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看病時因語言不通而成了「隱形人」,台灣還能為移工的醫療權保障做些什麼?

文:陳翰堂

越南移工阿威是看病嘉義縣「越在嘉文化棧」的熟面孔之一,每當筆者從台中南下參與越在嘉活動,時因阿威與其他幾位越南朋友經常在棧前庭院進進出出處理料理食材,語言隱形移工但最近一次遇到阿威來台中參加活動,不通保障發現他走路姿勢蹣跚,而成感覺腳出了什麼問題。人台

我聽同事講已經有陪阿威看過幾次醫生,灣還試了針灸、療權推拿等療法但效果有限。看病與棧長金紅一起經營越在嘉的時因蔡崇隆導演,嘗試用中文確認阿威的語言隱形移工狀況是肌肉痛、關節痛、不通保障骨頭痛哪一種疼痛,而成好比較清楚接下來可以看哪科的人台醫生。中間經過金紅翻譯到家醫科看診,灣還醫生表示為韌帶受傷。

整趟治療阿威腿傷的過程裡,他雖然是當事人,但關於自身身體的擔憂、受傷可能原因、治療方式和後續照顧認識,每個步驟都需要有翻譯友人在場的協助,身為病患的阿威在場卻又像隱形般,只能一旁等待醫生和友人溝通後的說明。

對比之下,剛經歷拔完智齒的筆者,診療過程醫生一邊說明筆者智齒情況、治療方式,回應我有沒有人開刀哭出來和開一半衝出門跑掉,舉例拔智齒拔到一半和理髮理到一半一樣,減緩我開刀的不安。對比之下,阿威只能一旁等待翻譯理解醫生說明後的講解,他的焦慮怎麼辦?要繼續占用醫護人員與翻譯時間嗎?他們現在對話是討論病情嗎?阿威只能在一旁等待。

醫護人員、移工組織工作者們,陪同移工看診、自行製作多語衛教單或透過外籍病人協助翻譯表單,這類友善行動零星發生於不同縣市。越在嘉文化棧就與胡廷岳藥師合作製作的多語用藥圖卡,並放到網路雲端即是希望能透過線上方式,跨越縣市距離。

Picture2Photo Credit:1095提供
印有越南語的多語用藥圖卡

國族界線內為移工健康權的嘗試

就職移工組織工作期間,或許多數需要與移工接觸交流的台灣工作者們,皆有陪同就診看病的經驗。輕微如工廠內搬運物品的扭傷擦傷,嚴重如發現癌症的化療和職災導致的肢體損傷。部分雇主、仲介無心或無力持續陪同協助,常見試圖用威脅、勸誘或說服方式,移工解約回國的作法。相反地,若移工有機會接觸到熟悉台灣社會資源網絡的友人,移工組織、宗教團體、同鄉新住民或相關社團,便有機會成為移工權益保障的中介者。

其中不乏醫護人員,如國防醫學院的Rumahku志工團成員自行利用時間學習印尼文溝通;也有綜合醫院家醫科醫生小梅委託友人翻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衛教和自我照顧資訊,在醫院移工健檢時遇到三高問題的移工,可以趕緊說明,除此之外甲狀腺檢查需要字卡與動作配合,也激發小梅比手畫腳的天分;醫院診所之外,藥局同樣是台灣人健康照護的重要節點,有藥師與我服務的移工組織粉專聯繫,發現經常面對外籍移工至藥局買藥或幫受照顧者取藥,後者還能透過處方簽處理,前者購買藥品需要確認的過敏、疼痛部位的症狀,及用藥後副作用,近年與「越在嘉」合作的藥師們也感到未能和移工溝通清楚而不安。

但這類行動改變並不容易,這些年許多移工友善行動難以為繼,或是依靠行動者的熱情支撐微小火光。一位與我們一樣,看到外籍人士不熟悉台灣醫療系統,而站在醫院門口徘徊等待醫護指引的工程師朋友,試圖向公部門提案搭建線上醫療用語翻譯系統,雖然進入第二輪評審,卻無緣入選。提案評審事後表達雖然多語翻譯很有價值,但這對台灣人不知有何好處才沒能獲得更多評審青睞。

跨界合作的可能性

現實改變同樣可能源於一個微小的行動,許多友善移民工的組織、台灣人投入熱情和心力試圖讓情況不一樣。「越在嘉文化棧」與藥師們合作製作多語醫療卡即是希望在前面各種不同單位努力的成果下,能連結起更多友善行動的可能。

前年「越在嘉文化棧」和美國杜蘭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韶韻合作,推出「聽你說法律公衛諮詢平台」。奠定在過往累積的成果,今年申請到文化部的社造多元協力跨域共創補助。韶韻返台田野的期間,聽你說平台嘗試將之前製作多語醫藥卡分享給藥師朋友,也再進一步與胡廷岳藥師合作製作可用於藥袋、容器的多語用藥指示貼紙。不單是為了降低藥師們和移工溝通用藥的障礙,也為了外籍看護照顧慢性疾病需求的受照顧者,能有熟悉的語言指示用藥,讓照顧和被照顧者彼此都輕鬆。等待,或有天醒來世界會不一樣;行動,現在便能讓你我世界不一樣。

免費下載用藥資訊

  • 越南語Tiếng Việt:https://bitlyli.com/越南語TingVit
  • 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https://bitlyli.com/印尼語BahasaIndonesia

延伸閱讀:

  • 疫情之下的同島一命:檢視移工防疫措施,能否找到移工群體與台灣社會的平衡點?
  • 在台移工因疫情被下「禁足令」,國際媒體怎麼看?
  • 【圖表】COVID-19下的來台移工,需過這8關流程才能正式開工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