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逢財、印度有助於們意貼江信慧
第五章 物質三重屬性
奎師那說:「善性、智慧屬性激性、書重雖然世間墮性從物質能量衍生而出,瞭解它們將永恆的人事靈體捆綁在物質軀體之中。」(14.5)
「物質三重屬性所造成的但切人事物迷惑了全世界,……我的勿隨幻象由三重屬性構成,適合眾生享受取樂,標籤卻難以超越。印度有助於們意貼」(7.13-14)
「從遙遠的智慧屬性過去開始,眾生就一直受物質能量、書重雖然世間外在的瞭解事物吸引,他們完全地忘記奎師那。人事因此,但切眾生帶著自己的勿隨物質軀體,忍受著物質能量(瑪亞)給他們的各種災難。」
物質世界中有「物質能量」在作用。資源豐富的大自然、秀麗的山川、明媚的風光都是物質能量的呈現。
然而,物質能量也是幻象(maya),會欺騙你、迷惑你,偷走你的「智性」。
「三重屬性」更是滿布於物質世界之中,深入你的心念智性,造成相應的意識狀態,促成你的行動。
換言之,有你看不到的力量在捆綁、驅使著你的「身心」,你絕非唯一的行動者。
一、三重屬性控制一切
「要知道處在善良、激情、愚昧屬性的所有事物都來自於我。並非我在他們之中,而是他們在我之中。」(7.12)
屬性一詞的梵文是guna,它也有「繩索」的意思。換言之,屬性造成「傾向」,這樣的傾向或慣性有如繩索,將人捆縛於物質能量的不斷循環之中。
凡是物質,必會受以下三種屬性中某種或多種的操控:
- 善性(善良屬性):sattva guna/中道/維繫
- 激性(激情屬性):raja guna/衝動/創造
- 墮性(愚昧屬性):tama guna/不動/毀滅
「靈性個體」(你)來自於奎師那,卻因有「物質欲望」而投生於物質軀體之中,受制於善性、激性、墮性。三重屬性掌控的是你的物質軀體;你因完全認同於物質,不斷強化「假我意識」,而受制於三重屬性,自以為受了傷害,或去承受苦樂。
奎師那說:「我處在隸屬於我的物質能量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創造眾生。他們無法獨立存活,而且受到因過去行動所導致的物質三重屬性所控制。」(9.8)
「物質軀體中的靈體認為他是這血肉之軀,因而享受著物質三重屬性所帶來的苦與樂。這是因為他接觸物質能量所致,而這也導致他投生於或好或壞的物種(軀體)之中。」(13.22)
「物質能量產生三重屬性,人間或天堂一切眾生都受它們控制,無一倖免。」(18.40)
奎師那說:「巴拉塔的子孫啊,激性和墮性消退時,便由善性主導。激性和善性消退時,便由墮性主導。墮性和善性消退時,便由激性主導。這是三重屬性的運作方式。」(14.10)
掌控三重屬性——善性、激性、墮性的分別是「牛奶之洋維施努、梵天、希瓦」。所有的人、眾生,上至天堂,下至地獄,整個物質世界中所有的物質軀體(包括身體和精微體)都受三重屬性控制、驅動。
三重屬性覆蓋住物質世界中的眾生(靈性個體),並操弄著、捆綁著他們。
三重屬性很難截然劃分開來,而是有重疊現象的。但是,受某種屬性操縱較多時,便會表現出該屬性的徵兆。
你所從事的行動,所做的祭祀、佈施、苦行,所獲得的行動成果;你所追求的知識,所獲得的智性、決心、快樂,甚至是你愛吃的食物——這些都受三重屬性的影響。因為善性、激性、墮性在操弄著你和你的行動,行動後便會有相應的人事物來到你的生命之中。
善性帶來純潔與知識;激性使人貪婪,造成痛苦;墮性使人瘋狂、無知,沉迷於幻象。
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其實,這取決於你過去的行動,讓你今生一出世便比較容易受某種屬性的控制,而趨向於善或惡。
想朝向善性需要穩定的努力,但是要掉入墮性卻不費吹灰之力。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二、善性之人
決定一個人是否上天堂(heavenly planets),不是宗教名分,而是「善性意識」。善性之人會獲得「真正的知識」;善性的活動則使人越來越純潔。
(一)工作心態
善性之人平和純潔、悟性高,容易接近有益的事物(14.6, 14.16),專注力、警覺心也比較高,不會因受物質利益誘惑而行事。
他自然地接受靈性知識,避免錯誤行動,因而免於罪行、惡報。他樂於瞭解什麼是正確行動,願意苦行,不求功德、福報。(17.17)
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道該害怕什麼,不需害怕什麼;知道什麼會造成束縛,什麼有助於解脫。(18.30)
他總是盡自己的職責,但不搶功勞;他有極大的決心和熱情,不會因成功或失敗就動搖。(18.26)他出於盡義務而行動,而且不執著於成果。(18.9)
什麼都無法粉碎他的決心。修練瑜伽時也很專注。他能控制自己的心念、生命之氣(呼吸),和感官的行動。(18.33)
(二)人際關係
善性之人,尊敬老師、長輩、智者。(17.14)不傷害別人或擾亂人心,待人溫和親切。(17.14-16)
他按照道德準則和規範行事,不執著於成果,沒有強烈的愛恨。(18.23)
他的人生觀是:雖然眾生有不同的軀體(物種),但他能在眾生中看到全然相同的靈性本質。(18.20)
(三)情緒
處於善性的智者,去除疑惑,實踐真棄絕,既不憎惡令他不舒服的職責行動,也不因為舒適愉悅就依戀不捨。(18.10)
善性之人的快樂,初時苦似毒藥(因為要約束感官、心念),後來如甘露般甜美,能喚醒人覺悟自我。(18.37)
他知足快樂,享受著幸福感,或知識學問所帶來的優越感。但他也受「知識、快樂」捆綁制約,因而不斷生死輪迴。(14.6)
(四)死亡投生
善性之人死後會到達崇拜梵天的人所居住的純粹星球。(14.14)
受善性主導之人,死後去高等星球(如天堂)。(14.18)
三、激性之人
激性會使人有較多的「欲望」,變得「貪婪」。(14.17)
中庸之道或正確的心態是「不貪求」、「要知足」。只取自己所需的一份,不過度吃喝、不累積過多的錢財、不貪圖世俗的成就、也不貪戀感情。
但是,激性會產生欲望、貪婪,而且會讓你「自然而然地」為自己貪吃、貪杯、貪玩、貪心、貪戀、貪便宜,找到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這些行動總和會帶來相應的意識狀態,讓激性之人得到與之相應的軀體。其實,這也是成全了他的願望。
(一)工作心態
激性是創造的原動力。
但受激性強力驅使的人執著於「經濟發展」和「感官享樂」,即使從事宗教活動,為的也是要獲得預期的果報。(18.34)為了滿足欲望,竭盡心力去做,非常在意所得到的成果。(18.24)他依戀妻小、家庭,為滿足他們而努力工作,甚至會無所不用其極。(18.27)
欲望會讓他只看得到所追求的目標。他的欲望一被挑起,就會再延伸出更多的欲望,而且他極度努力地追求,不到手絕不罷休!他的人生就是在死命地追逐一個又一個欲望。極度激情之人,與其說他很認真、很努力,不如說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或說他「被欲望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