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你家附近的公園及格嗎? 台大張伯茹:一座優良公園應該符合10大指標

文:人文.島嶼 (採訪撰稿:梁偉賢|攝影:林俊孝、家附近的及格W. Xiang)

「園藝景觀系,公園該符就是嗎台透過科學的方法,探討生活空間對身心的大張影響,並改善居住環境的伯茹學門。」台大園藝暨景觀系副教授張伯茹說。座優指標住家之外,園應街道、家附近的及格人行道、公園該符綠地、嗎台夜市、大張社區設計、伯茹甚至整個生活圈應如何規劃,座優指標都在景觀學的園應關懷範圍之內。而張伯茹尤其關心高齡者的家附近的及格景觀休閒規劃與設計。

這源於張伯茹在就讀碩班期間,經常要騎約半小時的機車,到農村去發問卷,調查「農村居民對於社區的印象」。做田調本就不容易,發問卷尤其容易遭到拒絕,但農村老人家卻對她非常親切慈祥,有求必應,就算認字困難也盡力幫忙,讓她順利完成工作。

當時張伯茹發現,農村環境對老人家不是很友善,缺乏休憩的空間,他們經常得坐在大馬路旁聊天,既不安全,還要遭受日曬雨淋,缺乏體貼老人家的規劃。張伯茹心中默默決定,將來的研究一定要往這個方向努力,思考台灣的生活空間要怎樣對高齡者更友善,更能維護他們。

公園對居民的重要性

台灣各縣市的社區,都有各式大大小小的公園。公園是居民的休憩環境,可以散步、跑步、休閒,甚至社交。對老人家尤其重要,「公園下棋、打太極拳的阿伯」、「在公園廣場跳舞的阿嬤」是我們的一般常有的印象。公園離家近,會在那見到社區鄉親,互相問候、聊天,只要誰沒出現,便會問起「張奶奶最近怎麼了?」老人家對公園總有著獨特情感。

美國知名社會科學學者Tine Buffel認為,老人家對其居住所在,因為長時間居住,而累積深厚的記憶。隨著生活中的各種改變(如:結婚、退休),多次在住所空間上發生,更會對它愈來愈認同,進而產生依附感。而這種依附感,促使中高齡者擁有自主、有尊嚴、且獨立的晚年生活。公園是這種依附感的延伸。而年老之後,生活逐漸依賴鄰里關係所提供的社會支持,更會使老人家對它產生依賴。

張伯茹認為各縣市的公園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以台北市的公園為例,除具備各項基本設計,維護上也較好外,跟其他縣市相比,較為缺乏「中型公園」,不是像「大安森林公園」台北那樣的「大型公園」,而是一般社區的小公園。反觀雲林、台中、嘉義等中南部縣市,就有比較多的中型公園,民眾可以在廣場做各項舞蹈、運動,因此,台北的人文景觀獨缺這一味。

公園太小則較單一,還容易有隔閡感。中型公園可提供鄰里公園遛狗,老人家散步,小孩玩兒童設施,讓居民的休閒生活更為豐富,人與人間、社區與社區之間的交往也更為多元。其中,台中綠地的「串聯性」做得比台北好,公園、公園間綠色道路,將台中舊市區銜接起來,順著公園可以走到很多地方,散步、休閒不再無聊。

「不過台北的選擇很多,不一定要去公園,」張伯茹補充說:「比如學校也可以支援公園的功用。雖然有時會影響校園的寧靜、教學,但學生也因此不那麼封閉,可以和社會多些連結。」

好公園應有哪些指標?

怎樣才算是一座好公園呢?張伯茹認為應有十大指標,又以五項特別重要:

05-1-scaledPhoto Credit: 《人文島嶼》|企劃腳本:梁偉賢、美術設計:林柏希
優良公園十大指標,你家附近的公園符合嗎?

可及性:一座好公園的設計不能太複雜,佈局要清晰,步道要有連貫性,讓人可以安靜地在裡面慢慢享受,不致走入死巷或迷路。要有安全的地磚,讓慢跑者可以安全跑步,老人也可以慢慢走。

控制感:「目前公園的標誌還是比較少,其實應該在社區看不到公園的地方,提供尋路標誌。公園路口也應有清楚標誌、名稱,讓老人家易於找到路進去。」張伯茹提醒。當老人家進入公園,不會有迷失方向,對公園有「控制感」,玩賞休憩的意願便會跟著提升。

安全:公園要安全,人們才能安心活動。張伯茹指出:「老人家會擔心走一走跌倒,或是遇到不安全的人,自己會有危險。」因此得增加公園能見度的設計,保持步道和其他公園環境的視覺通暢,盡可能減少障礙物遮擋視線,以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夜晚到來還得提供良好照明,使公園沒有黑暗、隱蔽的區域,避免有人聚集在此,進行有不正當的活動。

舒適:公園的舒適感也是其吸引力之一。尤其天氣炎熱的時候,椅子太燙,或者遮蔭不足,都會降低人們去公園的意願。因此噴水、水景、水流和樹的遮蔽,都應當加強。尤其椅子設計得符合人體工學,最好要有扶手,方便老人家起身。

隱私:在喧囂的城市中,公園提供了某種程度隱私、安寧和安靜的空間,所以需要有足夠的植栽,將公園與外界區隔開。在公園的一些分區提供足夠的私密性,允許人們避免社交活動,最好能有可以獨坐的座位,讓人們可以獨處不受干擾。

公園要漂漂亮亮的

除了可滿足可及性、安全、舒適、隱私、和可控制這些公園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一座公園能吸引人,始終是來自於它令人賞心悅目。

在這方面,植披佔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要種植能遮蔭的高大樹木,還要能開花的植物(但要避免有刺,以免傷人),最好四季都不同。張伯茹根據研究指出,當人們看到開花、植物成長時,是具有療癒效果的,居民在開花時總會待比較久,植物的美感,會讓人的情緒也跟著正面起來。

公園最好能交互種植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讓四季都有花朵盛開。這樣寒來暑往,一起觀賞,居民就有集體回憶,也會對這座公園產生期待。譬如大安森林公園的繡球花季、杜鵑花季,以及古亭河濱公園的醉蝶花海,每年花季都會湧入大量觀賞人潮。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