多種人生》〔Voices Within: The Lives of Truddi Chase〕)。至於《24個比利》,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從一九九七年就開始進行工作,打算在電影版《擁擠的房間》(The Crowded Room)裡扮演比利。

本章開頭(p.103)的「關於人格多重性的文化指涉」中,提供了有關多重人格疾患電影的清單。其中一個經典是《瘋狂教授》(The Nutty Professor, 1963),傑利.路易斯(Jerry Lewis)是一位大學教授,喝下一份靈藥以後就變成他自己的超優雅迷人版本,這是史蒂芬生《化身博士》的搞笑版本。更近期的電影包括了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艾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和傑瑞德.雷托(Jared Leto)演出的《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1996)、金凱瑞的《一個頭兩個大》(Me, Myself & Irene, 2000)、《魔戒》系列的史麥戈/咕嚕在他的自我之間進行漫長的對話、《喚醒麥迪森》(Waking Madison, 2010),還有荷莉.貝瑞(Halle Berry)演出的《法蘭姬與愛麗絲》(Frankie & Alice, 2010)。

另外兩部電影值得特別一提。首先是皮克斯動畫在二○一五年推出的《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此片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電影。主角萊莉(Riley)是個十一歲女孩,她們一家突然搬遷,把她拋入新家與新學校的混亂之中。電影創作者們以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的研究為基礎,7帶領我們進入萊莉的腦袋或心靈,同時也回溯過去。我們可以看出,從她還是新生兒的時候(所有人類都經歷過),五種擬人化的情緒:樂樂、憂憂、怒怒、驚驚和厭厭,就控制著她的深層情緒生活,而且它們之間是透過誰搶先到達中央控制台並按下按鈕,來做決定。

這五種情緒(被描繪成萊莉大腦裡的獨特「個性島嶼」),跟我們先前討論過的自我、部分或心靈並不盡然一樣,尤其是好萊塢電影為了追求最大戲劇效果而強化了每個角色。不過,從這部創新的電影裡,還是有某些平行對比與洞見可以擷取。關於擬人化的情緒性自我搶奪控制面板的隱喻,是很恰當的,而萊莉最終的頓悟:「悲傷在她的生活中扮演一個關鍵角色,因為它製造出她內在的同理心」,則肯定了承認並欣賞一個人的複數自我及他人的複數自我,是很重要的。

《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也值得注意,這部傳記音樂劇把焦點放在巴布.狄倫身上,由六位不同演員(包括凱特.布蘭琪)扮演狄倫。莉塔.卡特表示「狄倫自認為是複合體;根據他自己的描述,『每天都是一個不同的人』。」 根據電影製作人克莉絲汀.瓦秋(Christine Vachon)的說法:「狄倫迷人的地方,在於他曾經完全徹底地、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他的身分……我想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唯一一種看待他的方式。」

為了解釋為什麼這部電影裡動用了六位不同的演員,導演托德.海恩斯(Todd Haynes)寫道:你企圖掌握狄倫的那一分鐘,他就不在原來的位置了。他就像一道火焰:如果你想要把他握在手裡,你肯定會被灼傷。狄倫的人生充滿改變、持續消失與持續變形,讓你渴望掌握他,想把他釘在一處。而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粉絲群這麼執迷,這麼想要找到關於他的真相、絕對事實與答案,而這是狄倫永遠不會提供,只會加以阻撓的事情……狄倫很難相處、神祕、難以捉摸、讓人受挫,而在他閃避身分認同的同時,這只讓你更加認同他。

電視

在一九六○年代很受歡迎的《史瑪瑟斯兄弟喜劇時間》(The Smothers Brothers Comedy Hour)節目開場白中,湯米.史瑪瑟斯(Tommy Smothers)經常提到「我弟弟和我的自我們」。其他電視節目的多重性又是如何呢?在「關於人格多重性的文化指涉」清單(p.103)中,第五條提供了一個網站,裡面有電視節目與許多種流行娛樂節目(包括卡通)裡的多重自我範例。

病態多重性成為電視節目主題的例子之一,是《倒錯人生》,這是在Showtime頻道上的影集,女演員東妮.克莉蒂(Toni Collette)在劇中掙扎著要想辦法當個母親拉拔一個家庭,同時還要處理四個天差地別、常常功能失調的自我。這個節目強調塔拉突然間從一個子人格轉向另一個,通常對她的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痛苦(更別提她主動挑釁的那些人了)。根據理查.克拉夫特(Richard Kluft)醫師的說法:「塔拉極端真實……但也極端不現實。我要說的是,塔拉展現出的一切都是真的。我曾經見識過這種事許多次。不現實的地方,在於你以這麼(濃縮)的形式看到這麼多這樣的狀況。」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