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收取班费8万元,因“迷之操作”屡上热搜的家委有存在的必要吗?

导读 (图文无关)(IC photo/ 图)近日,迷之操作安徽铜陵,收取上热搜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班费称孩子所在班级收取高额“班费”,因屡有存每人2000元,家委一个...

(图文无关)(IC photo/ 图)

近日,安徽铜陵,收取上热搜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班费称孩子所在班级收取高额“班费”,因屡有存每人2000元,家委一个班将近40人,迷之操作总额高达8万元。收取上热搜

事实上,班费家委会类似的因屡有存“迷之操作”并不是第一回,时不时就有类似的家委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近期就有好几例,比如泉州一所小学家委会将擦玻璃等工作外聘保洁打扫;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小学一班级家委会让每个家长交300块钱用来重新装修教室;广西柳州某学校一个班级的家委会动员家长掏钱购买礼盒送给老师,一名家长因不愿参加,立即迎来劝其退群的威胁之语……

一波波“迷之操作”,一次次引发网友的“讨伐”,也直接影响了家委会存在的“合理性”。微博上出现了#家委会有必要存在吗#的话题,不少网友认为,干脆取消家委会得了。

家委会该取消吗?家委会屡屡有争议性行为的深层次动因是什么?该如何给家委会真正立好规矩?

家委会有存在的价值

家委会,即家长委员会,由学生家长中民主选举几个人组成,作为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固然家委会时不时就上了负面新闻,但那种干脆把家委会取消得了的声音,也显得有些情绪化了。

事实上,家委会这项制度本身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的,政策层面也一直在积极倡导。

政策方面关于家委会的倡导,甚至可以追溯到1952年3月18日颁发试行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其中规定“小学应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教育委员、校长等组成。定时举行会议,反映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以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并协助学校解决困难”。

不同时期不同的提法,但家委会的思路一直延续下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就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工作提出了相对详尽的意见。意见指出,应该“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

总之,如果家委会能够按照国家政策所期许的方向运行,那么家委会是一项很好的制度。现在的问题是,家委会怎么就“变味”了呢?

制冰机。 (IC photo / 图)

个别家委会沦为讨好工具

在种种关于家委会的负面新闻中,家委会已经丧失了它本应扮演的角色,渐渐地变异为“收费员”“传声筒”和“挡箭牌”

“收费员”,就是班级需要采购一些什么,班主任不方便自己出面,就通过家委会这个渠道,让家委会代为收取。表面上,班主任不参与班级收费,可实际上,很多时候收多少钱、需要买什么东西,都是班主任在背后发指令。

作为“传声筒”,家委会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是一种双向的沟通。

学校有意见可以经由家委会传达,同时,家长对于班级管理、学校管理有什么不满,家委会也应该出面提出意见,但现实中,家委会基本是学校、班级单方面的“传声筒”,负责帮学校和班主任“发号施令”,无法起到协商与监督的作用。

再则是“挡箭牌”。每每家委会曝出奇葩新闻,比如高昂的班费、教师节向教师送礼,学校都会说这是家委会的个人行为,教师并不知情。

可某些时候,教师是知情的,甚至是教师要求家委会这么做的,一旦出事了,把责任全部推给家委会,学校和教师就可以“金蝉脱壳”。

家委会“变味”的根本原因是,家委会成为个别家委“讨好”教师的工具。一些家长千方百计要成为家委——以至于一些家委会的选举非常“内卷”、沦为家长攀比大会,为的是能够获得与老师亲近的机会,借由各种契机巴结、讨好教师,希望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区别对待”,让孩子获得更多优待。

家委们也很“识趣”,不敢向教师表达家长的意见,也不敢监督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他们认为教师应该更喜欢“配合”的家长,而不是会“添乱”的家长。在这样的思维下,家委会成为学校和班级的“附庸”,扩张的是学校和教师的权力。

必须给家委会“立规矩”

家委会本身可以成为很好的制度,很多家委会也运行得好,真正发挥了作用。当然,一旦家委会“变味”,就会适得其反,这类“变味”的家委会并不鲜见。

因此,真正有效的应对策略,不是取消家委会,而应防止家委会“变味”。防止“变味”,归根结底,得为家委会立规矩,让家委会扮演好“到位”“补位”以及“不越位”的作用。

“到位”,就是要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对学校、班级的工作计划与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要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德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

“补位”,即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发挥家长自我教育的优势,交流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而“不越位”,即,不是家委会应做的事,家委会就不能做,诸如强制其他家长“众筹”送礼;家委会不能“慷他人之慨”,为了一己私利,借着家委会的名义裹挟全体家长。

规矩是有了,如何让规矩真正有效运行起来?

一方面,我们期盼教育部门出台关于家委会工作更具体的细则,诸如哪些是家委会不能做的、家委的换届与选举该怎么执行、如何对家委会进行监督,确保家委会能够在全体家长的有效监督下公开透明运行,而不是沦为学校附庸、沦为为个别家委服务的“小团体”。

另一方面,要确保家委会对学校、班级与教师的监督权。很多家委不敢监督,怕的就是“得罪”教师和学校,担心教师因此对自家孩子冷眼相待。坦白讲,教师-家长、教师-学生这两组关系存在某种隐形的“不平等”关系,一般情况下,教师是占据更优势地位的一方。

除了呼吁加强师德教育外,可以广泛普及集体决策、匿名投票原则,对于一些涉及学生权益的事宜采取匿名投票的办法,家委会负责向教师传达投票的结果。这对于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沟通,想必还是有不小的用处。

斯沅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