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歐盟再祭經濟安全措施,防敏感技術、關鍵基礎設施落入中國手中

(中央社)歐洲聯盟24日將公布一系列措施,歐盟以強化協調行動、再祭中保護敏感技術,經濟鍵基並且防止關鍵基礎設施落入中國等地緣政治對手國家手中。安全

《法新社》報導,措施礎設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及全球貿易緊張升高後,防敏布魯塞爾當局強化其貿易工具,感技國手以因應歐洲經濟安全面臨的術關施落威脅。

俄烏戰爭對歐洲帶來的入中衝擊尤其嚴峻,迫使歐盟尋找替代能源來源。歐盟如今歐盟也希望避免過度仰賴在綠色科技製造和關鍵原物料方面居支配地位的再祭中中國。

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國際研究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表示:「歐中關係改變成為擁抱經濟安全的經濟鍵基動力,這對歐盟來說是安全極為新奇的事。」

24日公布的措施礎設措施將是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力推的去風險化(de-risking),而非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焦點的防敏一部分。

根據《法新社》看到的草案內容,這套方案攸關解決「歐盟經濟安全風險,同時確保歐盟仍是最有吸引力的商業和投資目的地」。

這份文件提到:「地緣政治緊張和科技變化腳步意味從歐盟的層級投入更協調的行動有其必要。」

歐盟執委會24日公布的這套方案將包括5大措施,包括針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審查制定更嚴厲法規。

其他則包括改善在出口管制、軍民兩用科技研發,以及加強研究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協調行動。

根據《法新社》看到的另一草案內容,歐盟成員還必須建立審查機制。

根據文件內容,「歐盟仍有很大比例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缺乏審查機制的成員國,這可能會形成漏洞,因為潛在的關鍵外國直接投資未被發現」。

歐盟執委會也將建議檢視從歐盟對第三國進行的特定敏感科技投資可能衍生的風險,以及是否有必要建立緩減措施。

歐盟執委會去年10月提出先進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4大「最敏感且急迫」科技,盼優先取得成員國共識以評估風險及因應。

專家指出,這些工具必須搭配政治意願。

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研究員普瓦捷(Niclas Poitiers)以2021至2022年間立陶宛和中國之間因台灣發生的爭端為例,強調工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們現在面臨的大問題是成員國在外交領域上各行其是,要協調這些事情將會深具挑戰性。」

此外,並非所有成員國都支持執委會的行動。

匈牙利外交部長西亞爾托(Peter Szijjarto)表示:「那些脫鉤、去風險化,或分隔東方和西方經濟體的構想,我們絕對不會支持。」

他還說,審查外國投資是一種「政治程序」。

新聞來源

  • 歐盟將再祭經濟安全措施 防敏感技術落入中國手中(中央社)

延伸閱讀

  • 歐盟提「經濟安全戰略」方案,將管制先進半導體、量子電腦、AI科技輸出,劍指中國
  • 歐盟提半導體等四大最敏感科技,避談中國卻點名台灣,經濟安全終將迎戰「佛地魔」
  • 歐盟擬對俄羅斯祭出第11輪制裁防堵規避行為,中國企業首次入列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