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揮別對於台積電(TSMC)的英特負面評價,該公司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12月13日晚間抵台,爾執希望台積電能比照蘋果,行長線專設立專門產線給英特爾,抵台並且在台灣半導體產業鍊中完成封裝、盼台片生測試,積電家不借助藉以降低成本。設專神山專家強調,門產美國半導體未如台灣產業完整,護國英特爾處理器受到激烈競爭,幫忙把晶「成本、出來技術」才是英特一間公司的最大考量。
英特爾IC設計,爾執跨足晶圓製造風險高
基辛格於今(2021)年接任英特爾執行長,行長線專企圖在這幾年的抵台衰退中,重振公司營運,並且再次建立起製造晶片的業務。
去(2020)年,英特爾已經將美國最大晶片市值的地位讓給了輝達(NVIDIA);而今(2021)年在處理器(CPU)空前強勁的氣勢裡頭,英特爾的股價也幾乎沒有什麼變動。
基辛格本週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明(2022)年英特爾將在美國上市Mobileye自動駕駛汽車部門,估值可能上看500億美元(新台幣1.4兆元),他對此強調,該部門上市後,將有很廣泛的知名度,而且會接到更多業務,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英特爾發展電動車技術。
報導稱,英特爾為了實現建立晶圓工廠的業務,基辛格在今年7月承諾於四年之中生產出最好的晶片,並且制定一計畫在2021年至2025年間,至少研發一個新的中央處理器。
在研發、設計的同時,他也跨入製造領域,擴展晶圓代工業務,預計在美國以及海外豪擲超過1000億美元(新台幣2.8兆元)給晶片廠商。不過,市場不看好這項投資,英特爾股價上10月暴跌,由於先前公開的晶圓投資計畫,導致盈利大幅下降,成為市場看衰的主因。
《關鍵評論網》訪談資深投資人黃柏堃說,目前英特爾卡在一個很兩難的處境中,由於在IC設計被輝達打得落花流水,同時又在晶圓製造技術上大幅落後台灣、韓國。
黃柏堃解釋,由於全球半導體佈局已經發生改變,晶片在地化生產成為趨勢,也意味著成本將會大幅上升,到時候英特爾生產大量「比較貴」的產品,要怎麼跟台灣台積電有市占率、且一條龍的模式競爭,這也是外界不看好的原因之一。
英特爾釋出善意:敲產能,封測廠下訂單
基辛格為了公司的產業佈局,昨(14)日一掃之前對於台積電的評論,並且在預錄影片中強調與護國神山——台積電緊密的夥伴關係。
業內人士告訴《經濟日報》,英特爾為了鞏固自身市占率,必須在先進製程上尋求協助,簡言之就是妥託台積電代工製造,推估從晶圓製造到後端先進封裝,都將採取台積電的模式。
而為了加速供貨,業內人士強調,晶圓測試等下游訂單都會在台灣產業鏈中完成,並降低成本。《經濟日報》稱,有機會由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矽格等台廠承接,訂單量也將進一步擴大。
黃柏堃對此強調,台灣社會都以為台積電是以先進製程為主要優勢,但是產業鏈完整才是美國無法做到的。他指出,台灣透過高速公路,從北、中、南科學園區串連設計到製造,再到下游封裝測試,直接出口,可以省下許多時間和成本。
《工商時報》引述業內人士指出,英特爾此次爭取台積電的產能涵蓋7奈米、6奈米,還有5奈米及4奈米、以及3奈米等產能。其中較為先進的3奈米製程,英特爾希望能比照蘋果,設定專線代工生產。
報導稱,台積電考量,若比照先前專線生產,等待未來英特爾有自己的生產線後,將訂單改回自家工廠處理,恐怕會降低產能,導致成本提高。台積電提出要求,必須要先付「訂金」才能設立專門產線。
黃柏堃指出,透過這次英特爾來台,可以發現該公司的壓力還是很大,除了在自身處理器的效能已經遭到蘋果追趕,若不再借助台積電的技術幫忙把「晶片生出來」,未來恐怕會再度影響到股價的發展。
延伸閱讀
- 英特爾CEO稱「台灣不是一個穩定的地方」,呼籲白宮勿投資台積電,劉德音:不值得回應
- 全球化專業分工不再,英特爾將設立「晶圓代工廠」,劍指台積電
- 英特爾執行長放話奪回蘋果訂單,業內人士:蘋果「先扶植後打擊」,恐影響台積電前景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