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動漫】《少女終末旅行》(上):高度物質文明帶來的反噬,先釐清人類追求物質發展的心態

文:李佾學

《少女終末旅行》(日語:少女終末旅行)是動漫度物由日本漫畫家つくみず創作,以末日幻想為題材的少女上高漫畫,作品自2014年2月21日到2018年1月12日在新潮社的終末質文質發展網路漫畫網站《水母Bunch》上連載,一共發行六冊單行本。旅行來的類追

劇情內容架構在一個經歷大規模的明帶毀滅性戰爭後,文明已全部瓦解、反噬人類與地表上其餘生物幾乎全部滅絕的先釐心態末日世界,主角千都(チト)與尤莉(ユーリ)是清人求物一對少數還存活的人類,她們平時駕駛著軍用車輛,動漫度物在死寂的少女上高廢墟世界裡各處遊走探索。

漫畫推出後除了得到日本星雲獎的終末質文質發展漫畫部門獎項榮譽之外,並被WHITE FOX動畫工作室改編成電視動畫,旅行來的類追2017年10月6日至12月22日於AT-X等其它電視頻道播放。明帶

本作在故事架構上,反噬主要是先釐心態以兩位女主角探索廢墟的日常為主,從表面上來看或可歸類為輕鬆日常的作品。然而,在劇情逐漸推進後,這部作品卻向筆者展示了完全不同層次的事物。兩位主角的旅程並非只有表面上的日常,而是藉著旅程中不斷見到的廢墟,進而以單純的少女視角反諷人類自利鬥爭的天性,同時也在一個「末世」的框架下,描繪兩位主角面對文明的心態,以做為與現實生活的對比。

劇中所用以詮釋兩項主題的根柢,是來自高度物質文明的盡頭所帶來之反轉,故而筆者選用此角度作為前言,切入本作。

基督教的線性史觀

進入評析之前,筆者認為有必要先釐清,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脈絡以做為與劇中「末世」環境之對比。必須要先弄清楚人類在追求物質發展中所持的心態,而後才能藉著本作中的諷喻來指出這些心態造成的問題。

物質的發展仰賴的是行動,而主宰行動的是思想,因此根本上需要最先討論的是進步主義的形成。所謂「人定勝天」與「生活會更美好」的思想,其實都雜有見於各式古代文明中,但在歷史上的某個特定時期,這樣的進步思想開始成為一種線性脈絡。

針對這個想法的起源,或許有人要宣稱是起自科學革命甚至是文藝復興,但筆者卻認為在中古的教會統治時期就已經埋下了根基。從表面上來看,這個立論是荒謬的。因為中古時期的教會的思想就如同尼采(Nietzsche)所說的一般,是一種輕視肉體、求取永生而輕視此生,為了讓人相信背後世界論的一種精神之鴉片。

這種思想要求人們在這段生命中,去服從某種特定的規制以在死後抵達名為天國之彼岸,被此思想所困的人在生命中難以有任何的改變,因為到死奉行的皆為相同規制,毫無改變者自然不會有進步的空間。

在基督教偏保守的思想中,也有一部分留下了後世思想趨於進步的因子,那就是他們的「線性史觀」。所謂的線性史觀所指稱的是一種將歷史的行進以線性的邏輯看待的方式。

根據王汎森教授所說:「從線性思維,討論進化思想對社會的影響。進化思維將原先分散開的宇宙人生萬事萬物重新組合,將知識或人生中一種原本自由的連結,或由傳統、習俗等所形成的關聯式(associated)的關係,篩選、壓縮或刪薙,連結成一條往上進步的斜線。這一條線的威力真是無遠弗屆,它提供人們看待萬事萬物(尤其是歷史)的一種全新視角。」

線性史觀的特徵在於,習於將歷史事件的發生連結成一條向前的直線,將時代較前的文明視為一種後期文明的劣化版與不成熟的象徵。而基督教的線性史觀則體現在其末日論中。

基督教的末世觀所指稱的,是一種歷史會直線迎向終局的說法,他們相信人類最終都將接受神的審判。對於他們來說,末日意味著最終的公理正義即將來臨,因此值得期盼,這同時也是他們為受治者設定的生存目的與存活前提。

藉著下引的文字可爬梳其末世思想,《羅馬書2:5》:「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 ;《歌林多前書4:5》:「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

上文中「公義審判的日子」與「那時」所指稱的,就是基督徒們念茲在茲的末日審判。縱然語境不同,但基督教在宣稱歷史將直線迎向終局時,確實就是將歷史視為一條線來看待。與後期思想稍有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相信歷史的存在是為了結局前進。不論各自所持想法為何,基督宗教確實是普及以線性思維思考人類歷史與存在的先驅。

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與承

就算線性史觀的起源更早,筆者仍認為中世紀是其演變為進步思想的踏板,因為,在中世紀的教權統治後隨之而來的便是文藝復興時期,亦即近代化的先聲。雖然文藝復興時期許多的作家都是反對甚至痛恨教會,但筆者認為在根本上他們並沒有反對基督教的思想。以知名文人但丁(Dante)為例,他所創作的《神曲》便是實例。但丁在創作中將他畢生的仇人都寫了進去。

根據作者David Wang的文章指出,「但丁的之一生,義大利都處在紛亂和戰爭的局面下。但丁是教皇黨,後來教皇黨分為黑白兩派,但丁屬於白派,當黑派得勢時,但丁便遭放逐,離開故鄉過流浪的生活。在他的神曲中,他把政敵一一送入地獄。」

從這段引文就能看出,但丁所反對的是使他吃苦頭的「人」而非「思想」。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但丁在《神曲》中所引用與描繪的各式宗教意象,如分層之煉獄以及天堂與上帝等,更是凸顯本人神學造詣的深厚。若非是他對神學——亦即當時的基督教有深厚的鑽研,《神曲》便會流於純粹的批判文章而缺乏文學性。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