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費時最久的歷時令人聯合國氣候峰會15日終於告一段落,與會各國達成折衷協議,最久最重同意在明年下屆峰會前,氣候提出對抗氣候變遷的峰會新承諾。至於碳交易市場等其他分歧問題則待下次峰會處理。成果
以下是失望《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的共識與各界反應的重點。
達成共識:明年要有「改良版減碳計畫」
歷經兩天兩夜額外協商,交易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COP25)的議題與會代表,終於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Madrid)通過協議。為何依據內容,卡關在明年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峰會登場前,歷時令人須有新的最久最重改良版減碳計畫出爐。
所有與會國家都須處理科學家就避免氣候危機所提建言以及現狀之間的氣候鴻溝。依照目前趨勢,峰會全球可能在2030年代即跨越門檻,成果落入氣候變遷導致的危險處境。
歐洲聯盟與小型島嶼國家雖支持設定更具企圖心的目標,但遭美國、巴西、印度與中國等多個國家反對。
不過,因富國必須展現他們信守2020年以前對抗氣候變遷的承諾,最終仍通過折衷協議。
沒有處理棘手的「碳交易」,但也沒讓污染大國如願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結果令他失望。根據《法新社》,古特瑞斯表示:「國際社會喪失一次重要機會,就緩解、適應氣候危機與籌措資金因應危機,展現更大雄心。」
歐洲氣候基金會(European Climate Foundation)執行長、巴黎氣候協議主要建構者杜比安納(Laurence Tubiana)也表示,COP25結果「真的是大雜燴,而且跟科學告訴我們應當做的相去甚遠」。
「須在馬德里實現期望的要角並未滿足期望。所幸有小型島國、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組成的進步聯盟,我們儘可能取得最佳結果,沒讓汙染大國如願。」
包括碳交易市場等棘手議題,則留待格拉斯哥峰會再行決定。倡議人士樂見此一方面的協議。
氣候與能源智庫團體「非洲電力變革」(Power Shift Africa)成員艾道(Mohamed Adow)說:「巴西和澳洲提倡對以市場為基礎的機制只作薄弱的規範,這會破壞減排努力,所幸它們遭到擱置,明年在格拉斯哥的COP26(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還能就此繼續奮鬥。」
許多與會者都不滿整體協議方案,認為它並未反映科學凸顯的急迫性。但歷經馬德里艱難而複雜的談判,協商人員還能保持協商進程不死,或可因此感到滿意。
碳交易問題到底棘手在哪裡?
《經濟日報》報導,本屆COP25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建立全球碳交易框架」,在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議中,碳交易也是唯一懸而未決的部分,去年在波蘭舉行的氣候峰會COP24也未能取得共識。
綜合《聯合報》、經濟部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和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說明,由於全球各地的二氧化碳會累積在一起,對全球大氣造成影響,所以,不論在哪裡減碳,都能遏止暖化。碳交易的核心觀念就是,要在最容易、也就是減碳成本最低的地方來減碳。
1997年的全球氣候峰會後,締約國簽訂了《京都議定書》,訂定「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CDM規定,富國出資幫助窮國減碳後,窮國減少的碳排放量,可以抵消富國的排碳量,也就是說,同一個減碳額度,可以計入富國和窮國的減碳成果,等於「重複計算」。
2015年,為了避免減碳額度重複計算等問題,《巴黎協定》規範出新機制「永續發展機制(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SDM)」,不過,CDM的額度是否應該轉換為SDM的額度,一直未能達成共識。
歐盟、紐西蘭等國認為,沿用CDM額度,將導致廉價額度充斥市場,根據歐盟2016年報告,僅有2%CDM計畫可高度確保排放減量,觀察家在會議前就警告,COP25若產生弱化市場機制的規則,恐破壞整個巴黎協定。但巴西、印度與中國等擁有大量CDM額度的國家,一直堅持,在CDM機制下所換取的碳權額度,可以繼續沿用至巴黎協定。
延伸閱讀:
- COP24落幕:13天馬拉松式開會,197國產出《巴黎氣候協定》實施細則
- 《氣候賭局》:「碳交易」與「碳稅」兩種碳定價機制,有哪些優缺點與重大差異?
新聞來源:
- 國際小學堂/排碳量便宜賣 碳交易可減碳?(聯合國)
- 碳市場機制依舊喬不攏 今年氣候峰會恐無果(經濟日報)
- 巴西於COP25會前會仍堅持全球碳市場機制沿用舊制額度立場(經濟部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
- 六合之內,論而不議: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前世(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 費時最久聯合國氣候峰會落幕 共識與各界反應一次看(中央社)
- CoP 25: Marginal improvements in new text on Article 6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Down To Earth)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