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掌權以來,刻意雖然有許多事情,缺席看起來的北韓確是心狠手辣,但其實這些都是導彈動都的政精心算計過後的結果。」——安娜・費菲爾德(Anna Fifield),試射算計《偉大的金正精心接班人》。
今年(2021)中秋節,項舉本是治安月圓人團圓佳節,但韓半島局勢又見不穩,刻意主因在於北韓又來「導彈」了。缺席
據韓媒報導,北韓北韓15日於境內展開實彈射擊演習,導彈動都的政分別於當日北韓時間中午12:34與12:39,試射算計對空發射了兩枚短程彈道導彈,金正精心而這兩枚導彈準確地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內側的項舉日本海,引來國際關注。
北韓導彈並非是第一次發射,然而此次北韓高層發射彈道導彈的方式值得關注。
當地官媒證實,此次演習是透過年初所新設的「鐵路機動導彈團」(철도기동미사일연대),進行實彈發射,訓練目的在於加強北韓對韓國當地進行核子武器攻擊時,能夠確保發射大量導彈。同時,從當天順利發射的北韓導彈型號來看,外界推測號稱「朝鮮版伊斯坎德爾(KN-23)」飛彈技術,已漸成熟,對於區域安全與國際局勢,投入了不定時炸彈。
之所以如此,除了KN-23為改良版軍事武器外,北韓官媒《朝中社》也有意地透過國民主播李春姬,激昂報導起這樁讓北韓人民興奮,國際關注的鐵路機動導彈團新聞。
我們從畫面中,清楚看到躲藏在穩固隧道內的三節火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開出道外,爾後訓練有素的士兵,四五成群奔跑穿梭於車內外,指引、裝彈,發射飛向天際的飛彈,皆在數分鐘內完成。
若我們從此機動導彈團的部署與機動性而言,足以合理推斷,導彈火車在完成任務後,還可以馬上退回到隧道內,躲避敵軍反擊,甚則在隧道內,仍可持續進行後備裝彈行徑,好展開第二、三波等攻勢;同時北韓境內隧道著實不少,若是北韓高層未來有心採用此「隧道對外導彈」,實在難以讓敵軍把握,下一次導彈會從哪個隧道冒出來,無法精確地掌握導彈行蹤,故此機動導彈團威力,不容小覷。
此舉也讓我想到,北韓之所以讓美韓乃至全球頭痛,主要仍以核子和生化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A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WMD)的軍事威脅為主,此言不假;甚至北韓迄今,已經成熟發展出能夠準確瞄準,包含首爾在內等韓國各大城市的短中長程火砲等技術。
然而,就在北韓發射導彈之際,美韓兩國也非省油的燈,除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氣得跳腳,於新聞發布會上,強力譴責北韓此次發射導彈行為外,也重申北韓今年多次(先前於1月22日與3月21日也有發射導彈行徑),嚴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限制近程彈道導彈發射活動;而韓國文在寅總統也頗具微言,認為北韓此舉「不夠禮儀與尊重對方」。
最終,韓國於當日短短三小時不到的時間,進行了首次「潛(水艇)射彈道導彈」(SLBM)演練,輸人不輸陣發射一枚導彈,同是準確地擊中目標,藉此展示自家軍事國力,成為世界上第7個成功測試SLBM的國家。朝美韓三方,在此中秋佳節前後之際,把韓半島導彈角力戰推至緊張局勢。
但國內外的媒體,除了關注北韓新型飛彈發射方式與美韓應對方向外,也意有所指地指出,當日北韓導彈演練現場,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並未到場露面,反倒由北韓政治局常務委員、朝鮮人民軍「元帥」的朴天正(박정천)到場視導,讓人猜疑金正恩是否又在大搞失蹤秀,或北韓國內是否又發生大事?乃至近日國際新聞來看,也紛傳起金正恩有著多人分身消息。
就我看來,上述這些傳聞由來已久,每當北韓發射導彈,抑或金正恩的缺席與出現等,總是特別會引起外人側目。如2017年就有媒體拍攝到兩位體型、長相相似的金正恩,相逢在軍事處會談影片。
抑或是去年(2020年)美國《CNN》搶先報導起陷入手術病危的金正恩新聞,爾後金氏「死而復生」,突又露面於順天磷肥工廠竣工典禮等場景,才為此病危消息闢謠,乃至此次朴天正代金正恩執行機動團導彈發射行動,到近日傳出的金正恩身邊,有著備用12名「複製人」替身,過往分別頂替他出席重要場合等傳聞。
此外,還有國內讀者並不陌生的金正恩長年增肥減重消息,其忽胖忽瘦等變化外貌,頗具戲劇性,如2012年8月金正恩正式掌權,擔任朝鮮勞動黨委員長之際,外人目測金氏體重約為90公斤,但據韓國情報指出,金正恩的體重在去(2020)年11月增長至140公斤,故日本媒體《東京新聞》也推測金正恩的「影武者」人數也不少。
伴隨著這些新聞,期間當然也傳出不少疑似北韓境內政變、金正恩入獄等未經北韓官媒確實之「假」消息。
然而,就我長年觀察下來,對外資訊封鎖、採極權統一的國家北韓,超過半個世紀以來,能夠讓高層維持自身政體統治,除了有讓國際間聞之喪膽的核子武器與瘋狂舉動外,若是領袖的外表與行蹤,乃至下一步決策動向,能輕易地被外人所掌握與推敲,對於北韓統治者而言,恐怕並非是好事,也無益於北韓自身周旋於他國談判桌上的實力。
倘若撇開八卦新聞,抑或未經北韓官媒確實的金正恩生死或替身人數與真假,從金正恩角度來看,這些流竄至外的缺席、體態、替身等傳聞,恐為他精心安排的權謀統治術。
正因為外人捉摸不定金正恩的行蹤,讓人時常保持著一種未知乃至恐懼心態,才能讓北韓於國際間產生此模糊空間,好尋求國家利益、談判之績效。
話說到底,不論是金正恩目前的導彈威脅,抑或多達12多人替身,我還是頗為贊同曾任《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社長、專注報導北韓議題,長達八年之久的記者安娜・費菲爾德所言:「事實上,要是金正恩不發展核武,那才真是瘋了。因為北韓是資源匱乏的小國,又一直怕被美國徹底擊垮,所以就是投資核科技與飛彈科技。」
然而,我們在北韓近日以來蠢動的飛彈威嚇之下,不論是導彈威嚇,抑或讓人摸不清的金正恩領袖的替身,乃至體態變化,恐成金氏早已想好的統治術下的一環。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