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仍每天工作 “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坚守科学“初心”
她是岁仍时间守科新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被国际同行亲切地称为“Madam Ye(叶女士)”;她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每天使我国世界时测时精度在全球授时公报中从常年排名垫底跃居世界第二;她力排众议发展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工作让我国“探月”工程至少提前了五年……如今,北京94岁高龄的叶叔叶叔华仍每天去办公室工作,因为“天文台的华坚工作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昨天,学初心反映叶叔华院士一生与天文结缘的岁仍时间守科纪录电影《星河一叶》在沪举行首映仪式。她说:“宇宙这么广大,每天我们只是工作其中小小的一员”,因此,北京她说自己只是叶叔“星河一叶”。这位德高望重的华坚女科学家“用天文承载浪漫,用实干诠释初心”的学初心一生,透过大屏幕感动了无数观众。岁仍时间守科 经历过战争,更知道强国意味着什么 银幕上,时光退回到80多年前。年幼时,品学兼优的叶叔华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使她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辗转来到广东连县求学时,一个大通铺就让她觉得“很好了”。她说:“经历过战争的人,更知道强国意味着什么。” 钦若昊天,敬授民时。古今中外,对时间精确、统一的度量是一个国家头等大事。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得到“抬手可见”的精准时间是多么困难。叶叔华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上海外滩有个高塔,塔顶有个球,每天正午时分,她打电话给大球管理员,她在电话这头说:“准备好,一二三”,那边球应声而落,这就是报时了。 国家工程对高精度的授时工作有迫切需求,当时叶叔华所在的徐家汇天文台的“时号”在全球天文台中每每都是倒数第一,因为他们用的设备连“小米加步枪”都比不上。叶叔华没有叫苦,她和同事们一起昼夜奋斗,终于使徐家汇发播的时号稳定度、精确度不断提高。 做成一件事,是要奋不顾身的 “宇宙是多么大,人在宇宙当中是何等小。怎么用有生之年,为人类做些好的事情?”在旁人看来,叶叔华仿佛天生有一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本事。透过影片记录的真实细节,观众才恍然大悟,哪有什么生来幸运,她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努力罢了。 “我想做一件事,是会奋不顾身的。”叶叔华说到做到。在做VLBI时,为了要一根25米长的天线,她在四机部办公室被“晾”了15分钟,脑中闪过转身离去的念头,最终,她靠着坚持得到了这根天线。 VLBI望远镜选址在距离上海3000公里的乌鲁木齐,该地只有一个条件很差的卫星基站。冬天,叶叔华穿着一件厚重的老羊皮大衣去看选址,爬到一半,连气都喘不上来。当时,叶叔华甚至感觉“是不是要死在这里了”,转念一想“死就死吧,也值得。”还好,老天没有为难叶叔华,让她艰难爬到了目的地。 有年轻科学家问叶叔华,在深空探测领域如何抢占制高点?她说: “一要有信心,二要奋不顾身去做。”唯有努力奋斗,才能有所成,叶叔华用一生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做对国家有用的事,比个人成果重要得多 叶叔华总是看得很远,这为她赢得了战略科学家的称号。但很多事情一开始,难免总有人不理解。比如,她发起的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计划是一个关乎地震、火山的大科学计划。有人问“你一个做天文的,为什么要做地理计划”,后来大家慢慢理解了发起大科学计划的必要性。她说:“做对国家有用的事,比我个人成果重要得多。” 一生仰望星空的叶叔华,90多岁还在思考许多“前卫”的问题:空天飞机是什么?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太空军”出现了怎么办?…… 叶叔华表示,天文学不止是浩渺宇宙,也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需要有人“守望”星空。 展望未来,她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一定要努力学习、只争朝夕。现在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稍不留神,机会就会溜走,身为科学家,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于国于民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 沈湫莎94岁仍每天工作 “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坚守科学“初心”
编辑:汤晓雪 来源:文汇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7-21 14:56:03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大熊貓「雲川」「鑫寶」將赴美 期限10年
- 斯里蘭卡總統逃往新加坡並遞交辭呈,印度退將分析:「一帶一路」信用破產,中國影響力將迅速消退
- 【專訪】漫畫家艾唯恩談《沒辦法,是人生啊!》:踏上滾輪的倉鼠,如何逃離人生的庸碌迴圈?
- 氣候變遷、伐木與農藥毒害使帝王斑蝶瀕臨絕種,4000公里大遷徙壯觀場面恐不復見
- 评论:网售处方药不能让处方规矩“打折”
- 英保守黨魁之爭最後2強──英國會出現史上第一位印度裔首相,或者第二個「鐵娘子」?
- 民進黨正式提名雙北「龍中配」,蔡英文合體陳時中、林佳龍:雙北雙箭頭,創造北北基桃共好
- 陳奕迅——既是「孩童」,也是「狂人」
- 寒潮蓝色预警继续: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 與區家麟談Wordle
- 台灣同志職場現況調查:僅55%與少部分同事出櫃,擔心影響人際關係與升遷,甚至霸凌
- 香港有種字體叫「監獄體」?
- 广州天河“1·11”驾车撞人案一审宣判
- 同傅歌一起作「知識的考掘」
- Netflix大熱電影《咒》的靈感起源:高雄鼓山全家靈動附體事件,凌虐長女休克慘死
- 在第三方Cookie消失的年代,B2B品牌該擁抱的五大數據策略
- 福建龙岩:多举措强化月饼市场价格和过度包装监管
- 《哈佛最受歡迎的幸福練習課》:我們經常憑一段經驗的結局來判斷好壞,導致做出奇怪的選擇
- 王偉雄、劉創馥《都付哲談中》:世界在變好還是變壞?
- 酒桌上的丹麥亂彈(四):貿易立國的丹麥手氣不好,在遠東落得一個海上基地都不剩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