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子宮內膜增生」的成因與治療,中醫觀點來看是「氣滯血瘀」的表現

這位30出頭、宮內體態豐腴的膜增圓滿美女,大約是成因在108年初來到本院。

她當時因為反覆的與治醫觀瘀「非經期子宮出血」、「月經爆量且總是療中超過十幾天滴答不停」等狀況,就在某醫學中心經過「子宮內膜刮搔術」檢查後,點來被醫師診斷出是看氣「複雜性子宮內膜增生」,並且已經斷斷續續服用黃體素治療已經將近一年,滯血而且也同時在其他中醫院所灌水藥調理了一整年。表現

但是宮內,就在她後來決定到本院初診的膜增二週前,這位美女回到醫學中心複診時,成因發現原本的與治醫觀瘀「複雜性子宮內膜增生」竟然已經進展成了更麻煩且更容易癌變的「複雜性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

「你需要開始固定服用高劑量黃體素,療中如果再追蹤三到六個月仍然沒有改善,點來為避免惡化成子宮內膜癌,我建議子宮全切除手術」婦產科醫師跟她這麼說。

對於這樣的結果,想當然會讓眼前這位全心全意想要弄出人命的美女少婦異常憂慮,也因此她才會透過朋友的轉介紹,在通過敝院勘比天下第一武道會的重重篩選關卡,而順利預約全自費門診來尋求專業協助。

閱讀到這邊,相信已經有一大堆人對於上述的「複雜性」、「非典型」等辭彙感到心灰意冷、了無生趣,因此筆者就先來開個小篇幅來好好解說一下,到底什麼是「子宮內膜增生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子宮內膜增厚 ≠ 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增生主要症狀是「非經期的異常出血」(包括月經滴滴答答不停止、停經後的子宮出血等),但你必須要知道的是「子宮內膜增厚,不等於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增厚,是超音波影像檢查時所見到的一種「現象」或「描述」,並不是一個疾病的診斷結果。

子宮內膜會隨著每次月經來潮,因應 FSH、LH、Estrogen 等賀爾蒙的協同、消長作用,而出現週期性的增厚、剝落變薄等情況。 雖然有時會在超音波下看到月經結束後,仍有內膜偏厚的現象,但如果再次經歷一個月經週期時,這個增厚現象就可以消退,那麼我們其實不用擔心,可將其視為賀爾蒙的短期失調狀態即可。

然而,「子宮內膜增生」就沒這麼簡單,這可是一種有機會進展為子宮內膜癌、或是與子宮內膜癌同時並存的「疾病」。 而診斷準則是「在顯微鏡觀察中,單位面積的子宮內膜細胞數量增多、密度增加,甚至出現外觀型態上的變異」,因此單純憑藉著超音波影像是無法完全判斷出「子宮內膜增生」的。

子宮內膜增生該如何診斷?

因為無法單靠超音波確認是否有子宮內膜增生現象,因此傳統做法是進行「子宮內膜搔刮術」,這個方式是將大部分的子宮內膜刮下來化驗,雖然對內膜影響較大,但是準確度也自然相對較高。

而目前比較有效率的常用方式,是用「子宮鏡」直接進到子宮去觀察內膜,看看是否出現「局部內膜增厚」、「內膜變得緻密、擁擠」、「腺體結構(大小、型態)發生改變」等情況,但如果當下觀察到的病灶很明顯,那麼直接做子宮鏡下切片也可立即進行化驗。

然而,如果是「看起來疑似病變,但目視無法確認」的區域,就得另外麻醉進行「子宮鏡手術」,切除所有可能的病灶再送病理檢查。

現代如果真的很怕麻醉、動手術,目前也有「冷刀式子宮鏡手術」可供選擇,其目標是希望能在降低對內膜傷害的情況下,將疑似病灶切除並取得組織切片。

子宮內膜增生的分類

目前國際較常用的分類法,是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1994年公佈的標準(雖然 2003年、2014年 WHO曾經公布修正版本,但因為國際臨床上仍然習慣使用 1994年的版本,因此也請讀者們先按照 1994年的這個版本去理解就好),將這個疾病分為四種形態:

  1. 單純性增生(Simple hyperplasia): 子宮內膜的腺體數量增加,但是正常的結構尚未受到影響,癌症進展率為 1%。
  2. 複雜性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 子宮內膜腺體變得更擁擠及不規則,癌症進展率為 3%。
  3. 單純性非典型增生(Simple hyperplasia with atypia): 單純性增生,伴隨有腺上皮細胞核的非典型特徵,包括細胞核出現形狀及大小的顯著變化,以及細胞核的突出現象,癌症進展率為 8%。
  4. 複雜性非典型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 with atypia): 複雜性增生,伴隨有腺上皮細胞核的非典型特徵,包括細胞核出現形狀及大小的顯著變化,以及細胞核的突出現象,癌症進展率為 29%。

為什麼會形成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增生,絕大多數是由於子宮內膜長久的接受雌激素(estrogen)的刺激,缺乏黃體素的週期性保護所造成。

10大子宮內膜增生的危險因子

  1. 高油脂或高熱量飲食、肥胖。
  2. 遺傳。
  3. 糖尿病。
  4. 無排卵週期(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更年期)
  5. 卵巢腫瘤,如顆粒性細胞瘤。
  6. 單純使用雌激素(即使是低劑量)的賀爾蒙替代療法會引起子宮內膜增生,是仍有子宮的婦女使用上的禁忌。
  7. 某些含有高量雌激素的成藥或草藥。
  8. 免疫抑制(接受腎臟移植者)與感染也可能與子宮內膜增生相關。
  9. 遺傳性非息肉型結腸直腸癌或 Lynch 症候群,罹患此二種疾病的婦女會大幅增加子宮內膜增生的風險。
  10. 環境賀爾蒙的刺激。

子宮內膜增生的治療方式

對於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婦產科醫師目前首選的治療方式是以「口服高劑量黃體素」為主。

根據國內外的文獻資料,有部分患者在使用「高劑量黃體素」治療的三個月後,就可能出現明顯的療效(由「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回復到正常內膜,或由「複雜性增生」回復到「單純性增生」等等)。

如果是已停經、無生育需求的女性,而且口服高劑量黃體素的效果不佳時,醫師為了避免子宮內膜增生進展為子宮內膜癌,通常會建議進行子宮全切除,藉此達到根治目的。

如果仍有生育需求,但服用高劑量黃體素之後仍然不斷出血、療效不佳、病程也持續進展的患者,又該怎麼辦?

今天文章中這位苦主就是這種典型的例子,美女少婦已經斷斷續續服用了快一年的高劑量黃體素,卻依然從原本的「複雜性增生」進展到「複雜性非典型增生」。

由於每個人子宮、乳房…等部位的賀爾蒙受器數量不同、對於賀爾蒙的敏感度不同、對於相關賀爾蒙製劑的吸收力與代謝力也都不同,若再加上每個人自幼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經年累月慢性因子的加總,都有可能會劇烈影響疾病的輕重表現與後續藥物介入時的療效。

以我個人處理「子宮內膜增生程度不一」的中西醫合併治療臨床經驗來說,有的患者從婦產科醫師那兒得到的專業建議是:「先持續追蹤檢查、暫不使用藥物」,而這個「暫不使用藥物」類型的患者在經過中藥調理、積極改善生活型態之後,往往能在數個月後就有所明顯改善,還算是相對好處理的療程。

但,也有其他患者跟這位苦主一樣,婦產科醫師在患者確診初期,便很慎重地開始投以高劑量黃體素,而這個階段我在處理中西藥合併治療時的中藥開方考量,也確實要思考到更多的層面,包括要更拿捏中藥處方在降低發炎、改善循環以及緩解黃體素副作用的比例⋯⋯等等。

雖然國內外的文獻資料裡,「黃體素療法」目前暫時沒有統一的治療劑量、方式、治療時程,但我仍認為這畢竟是現代西醫學在此時此刻所能為「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所做出的最好選擇。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