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臉常脹紅、頸肩僵硬、頭暈頭痛恐是高血壓上身! 醫授6原則降血壓

高血壓是臉常現代人常見的健康隱憂,血壓長期居高不下,脹紅則表示血液對血管造成的頸肩僵硬降血壓力過大,若放任血壓升高不予理會,頭暈頭痛包括體內大血管,恐高如腦血管、血壓心血管、上身主動脈等受損,醫授原則壓恐導致心肌梗塞、臉常腦中風或慢性心衰竭等;或是脹紅小血管,如視網膜、頸肩僵硬降血腎臟小血管等異常,頭暈頭痛則可能引起視力模糊,恐高甚至失明、血壓腎臟病變等。上身診所張義佳醫師表示,平時應定期監測血壓及維持血管暢通很重要。

「血壓高」等同於「高血壓」嗎? 高血壓標準已下修

高血壓定義為何?根據1項以華人為主要受試者的大型臨床試驗研究發現,如果將血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可以降低26%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此項研究結果也同步刊登於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因此,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決定跟進美國指引,在今(2022)年正式將高血壓標準下修至130/80mmHg。

張義佳醫師指出,一般人很容易搞混「血壓高」和「高血壓」這2件事,當身體應付外來刺激,如生氣、危急時刻、頭痛等不適,血壓升高是種暫時性且正常的生理現象;而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持續升高,不會單憑1次就認定,需持續測量一段時間、不同時間內測得皆有血壓升高情形,同時必須排除其他如「白袍症候群」或其他生理疾病等可能影響血壓的因素。

血壓時高時低 首要調整飲食+運動觀察

臨床上在診斷患者高血壓時,也會同時評估是否需要用藥。張義佳醫師說明,如果血壓時高時低,會建議先回歸飲食調整、搭配運動觀察一段時間,如果血壓能順利控制回到正常值,就不須透過藥物改善;若常看到收縮壓高達170、180mmHg,就可能需要先開藥服用,讓血壓數值回到安全範圍,避免腦出血的風險,但也別忘了調整生活習慣,以及平日保養的重要。

控制及預防高血壓  「SABCDE」6原則

台灣高血壓學會和心臟學會提出「SABCDE」6原則,教導民眾如何預防以及控制高血壓,分別為:

▸S(Salt restriction):飲食少鹽。

▸A(Alcohol limitation):限酒,以1週攝取100公克酒精為限。

▸B(Body weight):減重,BMI控制在24以內,研究顯示,體重每降低1公斤,血壓也能降低1mmHg。

▸C(Cessation of smoke):戒菸。

▸D(Diet adaptation):得舒飲食(DASH),掌握高纖、低油和少鹽3原則。

▸E(Exercise adaptation):運動,1週運動3次,1次30分鐘以上,心跳加速到120至130。

秋冬轉涼日夜溫差大 更需注意血壓控制

高血壓不分年齡都應留意,尤其近年來,臨床上發現三高問題愈來愈年輕化,通常初期高血壓不會有太大感覺,就像個「沉默殺手」。尤其5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身為家中經濟支柱,往往工作忙碌,而忽略身體發出的頭暈、頭痛、頸部僵硬、臉部常脹紅等警訊,若近期合併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更要小心高血壓上身,健康已亮起紅燈。

林澤輝藥師進一步補充,由於銀杏萃取物能抗氧化、有助改善血管品質、防止血管栓塞功能,民眾若遇上述身體不適情形,須經由專業醫師、藥師了解患者病況,及是否有服用慢性病的藥物,並查看處方箋進行確認,避免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後再予以服用。

最後,張義佳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在飲食部分除攝取高纖食物,也可食用含鎂、鈣及鉀食物,如芹菜、堅果、香蕉、酪梨、全穀類、巧克力、柳橙等,都能幫助改善高血壓。隨著秋冬天氣變冷更應控制好血壓,包括注意保暖;天冷清晨避免跑步,早晨起床先在被窩裡動動手腳再下床,雙腳穿鞋、勿直接碰觸到冰涼地面。同時也呼籲大家一起學習如何控制好高血壓,多一份了解,也多一份安全,讓自己和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頭痛、耳鳴、頸肩痠痛都是高血壓早期警訊! 醫授「2招」逆轉
·小心血壓飆、藥無效!藥師示警「高血壓不能吃這些食物」 香蕉、榴槤、金針菇都中了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