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揪腸癌「難自覺病徵」 大便變細、一下便祕一下腹瀉小心了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4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醫揪每年約有1.7萬人被診斷為大腸癌,腸癌為維護國人健康,難自國民健康署補助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覺病透過定期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便變便祕早期接受治療,細下下腹瀉小心阻斷癌症的醫揪發生或惡化。 在台灣,腸癌大腸直腸癌發生與死亡人數逐年增加,難自依據108年癌登資料統計顯示,覺病平均每30分22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便變便祕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教授說明,細下下腹瀉小心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醫揪腺瘤瘜肉癌化造成,若能早期發現並予以切除,腸癌即可減少癌症的難自發生。 (推薦閱讀: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肝膽腸胃科權威示警:「加上1情況」罹大腸癌風險狂飆) 然而,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故學會依臨床患者就醫時最常見的症狀,統整出腸癌三大「自覺症狀」:腹脹腹痛、血便中帶有黏液便,以及明顯排便習慣改變(一子腹瀉、一下子便秘),應提高警覺,立即就醫檢查。 (推薦閱讀:看一眼就知道!大便有血是痔瘡or腸癌? 專科醫授「血色分辨」) 除了上述自覺症狀外,張世慶提及,其他如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亦是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症狀。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約2成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成則與年齡、肥胖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有關,建議日常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就算是無症狀者也應於50歲後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是高風險族群則應更早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以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危害! (推薦閱讀:「1癌症」蟬聯排行榜第1名10多年,營養師推薦10大有益腸道好食材) 延伸閱讀:大腸癌初期無症狀 及早切除瘜肉防癌化
大腸直腸癌 3警覺症狀
保持正常生活飲食 高風險群應定期篩檢
·每天放幾個屁正常? 專家曝「一直放屁真相」:5情形恐是癌
·每30分22秒就有1人罹大腸癌!「瘜肉→癌」過程曝 醫授「1招」阻斷腸癌發生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
- 男生25元网购117卷卫生纸被套路
- 知名照片《愤怒的丘吉尔》被盗
- 成都限电:太古里大屏关闭扶梯停运
- 录取何时开始?填报思路是什么?教育部发布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 英国约50名未成年人抢劫麦当劳
- 1岁男童钥匙插充电桩脸被电黑
- 美媒:比中俄更可怕的是军舰生锈
- 多地小学生沉迷玩“烟卡”引争议,如何满足孩子的游戏需求?
- 34岁独子住院一个月花费54万病亡
- 加拿大女主持播新闻时误吞苍蝇
- 家中出现中华婪步甲该如何应对
- 巴黎奥运已经落幕 共赴洛杉矶四年之约 走下领奖台 一切从零开始
- 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胳膊大腿更粗
- 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创下新纪录
- 阿迪达斯为何败走中国
- 震后再相逢 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温暖瞬间
- 山洪中遇难小伙原计划次日办婚礼
- 安徽一男孩爬山累了滚下山
- #戚薇方因直播间售假风波报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