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是巨人的胃”:一对艺术家,和他们捡来的博物馆
2024年3月,胃对物馆广州,艺术“捡来的家和博物馆”外墙贴满门牌。 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摄 过去很多年,城中村巨“城中村艺术家”都是胃对物馆陈洲和妻子张晓静身上最显著的标签。自2007年底,艺术夫妻二人开始在广州的家和城中村生活,不断穿梭于拆迁过程中的城中村巨城中村,收集各式各样具有时代特征的胃对物馆“破烂”。直至2024年初,艺术这些城中村的家和记忆碎片第一次被集中展览,他们为其取名为“捡来的城中村巨博物馆”。 “捡来的胃对物馆博物馆”位于广州海珠区的怡乐社区内,是艺术一处占地40余平米的平顶房,里面堆有老式摆钟、破碎的瓷器、大头贴等旧物。最显眼的是博物馆四周外墙贴满的铝制门牌,蓝色的,绿色的,密密麻麻,数量达2100多块。 博物馆开幕后的两月内,南方周末记者4次对话这对城中村艺术家。如今的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家庭与其他艺术项目,褪去了些许年轻时对于“城中村艺术”的狂热,但那段岁月,对他们的影响一直都在。 以下由南方周末记者根据陈洲的讲述整理: 博物馆展览开幕后几天,晓静的学生发来消息说,我们前一晚上热搜了。我们觉得很奇怪,我都多少年都没上微博了,爬起来看,有篇报道我们城中村博物馆的文章点击量有五六千万。没想到反响这么好,可见很多人对此是有共鸣的,或许跟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背景有关。 有哥们儿通过报道看到了我们做的东西,问我去到城中村怎么跟他们打交道的。我突然觉得很难回答,因为你会很难理解,我本来就是跟他们一样的人。 我1973年在安徽大别山区的一处农村出生。我们小时候,初中考高中非常难,一个班六七十个人中,也就两三个孩子能上高中,可以说95%的孩子都没有学上,就背井离乡,到处打工。我哥和我弟弟读到十几岁都辍学打工了。有一年,弟弟去沈阳打工,借点盘缠就上路了,等他回到家身上都长跳蚤了,我特别心酸,触动太深。 后来“打工潮”来临,想发展就得追求“打工和远方”,我那些同学差不多都出去打工了。我哥有时一年只回一次家。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腊月天里,下雪天,我们就朝山顶上望,等他回家。我那时候就想,我绝对不能打工。 我太太家庭条件比我好,她在江苏的一个县城长大。我之前跟她开玩笑说,我要是没考上学,肯定也找不到她,可能就是一个整天在她家门口休息的工人。我有很多这种荒诞的想象。 我俩都是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毕业之后去了法国留学,那个时候我们不想跟家里人要钱,留学的七年里,有六年都在做兼职。我在超市做过搬运工、开过货车,也当过洗碗工,我太太做服务员,我们都有一股“底层精神”。 所以城中“我跟他们是一样的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今年安徽将确保15个高速项目如期完工_
- 《概念股夯什麼?從零開始的IT圖鑑》:電子貨幣、行動支付、虛擬貨幣、區塊鏈,一次看懂
- 如何為故事裡的角色命名:如果主角在未來世界的鄰居叫「洪雅芳」,有多令人出戲!
- 【2021金曲獎】年度歌曲盧廣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希望這世界可以更溫柔去看待所有形狀的愛
- 福建龙岩:开展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抽检
- 《大不列顛小怪癖》:連英國人平常都不吃英式早餐,台式早餐完勝!
- 零距離科學:建立離岸風電場的挑戰
- 【動漫】《少女終末旅行》(下):進步是否真是件好事?人類的傲慢將自己帶向了終端
- 拜登:如果我沒退選 能贏特朗普
- 《人生關鍵字》:「恐懼」是一條此路不通的死巷,朋友能幫助我們脫離鬼打牆
- 随机阅读
-
- 【快围观】2019年国庆放假通知来啦!这些变化要知道!
- 破解「南非幣」高息收迷思,投資人當心利差小賺、不敵匯差慘賠
- 搶戲的「小粉紅」是否繼續出征?東奧激情過後的三個觀察指標
- 【散文】林徹俐《附神:我那借身給神明的父親》:少年父的奇幻漂流
- 通堵点 破难点 全力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 同一・永恆・回歸:尼采的「同一者的永恆回歸」是咀咒還是祝福?
- 台灣不負「螺絲王國」美名稱霸美國市場,業者:韓國是未來最大勁敵
- NASA火星探測器「毅力號」採樣的岩石標本不見了!科學家想在標本裡找什麼?
- 山东青岛:春节假期处理各类投诉举报767件
- 職場上如何用英文表達認同、附和?關於「同意」的各種用法
- 《男孩與性》:承認最近看過A片的大學生,無論男女都更容易相信「強暴迷思」
- 【動漫】《少女終末旅行》(上):高度物質文明帶來的反噬,先釐清人類追求物質發展的心態
- “失足早、形式新、数额高”:来自46例年轻干部贪腐样本的观察
- 【書評】平路〈玉米田之死〉:原鄉回憶的贖罪追索,多重疏離的「政治寓言」
- 《瘋狂的年代》:一旦短期刺激效應用盡,此時美國不「正好」也需要一場及時的戰爭嗎?
- 知名遊戲發行商Ubisoft新加坡分部,遭指控發生種族歧視與性騷擾
- 南京江北新区召开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专题培训会
- 【關鍵時事】朱立倫「刺江」出招不斷,馬英九終於看不下去了
- 《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情義難兩全」,你會發現有時你根本沒有選擇餘地
- 【專訪】辛靜婷:教小孩的方法百百種,如何挖掘原住民學童的「多元讀寫素養」與「知識基金」?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