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設立「原住民專班」真能解決教育不均的問題嗎?

原民會為了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第17條「鼓勵大學設相關院、設立系、原住育所、民專嗎中心」。決教均從2013年起開始鼓勵大專院校開設原住民專班,問題使得近幾年來大學所開設的設立原住民專班成為原住民學子進入大學的熱門選項,同時許多學校也開始逐漸將原住民專班整合成學院,原住育彰顯對於原住民教育的民專嗎重視。從教育政策的決教均制度面來看,原住民專班的問題設立是想要解決傳統原住民升學上的歧視,以及先天教育資源缺乏的設立問題。但是原住育,綜觀成立的民專嗎這幾年來,學校成立的決教均初衷以及原住民專班的師資與課程等等的問題不斷的受到外界的挑戰。如果從教育社會學的問題角度來看,設立專班是想要解決教育均等的問題,不論族群背景都能夠接受大學教育,相對於漢人完整的教育制度,原住民專班實施五年後仍然面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原住民專班的發展

過去的年代中,為了讓原住民學生能夠進入專科以上的教育階段,師範體系、高醫與北醫也提供相對應的公費名額給原住民學生,期望畢業後能回到原鄉服務,若未選擇公費的方式則可以選擇升學優待加分的方式進入大專院校就讀。為了讓原住民學生能夠發揮所才,2003年起大專院校的原住民專班又再度招生,並由實踐大學的文創學院觀光學系與明道大學的精緻農業學系開設專班,主要的理念是希望藉由高等教育來增加原住民的專業知識與競爭力,進而提升其社會地位。

真正開始廣設原住民專班是2011年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所提出的「原住民人才培育所需學門或學系需求表」,並由教育部發文各大學協助辦理,初期通過的學校有義守大學觀光餐旅學院及傳播與設計學院、屏東教育大學原住民族健康休閒與文化產業學位學程、玄奘大學傳播學院、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動畫設計組等4校。除了招收原住民學生之外,也有具體的課程規劃以及完整的職涯發展藍圖。

原住民專班的招生狀況

原住民專班的設立最為讓外界所質疑與詬病的即是將原住民學生與漢人學生分隔開來,認為原住民專班的學生會被貼上標籤,甚至有人認為如果將原住民學生隔開會讓他們失去競爭力。但是根據義守大學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主任台邦・撒沙勒(2012)的觀察指出,原住民專班的課程大多量身訂做、適才適所,反而可以提升原住民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學習成效,再者,原住民同學齊聚一堂不但不會遭受孤立,反而更能互相照顧。原住民專班的設立對於大學與學生來說是一種雙贏的策略,一方面大學免於招收學生的困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原住民學生就讀高等教育的機會,而許多的原住民專班也朝就業導向的方式設計課程,希望培育出來的學生未來能夠直接銜接職場,提升就業能力。

原住民專班之問題

原住民專班的政策立意良善,但如果從制度面來看可以說是漏洞百出,長期處於資源匱乏的狀態。教育部2017年公佈的「原住民教育概況分析」中指出大專原住民生休學率為8%,比一般生高出2.1個百分點,因經濟困難而休學的比例是一般生的2倍(林志成,2017)。面對原住民休學的問題,時任教育部長潘文忠也鼓勵大學開設原住民專班,讓原住民學生安穩唸完大學。但是,仔細檢視大學端的原住民專班之後,會發現原住民專班應有的師資與課程等資源嚴重不足。

  • 師資問題

根據「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一般大學部科系單班專任師資應達七人以上,大多數的系所員額皆會高於教育部的法定名額,如此一來才能讓提供學生扎實的必修課程與多元的選修課程。但是,原住民專班為大學系所下的其中一個班級,未有明確的法源依據,因此大多數的學校在原住民師資的部分相當不足,以義守大學觀光餐旅學院原住民專班為例,表列專任師資三位,只有一位會教原住民文化,且皆為漢人,就連最新成立的醫學院長期照顧原住民專班的師資也是各系所合聘,顯現出原住民專班師資的嚴重缺乏。

  • 課程問題

高等教育的課程設計方面,大多數原住民專班的畢業門檻和一般大學一樣皆為128學分,但是原住民專班設立的初衷是要讓原住民學生能夠進入大學就讀,而非進入大學之後就不再學習傳統文化,以義守大學觀光餐旅學院原住民專班為例,最新的105學年課程架構表當中,只有3學分的原住民族文化為院必修科目,其餘皆列為選修科目。原住民到一般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卻淪為漢人所主導的課程規劃,在師資嚴重不足的狀況下,也由漢人教師負責原住民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原住民學生而言讀大學同時也在逐漸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

結論

蔡英文總統2015年競選時在原住民政策中提出「建立原住民族教育體制」。近年來在實驗教育的部分也慢慢地在發展幼兒園、國小、國中到高中的原住民教育體系,經過時間的考驗後也證實針對原住民學生設計的課程與教學方式成效良好(莎瓏.伊斯哈罕布德,2018)。到了高等教育之後,由於政策失誤,讓原住民學生忍受著教育部所刻意設置的制度性歧視。如果想要讓歧視消滅,唯有走上正常化一途,不再讓原住民專班使用專班一詞,而是像一般一樣正常化,提供相對應的教師員額以完成原住民的師資需求,保障每一位原住民學生的受教權益。

參考資料

  • 台邦・撒沙勒(2012)。原住民專班的現況與發展。原教評論,45,10-11。
  • 林志成(2017)。教育部:原住民生休學率高,最多人讀護理。2018年10月29日。
  • 莎瓏.伊斯哈罕布德(2018)。嚴重缺師資的大學原住民專班,能否在「歧視」下圓夢。2018年10月29日。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