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業界聲稱藝術市場近20年投報率遙遙領先股市,收藏藝術品真的是抗通膨的好選擇嗎?

文:廖康樾(歷任金融與電商業界高階主管,業界藝術遙領大學講師,聲稱市場市收術品藝術產業顧問,近年收藏資歷超過20年)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今年3月分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27%,投報創2012年8月以來的率遙紀錄,且PPI(生產者物價指數)與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均突破雙位數,先股必然傳導至消費者物價再攀升;美國在今年3月CPI年增率竟達8.59%,藏藝是真的擇嗎30年來新高。綜上觀之,抗通國內外通膨勢不可遏。好選

經濟學將通膨分為「需求拉動」與「成本推動」兩類型。業界藝術遙領源於疫情延宕造成缺工、聲稱市場市收術品缺料、近年缺櫃、投報塞港、率遙斷鏈,戰火與國際政局動盪形成的貿易壁壘推波助瀾的本波通膨,很明顯屬於「成本推動」型。而依照經濟學理論:「成本推動」型通膨會造成總供給縮減,總產出下降,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1.4%就是鐵證。但與2011年全球油價走高時不同,現今全球央行皆以抗通膨為首務,升息不手軟。主客觀情勢下,停滯性通膨恐怕就呼之欲出了。

標普500投報率,較藝術品穩健

面對通膨巨獸,不乏藝術界人士近來倡議收藏藝術品抵禦通膨,還舉證近20年藝術市場投資報酬率,打敗股價指數。筆者追根究柢下,覺得有必要端正視聽。稍作研究,筆者的結論是:藝術品不是抗通膨的好武器!

picPhoto Credit: 財訊

不少人2021年藝術市場投報率達58%遠勝標普五百與CPI來吹擂。但根據統計:自2017至2021年的年化報酬率,標普500是17.04%,超過藝術品的12.08%,而且藝術市場行情的波動率也較高。

業界愛理直氣壯聲稱,近20年來當代藝術市場的投報遙遙領先股市。筆者認為,高通膨,尤其是停滯性通膨絕跡30年了,有意義的比較,應至少回溯至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就圖一來看:至少1973與1982年兩次石油危機期間藝術市場表現並不出色。再深入探討得知:發生通膨的初期一年,可能因物價墊高成交價格,很容易轉嫁到收藏主力的高資產客戶身上,形成榮景假象;但隨著停滯性通膨表彰的經濟衰退,則會斲傷所有消費,藝術市場自難置身事外。

藝術品在投資界是列為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項目之一,亦即有價證券以外的投資標的。比較各種另類投資可發現:在抗通膨的能力上藝術品可想而知遜於大宗商品(Commodity),甚至於葡萄酒(圖二)。此外,所有的統計都忽略了佣金、物流、倉儲、保險費——眾所周知,拍賣公司收取的佣金、圖錄作業費等等名目繁多,節節高升,遠勝其他另類投資標的。更不消說藝術品的流動性偏低,是作為避險工具的大忌。

picPhoto Credit: 財訊

持盈保泰,換檔長線布局

台灣當今主流藝術市場是1980年代後期誕生,大膽地說:台灣主流業者與藏家尚未領教過停滯性通膨洗禮。因此國內藝壇迄今還沒有人對極其可能發生的市場變局沙盤推演。一向愛開第一槍的筆者,不免在此貢獻曲突徙薪之計。

首先,業者近年時興的快速周轉不囤貨的仲介經營模式可能需要改弦易轍。這是開始精耕細作,發掘被低估的藝術家與有藝術史定位的作品,建立庫存的時機。以庫房作為戰略決勝點,將畫廊/古董商從Broker蛻變為Market-Maker,進而華麗轉身為King-Maker。

其次,筆者忠告藏家:快速轉賣(Flipping Art)在停滯性通膨的市場很容易套牢重傷。追高、蹭名氣的泡沫總是要破碎的。部分潮藝術市況已露疲態,1990年代後出生被紐約大畫廊力捧的許多議題導向藝術家,籌碼過分集中在少數台港藏家的拍場看板明星藝術家,後市似也難令人高枕無憂。

業者與藏家都不妨將拍賣場回歸為撿漏與補貨的管道之一,而不唯其馬首是瞻。如何持盈保泰,換檔操作?透露一個祕辛:名列國際市場前茅的多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售出作品之後,系統性收藏諸如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手稿、中國傳統書畫與珍稀佛雕等,其格局與識見值得此間藏家憬悟「珍稀性」、「藝術內涵」、「歷史重要性」依然是藝術收藏里程不可迴避的課題。

更多《財訊》文章

  • 通膨觸頂沒?三跡象顯示物價可能很快下滑
  • 廖康樾:戳破NFT界的部分暗黑面具!

本文經財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 除了炒作頭像之外,NFT對藝術產業究竟帶來了哪些改變?
  • 【NFT入門】NFT好貴買不起?其實台幣2000元就能在「新手村」練手感玩很久
  • 防疫股獲利暴衝,小心賺股息賠價差!一文看懂高殖利率股四大陷阱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