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DSE放榜:讀心理學的「出路」是什麼?

文:Dr. Lo @ drlomentality

中學文憑試放榜在即,榜讀一個老掉牙的心理學問題又即將擺在每一位想向心理學學位課程進發的學生面前——究竟讀心理學的「出路」是什麼?

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出路我們要戒掉問問題問得籠統的什麼壞習慣。我們要把問題定義清楚,榜讀尤其是心理學「出路」二字。「出路」有兩種形態,出路一種是什麼基於自己的夢想、人生使命及目標、榜讀自己發掘、心理學自己深耕細作的出路出路,讓我把它稱為「自主出路」;另外一種形態的什麼「出路」則是較為被動的,那種「出路」是榜讀被一些環境因素的力量逼著你去走的,即使你沒有經常思考人生目標,心理學那個環境的出路力量也會無形地推你去那個方向,讓我把這種「出路」稱為「被動出路」。那麼,「自主出路」和「被動出路」的具體例子是什麼呢?

「自主出路」就是由自己控制、自己發掘、自己披荊斬棘走出來的「出路」,它標誌著我們因為人生召喚而有了人生使命及目標,而因為這個使命及目標,我們走出自己的「出路」,我們成為了在社會上擔當各種角色的人,我們變成了YouTuber、拉麵店老闆、魔術師、春風化雨的老師等等。「自主出路」的形成靠的是自己的反思和經歷,因為它由我們自己決定出來,我們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自主出路」,它可以有關於學位(例如你的人生目標想成為一名濟世為懷的醫生,那醫學院訓練就是必需的);它也可以和學位無關(例如你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壽司師傅,那麼無論你大學讀的是會計、心理學還是物理,也和你這個「自主出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這就是「自主出路」的特質,你,知道你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你,決定了自己的「出路」。

然而「被動出路」則是另外一回事,它受著每個人的獨特環境推動著。即使你沒有經常去想自己的「出路」,你的環境因素也會慢慢推動著你去某一個方向。最顯淺的例子就是你是一個專業學位的畢業生,例如你讀的是「視光」、是「物理治療」、是「醫科」等等。由於課程本身具有專業保護性,而訓練出來的學生也必然具備別人沒有的專業資格,所以即使一個沒有太為人生思考的學生畢業出來後,他們都會因為這些學位的推動而踏上成為「視光師」、「物理治療師」、「醫生」等等的「出路」。還有另外一個情況,一個出身珠寶生意世家的人畢業後,也可以因為家境而走上「珠寶設計」這個「出路」。這就是「被動出路」的特質,其特質在於當事人未必有很多關於人生目標的想法,但由於環境及條件,他會被推向某一個出路。相比起「自主出路」,「被動出路」則沒有那麼由內至外。

Statue of Sigmund Freud in Prague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當我們知道「主動出路」和「被動出路」這兩種「出路」後,我們可以去瞭解一下那個老問題——讀心理學(這裡指的是學士程度的心理學學位)會有什麼「出路」呢?

我的答案是:撇除家境推動的「被動出路」不說,心理學學士學位不能為你提供基於學歷的「被動出路」。也就是說,這個學位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推動那些暫時還沒有人生目標的人走向某一個清晰的「出路」。這是因為心理學學士學位並沒有專業保護性。所以當一個暫時還沒有人生目標的學生畢業後,他將會十分迷失。所以,若然你沒有一個很清晰的人生目標,卻想用心理學學士學位的力量推動你走向某個方向的話,那會是有點困難。如果以這種情況去理解「出路」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很籠統並大膽的說,心理學並沒有什麼「出路」。

但是,如果是「自主出路」的話,那麼就要分兩個層面去理解。第一個層面是,如果你已經有一個清晰的人生目標,而這個人生目標並不受高度硬性專業資格限制(例如成為拉麵店老闆、調酒師、品酒師、出色銷售員等),那麼非常恭喜你,因為無論你大學讀的是什麼,都沒有關係,因為那個學位只是在你的人生目標之上作錦上添花之用。所以,在這個層面上,我會頗推薦你去讀心理學學士課程,因為心理學真的很有趣,也能為你理解很多人類本質,令你在看這個世界時少了很多問號。而第二個層面是,你的人生目標是需要一個心理學學士學位作為基礎條件,然後再不斷取得高等心理學學位而獲得專業資格的話(例如我們常常聽到的臨床心理學家、或心理科學家等),那麼也不必多說,選擇心理學學士學位是必需的動作,因為這個學位是為你實現你的「自主出路」的必要條件。

讀到這裡的你,會在「讀心理學有什麼『出路』」這個問題上,有多一番的體會嗎?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內文稍作修改,題目由編輯所擬,原文請看此。

相關文章:

  • 致打算修讀心理學的莘莘學子
  • DSE考得好不好,代表著過去六年而已,不代表未來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