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王權劇場》:膏油的最初意義是接受神聖使命的印記,但隨著西歐基督教義的發展,它標誌著國王正式即位

文:陳秀鳳

法蘭克國王祝聖典禮溯源

祝聖禮和《聖經》的王權王正位塗油傳統祝聖儀式雖然肇始於中世紀,實際上是劇場西方人民長期經驗的結果。在中世紀的膏油意識形態中,祝聖禮詮釋了人和上帝之間,最但隨督教一種奠基和象徵的初意聯繫,它賦予國王職權某種真實的義接印記義存在性。換言之,受神聖使式即從宗教與制度層面,著西著國即是歐基對統治權力合法性的公開確認。

國王祝聖禮的發展緣起,毫無疑問源自《聖經》的標誌先例,可以回溯古代以色列歷史時期,王權王正位大祭司為國王塗油。劇場這種將國王神聖化的膏油膏油儀式,派生極其複雜的最但隨督教意涵,其中最關鍵者,在於緊密橋接宗教塗油的神聖觀念和轉移政權的政治概念。膏油聖禮賦予國王神聖特質,國王因此成為「神的基督」(ChristusDomini)或「受上帝膏立者」(Oint du Seigneur),亦即上帝在世俗的代理人(Vicar du Seigneur)。

事實上,中世紀基督教王國是《聖經》王國的延伸,中世紀法蘭西國王與以色列國王,存在一種類比關係。《舊約聖經》中的例證,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國王神聖不可侵犯的敘事。在〈撒母耳記〉中,描繪了掃羅如何被塗油,而成為領袖:

撒母耳拿了一瓶油膏,倒在掃羅頭上,親吻他,說:上帝以油膏塗抹你,立你作他子民以色列的統治者;你將治理他的子民,救他們脫離所有的仇敵。以下就是上帝選立你作他子民之統治者的證據。【註1】

大衛和所羅門的祝聖膏油儀式與掃羅類似。在大衛的例子中,我們看到撒母耳拿出油膏,在眾兄長面前,膏抹大衛。上帝的靈立刻支配大衛,從那天起跟他同在;【註2】以及「大衛對部下說:願上帝阻止我做出任何傷害我主人的事;他是上帝所選立的君王!我絕不可傷害他;因為他是王,是上帝所選立的。」【註3】所羅門的情形,也相當類似。〈列王記〉所載:「撒督從安放約櫃的聖幕裡,帶來一個盛滿聖油的角來塗抹所羅門。於是他們吹號,人們都歡呼:所羅門王萬歲。」【註4】

這些關乎以色列國王膏油的記載,除了顯示早在中世紀之前,已經出現國王祝聖禮的雛形。以色列慣例的塗油儀式,是基督教膏油祝聖儀式的典範。這種膏油儀式在中世紀初期被引入西歐——西哥德王國和法蘭克王國。

上述所提《聖經》的先例,更引起我們對於「基督」(Christus)和「塗油」(Unvit)這些詞語的注意,「神的基督」(Christus Domini)和「受上帝膏立者」(Oint duSeigneur),代表了權力的正當性來源。這個觀念,不僅存在於古代以色列人民的信念中,隨著基督教在歐洲傳播和發展,在往後的世紀裡,逐漸根植於當代人民的思維中,並且在政治領域顯現出來。在詞源學上,「基督」一詞具有宣告的特質,它賦予了「神選者」一種如「救世主」(Messie)的特殊神聖使命。受過膏油儀式者,即是上帝的服務者,以上帝的形象,在世俗界行使權力。

《舊約聖經》的記載,提供了此種神學概念的線索,例如撒母耳對他們說:「上帝向你們作見證,受膏油者今天也向你們作見證。」【註5】又如在戰鬥中,大衛王並未殺害掃羅王,只是象徵性地割下掃羅王的外衣下襬一塊布。【註6】這些例證,揭示一個受過膏油的國王,他受到神聖印記的保護,是何其深遠。而大衛得知掃羅王之死,說道:「你怎麼敢殺害上帝所膏立的王呢?那隨從就把那個亞瑪力人刺死。大衛對他說:『你罪有應得!你承認殺死上帝所膏立的王,無疑地替自己定了死罪。』」【註7】從《舊約聖經》的敘事中,顯示膏油對於個人具有特殊功用,賦予受膏者一種人們無法觸及的神聖尊嚴和特質。

正如前述,《聖經》首次提到塗油,是摩西從耶和華領受了命令,要把聖油塗在亞倫和他兒子的頭上,使他們分別為聖,立為大祭司和祭司。【註8】從燒瓶裡倒出來的聖油,塗在未來國王的頭上,賦予他的王權一個完全神聖的起源。正如上面引用的經文所載,撒母耳拿起一個油瓶,倒在掃羅的頭上,或是撒母耳吩咐掃羅前去神之丘(Guibha de Dieu),在那裡遇見從丘壇下來的先知,說「你要變作新人」。【註9】這種神聖性,在大衛接受塗油之後,也顯現出來(如下圖所示)。因此,經過祝聖儀式,一個常人成為神選者,足以承擔神聖的使命。

關鍵書摘_王權劇場p43Photo Credit: 聯經出版提供

《舊約聖經》的膏油意義,在中世紀下半葉,皇帝康拉德二世(Conrad II, r.1024-1039)的祝聖禮也呈現出來。梅茨大主教阿里波(Aribo,Archbishop of Mainz, r. 1021-1031)對康拉德皇帝說:「今天上帝的恩典,將你轉變為新人,讓你成為其神性的一部分。」【註10】這些記載,都指向膏油儀式對於個別的人,具有超乎自然的意義,它賦予君王超越凡俗的核心特徵,以及神聖不為他人侵犯的尊嚴。

然而,我們必須留意的是,不論是掃羅或大衛的膏油儀式,與他們真正成為國王一事,並無直接的關連性。他們被尊為國王是較遲之後的事情,而且還經過另一個獨立於前次的儀式。如掃羅是在對亞捫人的勝利後,在上帝面前,莊嚴隆重地被立為國王;【註11】而大衛也在掃羅王去世後,才登上聖地希伯倫,經由猶大人民的支持,大衛接受膏油儀式,被承認為猶大的國王。【註12】

從《舊約聖經》以色列人的歷史觀看,膏油儀式作為權力的定位點,不僅奠基性地建構國王神命的尊嚴,同時也引入國王在其王國執行權力的法制確認。關於這一點,可以從猶大與以色列再度聯合時,大衛王以整個猶太民族的國王身分再度接受祝聖儀式,獲得印證。【註13】祝聖儀式確認權力的正當性,被應用到王位繼承問題上,也從大衛王時代開始。為了使其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大衛仍然在世之時,決定立刻讓所羅門接受膏油祝聖的儀式。在當時,這是顛覆常規的舉動,然而及至後世,預立繼承人選卻成為政權移轉的模式。【註14】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